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上映的电影《芳华》轰动了整个华语影坛,让无数人都为之感动。这部电影里有一个非常吸引人的细节便是那多次出现的65式军服,连带着那个年代生活的点点滴滴都让不少老一辈人陷入感慨和回忆。那是一段灿烂的峥嵘岁月,下乡知青的年轻与美好令所有人回味无穷。电影里常常出现的65式军服,也是那一代人共同的回忆之一。
一个军人的象征有军服军装,军人们每天穿在身上,来表现出昂扬的精神面貌。军服的重要性对于军人而言是不言而喻的,又实用。其次对于展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风貌的作用也非常突出,各个国家的军服必须能呈现自己国家的文化和特色。那么我们国家的65式军服,也是这样的存在。设计简单明了,运用冲击性的色彩搭配来给人造成强烈的视觉冲击,以形成良好的视觉感受,极具美感;其次最重要的便是实用性,布料结实不易碎,非常适合那个年代需要勤奋刻苦劳作的人们和军人。1965年时,55式军装随着军衔制的废除而一并退出了历史舞台。党和中央呼吁全军向老红军精神看起,官兵仅以口袋区分,兵种仅以颜色区分,兼具常服和礼服的特性的简约复古军装65式军服诞生了。65式军服仅采用五星徽章和红色的领章来代替传统的肩章军衔、作为军人的标志,几乎取消了其他所有的用以划分兵种标志。这种大刀阔斧的设计突出了中国特色,无需过多辨别流程,这一看就是中国军装。那是一个充满激情的年代,是一个人人谋发展搞生产的年代,人民子弟兵皆穿着65式军服,体现了军民一心的良好社会状态。"统一着装"消除了表面的阶级和地位差异,无论你是一名普通的士兵,还是连长、师长,又或者是军长和司令将军都是穿着规制一样的65式军服,大家一视同仁,共同建设我们的家园。那时老百姓们都亲切的称呼身着65式军服的人为"最可爱的人",它凭借简单明了的设计不仅吸引了那个年代人民子弟兵们的喜爱,还在民间流行起来,拥有一套65式军服是所有人的共同理想。
而且恰巧因为它在当时的生产条件下非常适合大批量生产,所以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喜欢和欢迎。中国军人穿着这套军服在战场上英勇作战,战场上中国军人朴实却又凸显特色的身影给各国士兵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二、生产工艺改善
65式军服的特点是简约大方,制作工艺非常简便,与当时的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然而起初的情况却并非如此。在65式军服最初生产的时候,纺织技术尚有欠缺。生产相应的布料存在着诸多困难的地方,例如65式军服中包含的"国防绿"只能采用一种恩草绿的士林染料进行染制。棉质军服存在着软塌、褪色和缩水以及不易清洗晾晒等诸多缺陷,成为了当时生产厂家的一大困扰。不过1969年以后,这样的局面随着我国化纤工业的发展,65式面料转向采用鼎鼎有名的"的确良"及其他化纤面料后,这些问题都很顺利地得到解决了。
提到这里,那么就不得不顺带提一下"的确良"这种风靡一时的面料。七、八十年代的老一辈人对它是非常熟悉的,"的确良"是一种化纤面料,特性是滑爽挺刮和易干耐穿,而且不需要熨烫,颜色非常鲜艳且不容易褪色。在当时若拥有一件的确良衬衫,那一定是非常时髦洋气的,大家都会羡慕你。因为在的确良之前,中国老百姓都统一穿着灰土色调的粗布粗衣,毫无美观或特性可言,而鲜艳的洋衫的确良能带给习惯了单一灰暗的老百姓一次巨大的视觉冲击。在那个生产力还不发达的年代,65式军服完全满足了当时物质资源紧张但却需要全面备战的特殊环境的需要,它可以通过简单的制作而实现大规模大批量的生产,让军队和民众都可以穿上简洁的65式军服。虽然说后来65式军服被时代淘汰了,但可以说它很好地完成了自己在特殊时期的历史使命。
三、出口国外
事实是六五式军装不仅在国内流行,还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地流行起来。俄罗斯在杂志《军事检阅》中猜测,中国的65式军服或许是世界上生产数量最多的军服,因为它或许生产了九亿套。而这个数量是远超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其实这个估计的数量也挺保守的,因为65军装首先进行了海量储备以便于大规模作战,而且后来已经广泛流行于民间、进行商业生产,其次还有大量的储备用于出口。出口的65式军服中有相当部分是作为援助出口到国外的。根据现有资料的统计,在世界范围内一共有40个国家的军人身着过65式军服。1985年,随着85式军服的出现及服役,65式军服正式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的六五式军装在世界军服发展史上占了非常重要的一席之地。我国一直是第三世界的强大主力军,因而我国当时也对广大第三世界国家争取独立自由的斗争给予了大力的帮助和支持。其中就包括向第三世界国家输出了65式军服等诸多军事装备,由此既朴实又耐用的65军服大量地走出国门在世界面前亮相。
其中越南人民军接收了我国支持的65式军装,然后将其稍加改动当作自己军用的服装。与此同时东南亚很多红色游击队也穿着65式为民族解放而战。65式军服的足迹遍布世界各个角落,就连在非洲,65式也凭借它朴实耐用的优良特性而深受当地人的喜欢。90年代有中国商人曾在非洲见过当地人穿着65式军服进行劳作,真是一桩趣谈呢。虽然65式军服早已不再流行,但它是70、80年代的人们共同的回忆,是一段青葱岁月,是一段奋斗的美好年华。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