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速递 |《大自然》2021年第5期

发布于 2021-09-21 19:54





《大自然》杂志2021年第5期已发行,一起来抢先看看精彩内容吧!


刊首
生物多样性保护前哨——自然保护地

张志翔

自然保护地是野生动植物的家园,亚洲象、东北虎、大熊猫、藏羚羊和金丝猴等我国珍稀旗舰物种就生活在众多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里。近 65 年来,无论是在长白山保护东北虎、在秦岭和卧龙保护大熊猫、在可可西里保护藏羚羊、在神农架保护金丝猴、在西双版纳保护亚洲象,还是在遍布全国的各类保护区里保护多样的生态系统及生活其中的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科学家、自然保护工作者、保护区的管理和巡护人员不畏艰辛,作出了卓越贡献,支撑他们的是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使命和荣誉,是对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事业的初心和毅力,是为子孙后代保留优质生态环境的愿望和理想。

特别:走进自然保护地
“豹社”记者走秦岭

文 / 曹庆

佛坪保护区的豹(大熊猫国家公园佛坪管理分局 供图)

玉龙雪山下的神秘小精灵——云南线灰蝶

文、图 / 周利平

本文作者是一位蝴蝶爱好者,他的夙愿是要探寻云南线灰蝶的生长过程。自 2018 年开始,作者多次前往云南丽江等地寻找这种少见且美丽的蝴蝶,他能否得偿所愿呢?

云南线灰蝶(雄)背面观

滇金丝猴也要“家和万事兴”

文、图 / 于凤琴

自2014年以来,笔者22次来到白马雪山观察和拍摄滇金丝猴,对它们的社群结构和行为有了更多的了解。

滇金丝猴家庭中的亲缘关系,是维护家庭及整个种群的纽带

水车前属新种探秘

文、图 / 吴双

灌阳水车前

走进鳄蜥的世界

文 / 罗树毅

鳄蜥是一种头部与蜥蜴相似、身体与尾巴却与鳄鱼相似的小型爬行动物。笔者于2009年1月到广西大桂山鳄蜥自然保护区工作,从此走进鳄蜥的世界,开始了与它们相依相伴的日子。

鳄蜥通常趴在水面上方的枝条上歇息和狩猎

墨西哥查普尔特佩克动物园游记

文 / 金文驰

在墨西哥城广袤葱绿的查普尔特佩克公园中,坐落着知名的查普尔特佩克动物园。园中动物种类丰富,不乏众多墨西哥的本土物种,如北美洲体形最小的灰狼亚种墨西哥狼、特产于火山上的火山兔、分布区狭窄的极危种美西钝口螈、生活在热带森林中的濒危物种中美貘,等等。

中美貘

川凝寒流,冰缩沃壤——探秘大兴安岭北段冻土世界

文 / 杨晓平 张超 杨雅军

图 / 杨晓平

我国东北的大兴安岭因地处高纬度寒冷地区,拥有广泛分布的冻土。冻土是如何形成的?它们对我国的地域环境和生态具有怎样的作用?又有哪些美丽的地质景观呢?

7月,黑龙江南岸洛古河一带残存的冰水与茂密的森林

昆虫天地
齿小蠹与寄主植物的“军备竞赛”

文、图 / 方加兴

说起小蠹虫,可能大家都比较陌生。实际上,这类昆虫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们栖息在城市的绿化树和森林里,甚至日常生活的一些木制品中。本文来聊一聊齿小蠹的一生是怎样度过的,它和寄主植物之间展开的“军备竞赛”谁更胜一筹,以及如何利用它们的特点维护生态安全。

齿小蠹及其鞘翅上的齿突(箭头处)

毛毛虫的克星——姬蜂与茧蜂

文 / 高慧敏 巴义彬 郝玲玉

图 / 邸济民

在农业生产的过程中,昆虫学家认识了一类可寄生在害虫体内的昆虫—姬蜂总科。它们不仅是名副其实的“腰姬”,而且是众多农田害虫的克星,如螟蛉悬茧姬蜂可寄生在甜菜夜蛾体内,中红侧沟茧蜂可寄生在棉铃虫上,平额愈腹茧蜂可寄生在瓜绢螟、豆荚螟及其他螟蛾科寄主上等。

欧亚簇毛茧蜂,摄于河北承德塞罕坝

图说自然
河南鲇鱼山水库越冬的中华秋沙鸭

文、图 / 胡焕富

中华秋沙鸭(Mergus squamatus)隶属鸭科秋沙鸭属,俗名“鳞胁秋沙鸭”,是中国的特有物种。全球数量仅有约 2000 对甚至更少,被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受胁物种红色名录》,是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

两爬探索
从“螫人立死,百无一活”到“永州异蛇”

文、图 / 张亮

《捕蛇者说》是唐朝文学家柳宗元的名篇,流传千古。人们可以通过简洁的文字记载分辨“永州异蛇”的特征与威力,但要据此推断其为何物却属实不易。本文将从生物学角度解读这种经常出现在古籍中的“异蛇”。

尖吻蝮

鸟友之家
背“核桃”的小䴙䴘

文、图 / 刘立才

小䴙䴘是一种善于潜水捕鱼的小型游禽。刚出壳的雏鸟身披稠密的绒毛,耳能听、眼能看、嘴能吃、腿能站,有的还会爬上亲鸟后背,钻进厚厚的羽毛中取暖、歇息、玩耍。笔者经过细心的观察和拍摄,对小䴙䴘的育幼行为有了更深的了解。

小䴙䴘(雌)和背上的 1 个小“核桃”

生命史话
头脑“简单”的中生代霸主

文 / 张茜楠

生活在千万年、上亿年的恐龙总给人一种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印象。它们死后尸骸大多腐烂殆尽,仅在特定的条件下一些硬组织可以形成化石供古生物学家研究,那么软组织怎么办呢?除头骨化石外,古生物学家可以借助颅内模来获得不同恐龙的脑部结构和智力水平等信息。

异特龙攻击梁龙场景复原图(维基百科 供图)

珍稀物种保育
烟波浩渺云梦泽,呦呦鹿鸣现麋鹿

文 / 钟震宇 程志斌

2020年12月6日,11只麋鹿从北京启程,被运到湖南洞庭湖的新洲芦苇场进行野外放归试验。它们将尝试与当地的野生麋鹿种群进行交流,以期实现北京南海子种源、北京 - 石首种源以及大丰麋鹿种源的大融合,让麋鹿彻底摆脱种群灭绝的境地。

野外放归的麋鹿奔向洞庭湖芦苇荡(雷刚 供图)

哺乳家园
识角辨牛——新《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的“牛”

文 / 朱喜超

2021年2月5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公告发布了新一版《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共列入 988 种(类)野生动物。今年恰逢牛年,新《名录》中包含了多少种牛,又有哪些是真的“牛”呢?

部分牛科动物的角

END

排版:冯雪

编辑:李峰

审核:曾朝辉

即刻购买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