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辛:我们需要选择素食吗 ?

发布于 2021-09-20 23:00

在这里遇到灵魂自由的自己

文 | 李辛;文章摘录自《儿童健康讲记》

从心智方面,情绪管理,
以及个体差异的角度来看素食有哪些好处。
我们又应该如何更好的选择更适合我们的饮食方式呢?
关于素食,李辛在《儿童健康讲记》一书中有客观、全面、深入的见解。

听众:您认为饮食必须清淡一点吗,
是不是素食会比肉食要好一些呢?

李辛:要因人而定。
单纯从身体和精神上来说,
食物偏素一点会使我们的身心更流通和稳定一些。
按照中国的传统,
包括印度的传统,
都认为食物如果比较清淡,比较简单,
那它产生的杂质就会少一点,
对身体和精神的阻碍就会少一点。
烧木头和烧柏油出现的烟和气味是不一样的,
食物的选择还是很重要的。
整体的健康还涉及到比如个人的情绪、生活方式、运动量等等,
如果只是单纯从饮食所影响到的精神或者能量的角度来说,素一点为好。
这是一个循环,
素食能够使人心性平和,
而心性平和的人比较不需要肉食。
而从众生平等的角度来讲,
不吃其他生命会使得我们更容易安心。

但在现实情况中,
选取食物还是根据我们现阶段的状态自然渐变,
如果我们内心并不平和,
还有许多东西要去抓取,
还有很多控制自己和别人的欲望,
那么,这么一个高耗能的身心模式;
去选择素食,
那只是一个意识上的选择,
这样的选择可能会给身心带来一些损害。
是否吃素是一个自然的过程,
最好和你的内心状态相合。
我不赞成强迫把自己变成一个素食者。
这么做的话,即使你素食了,也没有太大意义。
因为,你在生活的某个点施加一个强迫的压力,
那么,这个压力会不可避免地蔓延到生命的其他层面。
而且,你可能身在其中却毫无觉察。

听众:我有强迫过一段时间,
但是不可避免的,
因为别人请你吃饭,
你说我不要吃这个,不要吃那个,
最后还是得接受自己不喜欢的东西。

李辛:人的紧张和抗拒,
会把素食带来的益处给抵消掉。
我们受的现代教育都只是寻找单因素,
好像把肝调好你的失眠就好了,
或者把这个搞定,那个事情就解决了,其实不是这样。
记得我们存在于一个立体的、互相关联的世界,
所有的原因和结果同时存在并互相影响。
在解决所有的问题时,
需要先处在一个相对合适的、安心的状态,
压力才会比较小。
最好让自己先安心,
然后让周围的人也比较安心,
这样的好处是,
我们会减少在各处施加压力所反弹回来的混乱,
然后,我们生命中那个真正有压力、
需要好好面对的部分才会显现出来,
而我们也有精力和空间去尝试化解。

对于过度喜欢荤食的人来说,
我们可能需要推荐给他一本书——
美国的坎贝尔教授写的《救命饮食》,
它里面有很多现代科学的实验,
证明素食对于人体健康的好处。
任何建议都可以帮助已经失偏的我们,
调回到一个不执不偏的中点。

没有什么东西是一定好,
或者一定不好,
全看我们当下的状态,
看我们偏到什么地方。
所有把我们引回原点的那个方向的人事物,都是好的。

听众:要看自己身心的需求?
听众:不能去追求某一个方法。
所有人都去朝着一个方法,好像不太对劲。
听众:其实我是吃素的,
我觉得大家都还蛮尊重我的。
他们会很好奇地问,“你为什么吃素?”
我说是因为健康的原因。
现在有很多人,
尤其跟我们年纪差不多的人,
都认为这是可以接受的,
这也算是一个趋势吧,
因为他们自己也觉得吃肉太多了。
我也不主张所有人都强迫性地去吃素。

李辛:我们需要先理清我们所有问题的主次,
然后再去找最切题的方法,
包括信仰和学习经典,
这些都是营养,
但是如果我们没有消化的机制,
会成为一个负担。
我们的约束和负担已经太多了。
如果你在消化不良的状态中学中医,那就会变成:
这个也不能吃,那个也不能吃。
学佛以后,得吃素。
学了国学,每天还得念诵。
我们需要换一个角度,
所有好东西是能够为我们所用,
而不是来困住我们的,那不是更好吗?
人是自由的。
峰庐心里话:
这个世界没有一把尺子可以衡量所有的事物,
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来判断“好”“坏”。
这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有这样一个智慧,
富有弹性,能够吐故纳新——
也就是能够新陈代谢。
如此我们的思绪、思绪和心灵才是“活的”,
才能不断成长,
不至于变成枯草朽木而徒有人形。





-END-

©原文作者李辛,本文摘录自《儿童健康讲记》。李辛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身医学硕士;师从国家级名老中医宋祚民先生;著有《儿童健康讲记:一个中医眼中的儿童健康、心理与教育》(品图书)等。图片及音乐来自网络峰庐主人编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自由的地方,精神的滋养


The more we share, The more we have

文字为「峰庐主人」编辑整理,视频及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号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