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抗震救灾精神述评
发布于 2021-09-15 23:46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抗震救灾精神述评
以人为本、血肉相连——
凝聚不屈的力量
绵竹汉旺广场的塔钟,永远定格在2008年5月12日的14时28分。
地震发生后,党中央在第一时间把抗震救灾确定为全党全国最重要最紧迫的任务,迅速组织各方救援力量赶赴灾区。
72小时内调集14.6万陆海空和武警部队官兵驰援灾区;2亿元中央自然灾害生活补助应急资金紧急下拨,保障灾区群众生活物资急需;灾区各级党委和政府、广大干部群众紧急动员、迅速行动……
与时间赛跑,与死亡竞速。8.4万多名群众从废墟中被抢救出来,149万名被困群众得到解救,430多万名伤病员得到及时救治,1510万名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妥善安排。
震后第11天,灾后重建规划编制工作启动。3年内,中央共调度、安排了各类政府性资金和公益性资金3000多亿元,确保灾后重建顺利进行。
今日汶川,新楼耸立,水绿山青,最漂亮的是民居,最坚固的是学校,最现代的是医院。昔日满目伤痕的地震灾区浴火重生,创造出令人惊叹的“中国奇迹”。
在这片土地上,无数共产党员以舍生忘死、冲锋在前的精神,书写了与人民血肉相连的感人篇章——
地震发生那一刻,东汽中学教师、共产党员谭千秋张开双臂将学生掩护在自己身下,用生命诠释责任与师魂。
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时任北川羌族自治县政府办公室主任兰辉强忍地震失去3名亲人的悲痛,不眠不休地投入救灾工作中。担任北川县副县长时,他勇担交通运输、安全生产等繁重、艰难的灾后重建工作任务,为保证群众走上“放心路”奔波于途,最后殉职在路上。
地震发生后,1万多支“党员抢险队”“党员突击队”“党员服务队”“党员先锋队”始终战斗在救灾第一线。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众志成城建家园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这场举全国之力的抗震救灾,为灾区人民战胜灾难、重建家园注入了强大精神动力。
地震发生后,邹凌从天津赶到映秀灾区。从抢险救援到灾后重建,再到脱贫攻坚,他一直留在映秀。如今,他担任映秀镇渔子溪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邹凌个人出资捐建了渔子溪大院、矿泉水厂等集体企业,将企业收益无偿赠送给全村老百姓,让村民变股民。看着村民们的笑容,邹凌很欣慰。
一对一、一帮一。汶川地震发生后,按照中央作出的对口支援的决策,19个对口支援省市,带着700多亿元援建资金,肩负着庄严使命,迅速奔赴灾后重建的战场。
时任潍坊市抗震救灾援川前线指挥的崔学选,冒着余震造成的滑坡和飞石危险,带领援建人员踏遍了北川县桂溪乡的山山水水。2009年7月13日,因连续超负荷工作,他倒在了援建路上……
援建者们不畏艰难、忘我工作,告慰逝去的生命,为生者点燃希望。灾区群众擦去眼泪、撸起袖子,发扬自力更生、互帮互助精神,在一片废墟上重建家园。
风雨同舟、守望相助。正是在这场举世罕见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畏艰险、百折不挠,以人为本、尊重科学的伟大抗震救灾精神。
不畏艰险、百折不挠——
弘扬精神向前进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