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为期刊审稿人是怎样的体验?

发布于 2021-09-23 12:14

01


那一年,我才博士三年级,刚过了资格考,学了很多新鲜的知识。那一年,我认识了一位四十出头却已名满天下的大牛。彼时,他被邀请作为一个中国重要管理学期刊的特刊的特约主编,需要审稿人的参与。也许是他欣赏我导师的成就,也许是他认可我的训练,我幸运地成为了那期的审稿人。可是你知道学术界每一次出场都是秀?多位老教授语重心长地跟我说:“Every talk is a job talk.” 作为年轻学者,如果表现得不好,那是理所当然的,但是如果可以出色发挥,那也有可能得到大牛的欣赏。这次审稿,或许是我的一个机会?

我知道大牛并没有考虑那么多,他只是人手不够了。做中国管理组织,又做社会责任这块的,也许在他的个人网络里,找不出其他人了。但是对我来说,这些已经不重要了,我需要的是一次表现自己能力的机会。
放在我面前是两篇论文。一篇是跟企业捐款有关,一篇是跟环保责任有关。从来不喝咖啡和茶的我,泡了一杯茶,选了一个安静的下午,端坐在电脑前。巴塞罗那的海风吹拂过温暖的屋子,但是我的眼神已经牢牢锁定在屏幕前。这样一个半天过去,又一个半天过去了。终于,我舒展了一下眉头,起身活动了一下身子。面对总共二十多页的要点,我露出了一丝微笑。将这些要点进行简单的编辑以后,给每篇论文都提了十几个批判和修改建议,我轻轻地按了”Submit”键。

02


偶遇一位师兄,已经在香港担任教职了。看他已经即将在顶刊发表,自然也想请教请教。聊到哪次审稿,我颇为得意地告诉他,给了很多很多有指导意义的修改意见。师兄笑了笑,淡淡地说:“呵呵,是啊。我们这样年轻的学者,就是喜欢写很多,倒是大牛们,往往寥寥数语,却言简意赅,直击要害。” 我当时愣了一下,没有料到这样一个回答。话题虽然转移去了其他地方,他的那番话却就此刻在了我的脑海中。

03


大牛将两篇稿子都通过了初审,并且向我发回了他们的修改稿。第一篇,我当时是满怀希望的,给了一个“主要修改(major revision)”,但是看下了却有点失望。虽然在数据和方法上有了改进,但是理论上却只是敷衍了一下我的建议。为了给他们有意义的建议,我自己额外阅读了主业之外的文献,而他们只是象征性地引用了我提供的文献,并没有把那些文献的观点融入到他们的内容之中。原本的好印象,一下子跌到了低谷。第二篇,我当时是颇为鄙夷的,除了基本的步骤没有做好,理论的贡献也值得怀疑,我毫不犹豫地给了一个“rejection”。但出人意料的是,最新的版本,不但修补了之前的技术错误,也非常认真地采纳了我的建议。

大牛既然是客座主编,也是需要结合我们审稿人的评论,给予具体的指导意见的。有的时候,大牛会引用我的要点,而有的时候则避开了。从首轮审稿完毕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几个月,自己的知识力也有所增长。突然发现自己当时提的有些点,其实有些想当然,而大牛竟然全都避开了。这时候,心里有一点羞愧,又有点庆幸。羞愧的是,暴露了自己的不足,庆幸的是,我的一己之见,可能没有伤害论文的作者(们)。

04


当那期特刊正式刊印出来的时候,我已经接近毕业了。这几年,我又增长了经验。大牛们如果想拒绝某些稿件,最喜欢把他们送给博士生审阅。因为博士生们都急于表现自己,肯定会投入极大的热情,来给文章挑刺。听到这,我心里一凉。

然而,第二篇文章居然被接收了!这内容,这思路,这数据,必须是我当时审的稿!于是,我终于看到了那些作者的名字。有国内资深的老教授,也有年轻的博士生。我庆幸自己当时略带鄙夷的语言,并没有浇灭他们的热情,也没有影响他们的职业发展。

05

当我自己投稿的时候,终于也是收到了三份审稿意见。第一篇,相对短。第二和第三篇,相对长。为了有效地回应第一篇,我和我的和作者们奋斗了半年。我原先很不乐意,因为要搜集新的数据,但是出人意料的是:最终的结果更加稳健了!


也许第一位审稿人是对的,我们没有有效地控制一个重要的变量,而这个变量背后的机制一旦得到控制了,我们所论证的新机制就更加清晰了。

看到他/她 那么短的几句评论,我们却做了半年。也许他/她就是一个大牛?

看到其他审稿人长篇大论,也许他/她们是博士生?或者是像我现在一样的需要证明自己的年轻教职?

06


批判容易,建设难。

若要批评,有建设性地批评。“如果你再做一次这方面的分析,那么我觉得你的说服力就更强了” “如果你可以充分结合理论A和B,那么我觉得你的理论贡献就更大了”。


END



来源:中国海大研究生
转自:学术必看
版权归作者所有,仅作学术分享,如有不妥请联系后台。

努力让中国科研人员快乐写作

科研写作研究所
科研写作研究专业机构
739篇原创内容
外文期刊局
国外学术前沿瞭望镜
667篇原创内容


推荐阅读
往期热点
  • 新闻出版总署公布的非法期刊目录
  • 因为学校逼迫硕博研究生发表核心论文,这位导师拒绝招收研究生
  • 最新通知:科研项目经费花不完可留在单位使用,不再回收
  • 三部委通知:硕博研究生毕业不与发论文简单挂钩
  • 新版北大核心新增121种与淘汰120种期刊目录
  • 重磅官宣:高校教师评职称将不再以SCI、SSCI论文相关指标为条件依据;职称改革任务总体完成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