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万历年间,出现了一个曲折离奇的案件——“一女杀7夫”案。
故事得从两张寻人启事说起,当时的开封府的两张寻人启事的出现,引发轩然大波:一张是一户大户人家驼背貌丑的婢女走丢,赏金是3两,联系人叫贾武;另一张是丈夫为寻找貌美如花的失踪妻子索氏,赏金同样是3两银子,张贴人是女子的丈夫胡宿。
众人热议的是:一个是貌美的妻子和一个是驼背的婢女的赏金怎么会是一样的?
而寻人启事里妻子的父亲索程见了怒不可遏,气冲冲的去找女婿胡宿兴师问罪:我女儿丢了,我看告示才知道,这是打我的脸吧。
胡宿却笑道:岳父放心,我妻子不会丢的,回来了我第一时间通知您!
索程可不是这么好忽悠的,要知道胡宿平常对其女并不好,经常殴打她,现在女儿离奇失踪,女婿还这么镇定。索程觉得事情很严重,于是不再和胡宿理论,而是一纸诉状告上了衙门。
胡宿接到传唤后,原本嬉皮笑脸变得铁青阴沉,一怒之下,进行了反告:索氏淫荡,勾引他人,如今更是和奸夫私奔,要索家进行赔偿。
翁婿二人互相状告,立马成了开封府的一大热资。
时间很快过2个月了,案件依然悬而末结。正在县官不知如何是好时,接到有人报官发现了一具无名女尸的消息。
县官当即传唤索程和胡宿现场认尸,索程一见尸体便哭得梨花带雨,一口咬定是自己的闺女。而胡宿仔细一看,这具女尸早已被水浸泡得面目全非,根本认不出人来。但他却很快判定这不是他妻子索氏。原因很简单:他妻子向来娇生惯养,细皮嫩手,有一头乌黑发亮的头发。而这具女尸头发稀稀疏疏,手掌粗糙,是他的妻子索氏
翁婿二人对女尸的认定再次产生严重分歧。县官却马上进行了裁决:认定女尸系索氏,并当即让人收押胡宿,准备秋后问斩!
胡宿虽然百般喊冤,但都没有用,后来经过轮番大刑伺候,被屈打成招无奈画押。
这年冬天,刑部的边郎中来到了开封巡查,在复核开封府案件的时候,结果发现“胡宿杀妻案”疑点重重:首先胡宿已明确表示尸体不是妻子索氏,县官未曾让人进一步验尸就草草结案,其次胡宿告状说的是索氏出轨成性,县官未曾去街坊四邻查访,而索程的说法是索氏并无出轨,那么索氏如果并未出轨,这胡宿杀人动机又在何处?最后,为何胡宿杀人后却抛尸距离自己家近百里的古井当中去了呢?
边郎中于是上书刑部要求重审此案,结果刑部官很快下了重审的文书。于是边郎中马上开棺验尸。棺材打开后,众人惊呆了里面的女尸竟然变成了一具男尸。眼看案件再次反转,惊讶之下的边郎中立马传唤负责掩埋尸体的仵作。
仵作很快“招了”:他当日曾向索程要1两银子的掩埋费,结果索程不肯给,索程走后,仵作一气之下直接抛尸河中。
就在这时,开封府两个捕快带来一具饿死的男尸,捕快给仵作一点钱财让他掩埋了,于是仵作就用原来掩埋索氏尸体的棺木装入男士,于是就形成了“变尸”的结果。
边郎中于是再次提审索程,结果在他的审问下,索程终于说出了实情:原来索程最开始伤心过度,没有细看就认定这女尸是自己女儿,后来,当县太爷裁定胡宿杀人时,他才发现女尸不是自己女儿。但想到这胡宿平时对自己女儿以及自己都不好,于是就让这件一错再错下去。后来仵作向他要埋尸费时,他当然不肯给了,于是抛下仵作和尸体就走了。
之后,边郎中结合案件记录,决定从两张寻人启事入手,立刻让捕快去那个寻找婢女的贾武家里问话,结果没有找到人。
原来那贾武是外乡客商,时常走南闯北行踪不定,边郎中对此很是犯难,线索迟迟没找到,而胡宿处斩日期又快要来临了,不能错杀无辜之人啊。
正在这时,索氏的一个邻居徐绍周提供了重要线索:索氏和宗固有染。
来胡宿因索氏出轨,经常毒打索氏,索氏一怒之下逃到了邻居宗固家,宗固和索氏长年私通,两人一合计,就选择了私奔:出开封府,找了个安静的定居下来。因为徐绍周和宗固是朋友,他的事自然知道得一清二楚。
而索氏和宗固两人私奔前,曾哀求徐绍周不要泄露她们的行踪,但徐绍周害怕受到牵连,于是如实禀告了边郎中。
边郎中于是连夜派遣捕快抓回了索氏和宗固二人。
案情真相大白后,最终的判处结果是:索氏与人通奸被判死刑,情夫宗固被流放;胡宿无罪释放;岳父索程犯恶意报复罪被流放;县官草菅人命免去官职;仵作收贿赂被免职。而“举报人”徐绍周非但没有得到嘉奖,反而受到处罚,原因是游手好闲的他经常去妓院,因嫖娼罪判处罚金100两银子。
一个案件惩戒7人,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一女杀7夫”案。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