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轮“双一流”,哪些“双非”最有潜力?
发布于 2021-09-15 00:47
时值首轮“双一流”建设收官,第二轮“双一流”名单即将发布之际,日前教育部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200号建议的答复》中又明确表示,正会同财政部、发改委推进首轮“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工作。可以说,高教圈翘首期盼的答案,正离我们越来越近。
重大变化!
第二轮“双一流”,学科为王
早在今年3月,教育部、财政部、发改委三部门联合印发的《“双一流”建设成效评价办法(试行)》就给“双一流”的评选定下了一个非常硬核的基调。
《评价办法》在总则中指出,“双一流”评价遵循需求导向,聚焦服务贡献。将考察高校立足优势学科主动融入和支撑区域及行业产业发展的情况。同时,要以学科为基础,依据办学传统与发展任务、学科特色与交叉融合趋势、行业产业支撑与区域服务,探索建立院校分类评价体系,鼓励不同类型高校围绕特色提升质量和竞争力,在不同领域和方向建成一流。
“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成为接下来评价“双一流”的一个重要风向标。
无独有偶,在今年8月对人大会议的两次建议答复中,教育部再次强调了以学科为基础、加强学科建设、改进学科评估、突出学科特色的重要性。
新一轮“双一流”评选,高校的学科建设水平将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考维度。
据软科(ID:zuihaodaxue)统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拥有A类(包含A+/A/A-)一级学科的高校有143所(军事类院校未纳入),其中不乏很多实力强劲的“双非”院校。虽然没有入选首轮“双一流”,但它们的一些优势学科、特色学科,已经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
硬核高校!
它们颇具潜力
据软科(ID:zuihaodaxue)统计,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拥有A类一级学科但未入选首轮“双一流”的34所高校(军事类院校未纳入)。
按学校类型划分,34所“双非”院校中,理工类高校有7所,艺术类高校6所,医药类高校5所,财经类高校3所,综合类高校3所,体育类高校2所,师范类高校2所,政法类高校2所,语言类、民族类、农业类高校各1所。
理工类高校中,如南京工业大学、浙江工业大学、燕山大学,不仅拥有自己的A类学科,整体办学水平在社会上的声誉也极高。
南京工业大学的前身可追溯至1902年创建的三江师范学堂和1915年创办的同济医工学堂;2001年,由南京化工大学与南京建筑工程学院合并组建而成,是江苏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近年来,南京工业大学整体实力进步明显,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每年都在创新高,2021年最新排名位列全国第87名;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上,南京工业大学自2017年开始就位居世界500强,2021年更是取得了新突破,入围世界400强。
浙江工业大学则是浙江省属重点大学,也是东部沿海省份第一所省部共建高校。2021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73位;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居世界600强。值得一提的是,在浙江省“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支持浙江工业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大学。
燕山大学(来源:学校官微)
燕山大学是著名的“机械四小龙”之一,一级学科机械工程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被评为A-,是河北省唯一的A类学科,在机械工程学科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河北省“十四五”规划中,提出将重点支持燕山大学机械工程学科,进一步强化提升学科特色和优势。2021年,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位列95位;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位居世界900强。
医药类高校中,有不少高校极具实力。首都医科大学、南京医科大学、哈尔滨医科大学都是国内知名度极高的医药类高校。三所大学在2021年软科中国医药类大学排名中,分别位列全国第2、第3和第7名。在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首都医科大学和南京医科大学均跻身世界400强。
站在财经类院校服务地区经济发展的角度看,京津冀地区有中央财经大学、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两所“双一流”高校;长三角地区有上海财经大学;中部地区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成渝地区有西南财经大学。唯独东北老工业基地和珠三角地区缺少财经类的“双一流”高校。随着东北财经大学的不断进步,财经院校的江湖格局或许会迎来新的篇章。
江苏大学(来源:学校官微)
在综合类高校里,江苏大学和扬州大学实力不俗。两所学校在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也常年位居前100强。两所大学都具备“多方共建”的特点,江苏大学是江苏省政府和农业农村部共建高校;扬州大学则是江苏省政府和教育部共建高校。其中江苏省“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支持江苏大学创建“双一流”大学。相信在多方的支持和推动下,两所高校都会拥有光明的未来。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华东政法大学和西南政法大学,两所政法类高校在法学方面既有实力,又有底蕴。在2021软科中国政法类大学排名中,两所高校分列2、3位,在政法领域的实力不容小觑。
中南民族大学(来源:学校官微)
此外,中南民族大学和华南农业大学也是实力强劲的两所高校。中南民族大学位于武汉,是国家民委、教育部、中国科学院、湖北省人民政府、武汉市人民政府五方共建高校,在2021软科中国民族类大学排名中位列第2,仅次于中央民族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深耕南粤,2015年顺利入选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8年进入第二个建设周期。2021年,华南农业大学位居软科中国大学排名第93位,同时也进入了2021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的500强。
千帆竞过 百舸争流
“不搞全覆盖,不搞终身制,不搞安排照顾”,新一轮“双一流”高校已经明确将动态调整建设范围。可以看出,一个“凭本事”吃饭的时代已经到来!足够“硬核”的大学才能从多维度评选中脱颖而出。
在以需求为导向、以学科为基础的信号风向下,还有哪些高校有能力入围本轮“双一流”?欢迎在文末留言互动,分享你的观点~
审核、编辑:大可
版权声明:本文转载自“软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文章转摘只为学术传播,如涉及侵权问题,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修改或删除。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