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定真的不重要吗?

发布于 2021-09-21 15:14

看了《王路:PPT禅定》这篇文章,有点异议。

〔佛陀住世时,有过一次短暂的僧团分裂。是提婆达多挑起的。因此,“破和合僧”成了所有罪中最重的一种,超过“恶心出佛身血”“杀阿罗汉”“杀母”“杀父”。

提婆达多之所以这样干,是想当教主,当僧团领袖。他要分裂僧团,就需要提出不同的解脱之道。佛陀说,八正道导向解脱。如果提婆达多也这么说,那他就只好跟在佛陀屁股后面,别人并没有跟着他走的理由。他必须提出新的解脱之道,并否定佛陀的解脱之道。他是怎么提的呢?五点:

一辈子穿粪扫衣;一辈子乞食;一辈子一坐食;一辈子常居迥露;一辈子不吃鱼、肉、血味、盐、酥、乳等。〕

王路先生认为,提婆达多提出的五法,是与佛教不同的解脱之道,也是新的变革。其实不然。

首先这五法的前四,属于头陀支,并没有什么创新。只不过佛陀将之视为一个阶段,一种修行方式,而提婆达多则希望比丘们终身实行。

这就把法变成律,性质不一样,所以佛陀没有同意。就好比小时候老师规定写字要用尺子量,防止写歪掉,但并不意味着一辈子写字都需要用尺子。

而提出不食鱼肉,则是因为当时的实修圈里,苦行是主流。吃肉跟享乐挂钩,是非常被鄙视的。就跟现在以瘦为美的审美一样,大腿粗点都会被人瞧不起。那时的修行圈,也存在鄙视链。

所以当时佛教僧团里的严修派,都会不自觉地以素食为主,去贴近主流;然而另一个极端,就是存在很多追求美味的比丘,追求吃好穿好的比丘,等于是打戒律的擦边球。

佛陀当然都看在眼里,在心里叹口气。他希望弟子们以法为重,少些计较。因为投入到法中,心行自然都会正。就像一个学生,如果以知识为重,哪怕是上课打会瞌睡,老师也不会责怪,甚至会给你补课。反过来你是熬夜玩游戏导致的,那就违反纪律,要遭到责罚了。

回到正题,提婆达多并没有去创新什么,他属于复古派,严修派,想僧团主流化,戒律一刀切。目的其实也是为了佛教。只不过,不符合佛陀的根本路线,也造成僧团分裂的事实。

〔而在佛陀这里,不是禅定导向解脱,是智慧导向解脱。不是禅定导向解脱,是持戒导向解脱。

说白了,在三学当中,戒学和慧学,是佛陀真正的学问与宝藏所在,而定学,更像兼容世人渴望的接口。〕

我与王路先生的观点不同,我认为戒定慧中,戒更像“兼容世人渴望的接口”。因为佛教中,戒是随犯就制。佛陀悟道后很长一段时间,说法的内容中就没有戒,原因很简单,最初的弟子基本上都是苦行者,身上的约束不要太多,佛陀还要想办法让他们破戒,至少从日食一粟,去接受一碗乳糜,至少从破衣烂衫,到去洗个澡。

要知道很多弟子连吃一顿饱饭都是有罪恶感的。佛教后来之所以能普罗大众,也是因为戒上很方便,像在家人只需要持五戒即可。五戒很基本了,稍微有点道德感其实都能做到。

〔佛陀讲过慧解脱阿罗汉,全分慧解脱的阿罗汉,是连初禅根本定都不曾进入就能证果的。

这是人们的饥渴。人们渴望神奇的三昧。渴望更猛更无敌的禅定。最好太上老君、张三丰、龟派气功都能加进来才好——它们能给沉溺苦海不肯回头的人再多些幻想。人们自定义他喜欢的解脱之道,这也许应该叫——PPT禅定。〕

王路先生认为禅定并不重要。个人觉得他是有点误解佛教的禅定了。佛教的禅定跟外道其实不同,外道重定,佛教重禅。简单来说,禅就相当于八正道中的“正思维、正语、正业、正命、正勤、正念”这六正,然后就是正定和正见。

八正道归结来说,就是禅定与智慧,怎么能说禅定不重要?当然,佛教修行人多以定去理解禅定,而不是以禅去理解禅定,这倒是普遍现象。

修行分两个步骤,一是破,一是立。不破不立。破的是当前的自我,这个被执着的自我。但破了我之后,就完事了吗?不,会落入无执之偏。所以还要立,立什么?佛。

佛是什么,还得继续找答案。

破需要禅定,立需要智慧。就像就像把房子拆了重建一样,不拆而建,顶多算装修;拆了不建,就叫居无定所。

智慧不能解决一切事,智慧可以用来立,但用来破就太给自己找麻烦了,相当于一个人想要重建一所房子,采取了拿一块新砖替代旧砖,然后经年累月,最终把所有的旧砖旧瓦换新一样。

凡夫的智慧,就只能做到这样的修行,一点点去改变。不经过禅定而修行的人,往往累觉不爱,看似越来越懂佛法,好像越来越有智慧,一打开心,还是旧的。

善用禅定这把锤子,其实更符合修行之道。我之所以不提倡在家人修禅定,并不是因为它不重要,而是很多人光想着把“房子”砸了,不想着建,最后搞得流离失所,怀疑人生,那就不好了。

王路先生在文章后回答读者的留言说,佛陀本人行菩萨道的无数生中没有修禅定,他忽略了一点,那就是佛陀在行菩萨道之前,遇到燃灯佛的时候,是个很厉害的修行人,四禅八定具足,只差听闻两句偈就能证阿罗汉,但他菩提心先起,走向了菩萨道。

如果没有四禅八定,就不可能。因为凡夫心完全不足以支撑起生生世世的愿行。所以佛一早就破了,后面都是在立。

最后再说说解脱。

其实无所谓真正的解脱,最简单的悖论就是:如果没有解脱,就没有佛;如果有解脱,就没有我。

所以大乘才会说,我就是佛。

这句话不是宗教性的,是真正深入到问题的根源才产生的。

我们去分别是禅定能带来解脱,还是慧带来解脱,还是其他什么带来解脱,究竟来说都有问题。

本就解脱,何来再解脱?

但路还是要走,其实不是因为解脱而走,是为了走而解脱。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