都说教培行业寒冬来临,到底“寒”在了哪里

发布于 2021-09-15 00:51

大伙好,这是本的第八篇文章。我是浊哥,作为行业多年从业者,想在这里和大家聊一聊教培行业的寒冬。不吐槽,也不哗众取宠,只说干货。

从双减政策落地之后,现在各路媒介上漫天都是关于政策影响的解读,浊哥想在这里作为资深业内人,聊一聊哪些方面最痛,又具体影响了什么。

排名不分前后,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无论线下还是线上,节假日、寒暑假不允许进行学科类培训
此项最大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个是需求市场的流量分散,另一个是教学资源的供给难度加大

具体指的是,寒暑假和节假日是孩子空余时间最多的时候,能够有大批量的培训需求,而在时间改为平时后,原本聚焦的流量变得分散,孩子的时间成本和选择成本会大幅度提升,相当一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在学校学的很累了,晚上不想让孩子继续学了”,这部分学员就会流失掉;
二是分散的学员群体带来排班的激增教师供给的不足。是的,没看错,如果想继续做教培行业的公司,是缺在线老师的,原因是原本的大班流量1000名学生需要1个授课老师1个班,现在要把这1000名学生分散到周一到周五上课,就需要5个授课老师5个班,现在好的在线老师需求量在不断增大,同时在线大班的商业价值就会受到很大冲击,很简单,单节课的成本增加了。
②禁止资本运作的商业广告和学科类机构上市

此项影响最大的就是在线教育机构,如xx网校、YFD、ZYB等,因为这些家的商业模式是“烧钱-流量-转化-烧钱”,一个循环下来,财报上的获得流量和流水惊人,其实亏损更吓人,只不过大家都在耗着和扛着,希望跑出来一个可以盈利的模式和地位,上市集中资本。
这样的运作之下,家长被疯狂贩卖焦虑、机构在疯狂获客,政策一纸红文下来,这样的泡沫爆了,没有源头的流量,没有了过硬的服务和产品实力断然留不住用户,更何况上市的目标彻底破灭,自然各大投资的机构终于撑不住了,因为从投资人那里失宠了。
③官方指导定价,营业性质改为非盈利

这里大家有个普遍的疑惑,就是非盈利是不是指的就是不让赚钱了?答案肯是否定的,非盈利个人理解这里指的是不再依赖于资本运作和市场竞争牟利,不允许私抬物价,而是介绍政府的规范性指导,简单来说就是不能再想涨价就涨价,或者想降价就降价打价格战了。

这里还有些其他的政策规定,如不再审批新的教学点资质等,并不算是普遍影响的政策,因为一直很热的OMO模式,还没孵化出来就有了政策,所以这里不再做过多讨论。

之所以写政策解读,并非想借机蹭热度,而是看到很多朋友被各种各样的哗众取宠的信息误导,即使是那些已经离开这个行业的朋友,吃的瓜都不是正确的瓜,就以业内的视角写出真实的影响,与大家分享,说的不足点请大家多多斧正。

如果大家感兴趣的话,下一篇想和大家聊一聊,最近各地公立学校兴起的“5+2”模式是怎么回事?对教培市场冲击有多大,行内要如何配合政策?

觉得分析的有价值,可以一下,如能一波就更好了。
一线二三事
不定期分享优质信息,包含但不限于用户运营、人力资源、行业讯息等。
8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