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确权停止了?新规一锤定音,2021年起农村房产一律这样处置
发布于 2021-09-15 06:07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一个国家的发展说白了就是城镇化率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必然结果。那城市化是什么?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人才、技术和资金的一次大集中。
如果回到30年前,估计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今天的城镇化水平会这么高。公开数据显示,1982年全国城镇化率仅为21.1%,而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城镇化率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9.02亿,占总人口的63.89%。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36亿,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在如此庞大的流入基数下,“人户分离”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了2.31亿,增长了88.52%,相当于翻了一番。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城乡之间仍然存在着经济差距,许多农村人因为教育和就业原因去城市发展。随着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开始逐渐衰落,特别是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一、二线城市来说,对农村人口的虹吸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往城市生活,许多农村的土地房屋出现废弃现象,由于大量人口外流,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十户九空”的现状。
根据中科院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2.7亿亩,荒瘠和空置土地已接近1亿亩,也就是说未得到有效利用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量的40%。
那年轻人来到城市后,农村的老房子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已经居住在城市的年轻人,多数人为了在城市行动方便便把自己的户籍也转入了城市,对于这样的“非农城市人”农村的老房子还有他们的份吗?60岁退休后如果想回到农村安度晚年,还有“退路”可言吗?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明确宅基地的相关权益,2013年我国就开始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了。
农村土地确权有何重大意义?北京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明确表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不亚于“第二次土改”就像在城市买房要有房产证一样,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及其他权利也需要确认。权利人可以依法独立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租取得收入等,这样既可以妥善处理农村遗留下来的各种历史问题,又可以使产权更加明晰,只有经过确权过的宅基地和房屋,才能颁发不动产权证书,才具有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益,由此可见确权的重要性。
截至2020年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已开展8年多,此外根据自然资源部2017年发布的“宅基地确权三年规划”,2020年是确权的“结束”年,也就是说在2020年以后很多地方的确权工作已经“停止”了。受疫情影响个别地区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可能会将工作延长到2021年,对此农村有房有地的家庭应该抓紧时间了解情况。
有人可能会问,在土地确权结束后没有确权的土地怎么办?答案是:将归集体或国家所有,这意味着在房屋或土地被征收的情况下,未确权的土地将不受法律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也得不到保障。然而对于宅基地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宅基地都能进行确权,以下几种类型的宅基地无法确权,大家需要留意:
1.宅基地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除去继承和分居外,一户超过一处宅基地的。
3.非本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或是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或建设的房屋。
4.土地所有权争议尚未解决的。
5.闲置或者倒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房屋。
6.违反“一户一宅”的不能确权。
来源:农村补助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一个国家的发展说白了就是城镇化率的提高,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的必然结果。那城市化是什么?用一句话总结就是人才、技术和资金的一次大集中。
如果回到30年前,估计大多数人都不会想到今天的城镇化水平会这么高。公开数据显示,1982年全国城镇化率仅为21.1%,而5月11日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城镇化率显示,2020年我国城镇人口9.02亿,占总人口的63.89%。
与2010年相比城镇人口增加了2.36亿,城镇化率提高了14.21个百分点,也就是说每年有超过1000万的人口从农村流向城市,在如此庞大的流入基数下,“人户分离”的人数也在迅速增加,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加了2.31亿,增长了88.52%,相当于翻了一番。
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城乡之间仍然存在着经济差距,许多农村人因为教育和就业原因去城市发展。随着城市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开始逐渐衰落,特别是对于经济实力较强的一、二线城市来说,对农村人口的虹吸能力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农村居民向往城市生活,许多农村的土地房屋出现废弃现象,由于大量人口外流,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十户九空”的现状。
根据中科院的相关数据显示,目前我国耕地面积为2.7亿亩,荒瘠和空置土地已接近1亿亩,也就是说未得到有效利用的耕地约占耕地总量的40%。
那年轻人来到城市后,农村的老房子该怎么办?这个问题困扰着许多已经居住在城市的年轻人,多数人为了在城市行动方便便把自己的户籍也转入了城市,对于这样的“非农城市人”农村的老房子还有他们的份吗?60岁退休后如果想回到农村安度晚年,还有“退路”可言吗?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为了提高农村土地的利用效率,明确宅基地的相关权益,2013年我国就开始农村土地确权工作了。
农村土地确权有何重大意义?北京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委员会副主任明确表示:“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不亚于“第二次土改”就像在城市买房要有房产证一样,农村土地的使用权及其他权利也需要确认。权利人可以依法独立使用,包括但不限于出租取得收入等,这样既可以妥善处理农村遗留下来的各种历史问题,又可以使产权更加明晰,只有经过确权过的宅基地和房屋,才能颁发不动产权证书,才具有占有、使用和处置的权益,由此可见确权的重要性。
截至2020年底,农村宅基地确权登记工作已开展8年多,此外根据自然资源部2017年发布的“宅基地确权三年规划”,2020年是确权的“结束”年,也就是说在2020年以后很多地方的确权工作已经“停止”了。受疫情影响个别地区无法正常开展工作,可能会将工作延长到2021年,对此农村有房有地的家庭应该抓紧时间了解情况。
有人可能会问,在土地确权结束后没有确权的土地怎么办?答案是:将归集体或国家所有,这意味着在房屋或土地被征收的情况下,未确权的土地将不受法律保护,当事人的权益也得不到保障。然而对于宅基地来说,并不是所有的宅基地都能进行确权,以下几种类型的宅基地无法确权,大家需要留意:
1.宅基地不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2.除去继承和分居外,一户超过一处宅基地的。
3.非本农村集体组织成员或是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或建设的房屋。
4.土地所有权争议尚未解决的。
5.闲置或者倒塌、拆除两年以上未恢复使用的房屋。
6.违反“一户一宅”的不能确权。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