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每月1000块生活费够吗?网友热议……家长、学生应该怎么做?

发布于 2021-09-21 09:21

最近,广州一女生嫌1000块大学生活费少与父亲发生争吵,引发热议。

父亲认为,相比起自己当年的300元生活费,女儿1000元的生活费已经翻倍了。而女儿则认为,时代不一样了,不光是吃饭花钱,社交方面也需要支出。


有网友表示:时代不一样,生活水平也不一样。


也有网友表示:1000块基本只够吃饭。

大学生每月1000块生活费够吗?

据“广州校园团队”的计算,按最低标准在校大学生每月的开销如下:

餐费
虽然全国各地的消费水平不同,但是总体一顿10-15元样子可以吃得不错。我们按照早饭4元,中饭/晚饭12元的标准来计算:
早餐:食堂 4元×30=120元午餐:食堂 12元×30=360元 晚餐:食堂 12元×30=360元 偶尔喝杯奶茶、吃点水果、买点零食:100元
月总支出=120+360+360+100=940元
以上不代表最终数据,万一叫了外卖、吃了夜宵呢

日用支出
话费+网费+水电费=200元
杂费:日常用品+理发+文具+其他=100元
月总支出=200+100=300元
社交费用
大学期间少不了聚会聚餐,这里按100元/月计算。

总计
以上是最基本的开销了,而且是按较低的标准计算的,总计:940+300+100=1340元

这样看来每月1000块生活费似乎可以接受,但是要坚持一个月:不生病、不买衣服、不买化妆品、不报名考证、还有不谈恋爱。

以上这几点对大部分大学生来说是不现实的。虽然是被贴上“佛系”标签的一群人,但也不可能做到无欲无求,并且花钱本身就是弹性很大的一件事。


2020年末,腾讯教育联合麦可思开展了大学生消费情况研究。

据数据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花销为1734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

其中,女生每月花销为1708元,男生每月花销为1750元。父母和亲戚提供是大学生生活费主要来源。


除基本伙食费外,包括零食、饮料、营养品等在内的其他食品消费是大学生每月消费占比最高的一项,其次为包括鞋服、首饰、化妆品、美容美发等在内的形象消费,第三位是恋爱、聚会等在内的社交活动。


最后再看看一些网友的亲身经历~ 


可以看出,每个人的消费水平是不一样的,并且学校所在城市、学校类型、所学专业、家庭条件、兴趣爱好......这些因素都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你的生活开销。

一起来看一张网友总结的全国大学生每月生活费统计图。

大学生存在超前消费等非理性消费行为

“花呗”“借呗”“京东白条”等便捷的小额借贷平台,迎合甚至刺激了部分大学生“先消费,再分期还贷”的观念,一些大学生通过负债借贷维持超前消费。与此相应,炫富、挥霍等消费行为在大学生中时有发生,“名媛”“土豪”等词语风行网络,成为个别大学生羡慕不劳而获生活的“幻想目标”。

数据调查显示37.8%的学生都对生活费没有什么计划,拿到钱都是需要什么买什么,但是还是有22.2%的学生有存钱的习惯,每月都只花一部分,剩下的作为生活费,还有24.4%的学生拿到钱会先制定一个计划,避免到时候乱花钱,剩下的15.6%的人一拿到钱就去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满足了自己的虚荣心但会使自己的消费行为陷入无底洞,拆了东墙补西墙。



大学生非理性消费的原因

从青年自身看,受成长历程、身心特征等影响,尚未形成健康健全的科学消费观。当代大学生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完善的历史时期,大部分从小处于衣食无忧甚至相对优渥的生活环境中。他们多为独生子女,在父母长辈的宠爱中长大,爱惜物力、节约金钱的意识淡薄。加之当代青年注重自我展现、个性表达,导致了对个性消费、符号消费、高端消费的青睐。因此,很多大学生未能形成完整、稳定、科学的消费观念,自控能力不强,随机消费、冲动消费、跟风消费现象突出。

从社会影响看,消费文化发生整体性变化,享乐主义、奢侈浪费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所抬头。随着科技发达、信息通畅、渠道多元,时尚的形成和流行更为快捷,影响更为深入。与其相应,大众消费文化快速变化,从追求“物美价廉”到注重“彰显身份”,从量入为出到超前消费、借贷消费。在拜金主义、物质主义等思潮裹挟中,大学生的心理认知与价值判断受到强烈冲击,消费行为失范时有发生。

从网络环境看,网购平台智能化发展助推网络消费普及,消费主义网络渗透力增强。随着5G网络的应用和完善,网购平台蓬勃发展,通过“集赞、秒杀、砍价、红包”等方式刺激消费,并借助算法推荐适合大学生口味的商品。同时,互联网为消费主义思潮渗透传播提供了快捷隐蔽的平台,部分商家倡导“超前消费”“享乐消费”,打着消费共享的幌子,把控网络消费话语权;一些平台提供的“先购物后付款”消费体验同“校园贷”“网贷”“裸贷”等非法借贷现象相互交织,容易诱发大学生的非理性消费行为。


如何防止“前半月富后半月穷”

一,把资金进行分类。一般分为两类,一类作为消费资金,一类作为储蓄资金。要逐渐延长消费资金的可用日期,衣食住行娱乐费用,哪个单项费用超支就从其他费用中支出,直至养成习惯,不用储蓄资金为止。如果能有节余,可每月抽出100元存入零存整取或基金定投,一方面能获得收益,另一方面可强制储蓄。

二,要养成记账习惯。这个习惯应该从一上大学就开始培养。记账可以帮助自己了解每天用了多少钱?是怎么用的?看似微不足道的记账,对于掌握收入与支出的平衡、提高理财意识和理财能力有着重要作用。对于大学新生来说,记账并不难,但贵在坚持和总结提高。

三,取钱限定金额和次数。这主要针对一些不能坚持记账,但还要控制自己支出的学生。可以采取每月多次提款的办法,每次从银行卡里提取现金时要限定金额,并不断控制提取数量,直至提取费用的次数、金额不超过目标额为止。

四,树立勤俭意识,合理消费,避免盲目攀比。面子消费是中国特有的消费现象,但是对于大学生来说,由于正处在纯消费阶段,经济来源多数要靠父母,这样的“面子”,大可以不要。


 作为学生 
 你一个月的生活费是多少呢?
 快来评论和小网分享一下 


end


来源:河南省教育网综合整理自首都教育、广州校园、光明日报等。(声明:转载此文是为了传递和分享更多教育相关信息,如有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侵删。

河南省教育网
河南省教育网是一家综合提供教育政策,成绩查询,招考动态,就业指导等信息的教育门户网站。旨在通过网络媒体,向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及时、贴近的资讯服务。
128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