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不同风物在 怅然犹得对芳樽

发布于 2021-09-20 23:49

       南京作为中国四大古都、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具有浓厚的文化历史。南京还有许多靓丽的景区,美丽的景区与深厚的历史文化相融合,打造出了属于南京的独一无二的名片。南京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无疑就是南京最负盛名的名片之一。

        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集自然风光、山水园林、庙宇学堂、街市民居、乡土人情为一体,在这“江南锦绣之邦,金陵风雅之薮”,美称“十里珠帘”的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点缀着数不尽的名胜佳景,汇集着说不完的轶闻掌故。景区以夫子庙古建筑群为中心,以十里内秦淮河为轴线,东起东水关公园,西至西水关公园。秦淮河,汇聚了六朝风月,十里繁华;夫子庙,展示着南京最古老的学堂;秦淮沿岸有世界最大保存最完好的瓮城——中华门瓮城;有明代被称为“南都第一园”的瞻园,园内坐落着我国唯一的太平天国史专题博物馆;有明代开国功臣中山王徐达的私家花园——白鹭洲公园;有中国古代最大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等著名景点。在夫子庙-秦淮河风光带上还有东晋豪门贵族王导、谢安故居,明代江南首富沈万三故居,明末清初演绎“桃花扇”的传奇人物李香君的故居。我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著有《儒林外史》的吴敬梓的故居,秦大士故居,以及乌衣巷、桃叶渡、东水关、西水关、凤凰台遗址……这些历史古迹,就是镶嵌在夫子庙-秦淮风光带上的颗颗璀璨的明珠。

        十里秦淮河畔,半部唐宋诗词。秦淮河,这条“中国第一历史文化名河”,流淌着的不仅仅是清澈的河水,也不仅仅是六朝金粉和南明遗恨,更有着船载斗量、华美绚丽的诗篇。千年来,她用一首首经典诗歌,述说着古都南京的历史文脉和沧桑巨变。从六朝开始,“十里秦淮”两岸就是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区,百业云集、市廛兴盛。诗人们徜徉于秦淮河畔、桃叶渡头,凭吊于凤凰台上、朱雀桥边,浅斟低唱,慷慨放歌,吐纳菁华,使秦淮河生发出亘古不散的风雅气韵。秦淮河诗星满天,竞相争辉。李白、杜甫、崔颢、刘禹锡、杜牧、王安石、苏轼、秦观、周邦彦、文天祥、萨都剌、纳兰性德、曹雪芹、吴承恩、吴敬梓、李渔……不同朝代的文人都能在这里触发灵感,喷涌诗情。他们不但写秦淮河、桃叶渡、朱雀桥,也写两岸的寺庙、园墅、街巷、夫子庙、长干里、凤凰台、杏花村、周处台、芥子园、瞻园、大报恩寺等名胜,历代沉淀下来的上万首诗歌,拼缀起一幅“十里秦淮胜迹图”。

        一条风月秦淮河,半部王朝兴衰史。秦淮河的灵魂就是文人和名妓。秦淮河历史上曾经是著名的烟花之地,南方最大的娱乐场所之一,当时的秦淮河有着全国最顶尖的优伶和艺伎,这里文人墨客、达官贵族云集,和优伶艺伎们一起形成了一种特殊的文化群体。这深厚的历史文化是让南京独特于其他城市的重要支撑,在夫子庙秦淮河,与如此多文人墨客一起,感受时代变迁,感受人间胜景,是多么一件赏心悦目的事!

        锦瑟微澜棹影开,花灯明灭夜徘徊,一池春水胭脂色,流到前朝梦里来。站在秦淮河边,一边是威严肃穆的夫子庙和科举重地江南贡院,一边是粉影照婵娟的秦淮风月。一边似乎至今还能看到郑板桥、唐伯虎、袁枚、吴敬梓等一群群江南才子们,祭拜完孔圣人,提着装有笔墨纸砚的竹篮走向考场的身影,让秦淮的北岸,弥漫着礼的庄严。一边是走过朱雀桥,循着刘禹锡的乌衣巷,穿过十里珠帘和家家粉影照婵娟的秦淮人家,在错落的粉墙黛瓦间,似乎还能隐约听到李香君、董小宛、柳如是、陈圆圆等一个个红尘佳人们对酒和诗、抚琴弄瑟的浅吟低唱,靡靡之音让秦淮河上氤氲着俗的香艳。就这样,礼与俗、圣与凡、灵与肉、庄严与香艳,本是对立的两个世界,既被秦淮河清楚地分界着,又被河上的桨声灯影紧紧地勾连着,奇怪而和谐地存在了一千多年,让人在诧异之时,不由地想去思考一些什么。

        箫琴一曲意如何?浅浅轻舟漾水波,多少繁华言笑里,而今于此怅然多。可当我真正站在秦淮河畔时,才发现“纸醉金迷”、“六朝金粉”的秦淮河,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已经逐渐失去了往日的风韵与灵气。如今秦淮河就像丢了魂儿的女人,无精打采的躺在那,可怜巴巴的看着对面的夫子庙----这个儒学重地,曾聚集过多少孔子的门子徒孙的夫子庙也早已断了香火。河面画舫凌波,却不见人潮涌动,那些在艳丽灯花下讲着缠绵悱恻的吴侬软语、披着轻纱的曼妙女子,只在古旧的书页里重复吟唱。

        金粉飘零野草新,女墙日夜枕寒津。兴亡莫漫悲前事,淮水而今尚姓秦。江山变更了千回,人物替代了无数,唯有这秦淮河,河水日夜仍在流淌,冲刷不尽过去记忆。只是,这秦淮河,在观光客的眼中,只不过是一条曾经骚动过的河流而已。

        只有秦淮一片月,溶溶无意照千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