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双减”细则相继落地,儿童阅读地位凸显
发布于 2021-09-16 06:15
前段时间,一纸“双减”文件横空出世,如同投下一枚深水炸弹,迅速引发全民热议。
网上铺天盖地的报道,各种官方、非官方的解读纷至沓来。毫无疑问,朋友圈也被“双减”政策刷屏了。
《意见》指出,教育部门要抓好统筹协调,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校外培训机构日常监管,指导学校做好“双减”有关工作。
落实“双减”工作,地方教育部门承担着重要任务,《意见》印发后,各地教育部门积极部署,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01
“双减”政策后,儿童阅读炙手可热
“双减”政策对于家长来说,不必再送孩子去各种学科教培机构,也不会再被市场上乱涌而入的教培机构漫天要价,缓解了教育压力。
但是,孩子们今后的学习辅导该怎么办呢?
其实细看《意见》会发现,对于“双减”政策后,如何提高孩子的综合素养,国家是给出了指导意见的。细则中多次提到“阅读”,如:
8.科学利用课余时间。学校和家长要引导学生放学回家后完成剩余书面作业,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
10.提高课后服务质量。学校要制定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充分用好课后服务时间,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与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
这两条建议再明确不过了——培养孩子的课后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国家是支持的。
2020年10月22日,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
意见提出了全民阅读工作的重点任务,包括加大阅读内容引领、组织开展重点阅读活动、加强优质阅读内容供给、完善全民阅读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积极推动青少年阅读和家庭亲子阅读等。
2021年3月,中央宣传部印发《关于做好2021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
通知中包括了改善公共场所阅读条件,加大服务力度,倡导家庭阅读、亲子阅读,重视保障农村留守儿童、城市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等群体的基本阅读需求等。
以及近几年新版部编语文教材的改革:从强化阅读,新增“快乐读书吧”作为“课外阅读进课程”的一个代表性新栏目等等迹象,足以可见阅读的重要性。
为什么国家如此提倡“阅读”?
因为阅读不是一个人简单的读书行为,它关系到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所以从国家层面倡导全民阅读,就像国家保障粮食安全一样,并不是非要你每天吃三顿饭,而是保障你吃进去的食物足够安全。
只有用国家意志把他固定下来,才不会随一时一势把人类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丢失。
02
阅读能力是第一竞争力
阅读,是学习一切知识的基础,提高阅读能力,是一生需要磨练的能力。
跳出功利思维,阅读对人一生的影响绝不容小觑。无论是汲取知识,还是开阔眼界,抑或升华思想,都离不开大量的阅读。
如果说应试类的学科教育是单一技能的反复训练,熟能生巧。那阅读教育就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训练营,孩子的观察、思考、理解、表达都决定了他们最终的阅读体验。
好的理解是高质量交流沟通的前提,当孩子们养成了好的思考方式,他在面对自己人生的众多选择时也就拥有了更多的勇气和量。
同时家长们在学科教育中所看重的数理化、语言语法等知识,都能在前期广泛阅读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输入给读者。
为他们在学科领域的深度学习打下牢固的地基,也能让孩子了解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发掘自身的优势与特长。
一位著名学者曾在自传中写到:
“如果说我有一点成就的话,那是我从我父亲那里接受了早期教育的结果。是父亲从小培养了我的阅读习惯,我还可以断言,早期阅读使得我进入社会比别人早了25年时间。”
阅读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都至关重要,阅读量的提升会使孩子在人生观、世界观、知识面、感知力、求知欲、思考能力、表达能力的形成及处理问题的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明显的优势。
正如,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孩子在自由而非功利性的大量阅读之下,更容易掌握一些学科的基础知识,也可以看见更大的世界。让教育回归教育的本真。用阅读和陪伴的方式或许才是教育最好的方式。
国家出台双减政策,并不是简单的做减法,而是要回归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
出于这背后的考量,儿童阅读作为素质教育生态的一环,未来的发展将大有可为。
上语书田12年以来坚持“全人教育”的理念,秉承着“爱读书,会读书,读好书”的教育使命;以激发孩子读书兴趣为出发点,提升阅读素养,让孩子成为全面发展的具备终身学习能力的综合型未来人才。
上语书田在儿童阅读推广的道路上,期待更多的同路人加入我们!
(小编:panda)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