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年,全国首个“镇改市”之变!

发布于 2021-09-24 11:46

九龙湿地公园

因改革而生,靠改革而兴。1983年,浙江龙港建镇。2014年,龙港被纳入国家新型城镇化第一批综合试点。2019年9月25日,龙港正式“撤镇设市”,实现了从小渔村到农民城、从农民城到产业城、从产业城到现代城的历史性跨越。

  浙江省龙港市委书记郑建忠说,“撤镇设市”两年来,龙港坚持“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改革要求,以“大部制+扁平化+整体智治”县域集成改革为抓手,聚焦大部制改革,构建行政管理新机制;聚焦扁平化治理,打造基层治理新标杆;聚焦数字化改革,争创整体智治新典范;聚焦高质量发展,争当中小城市新样板;聚焦新型城镇化,探索共同富裕新路径。龙港以改革立市,交出一份高分答卷,着力打造共同富裕先行样板。

龙港市成立大会

1.0版到2.0版

改革向纵深迈进

  “镇”与“市”虽然仅一字之差,却意味着从“乡镇”到“城市”的跨越,将为区域发展注入全新的发展动力。

  龙港“撤镇设市”最大的亮点和特色就是“大部制、扁平化、低成本、高效率”。作为全国第一个不设乡镇和街道的新型城市,龙港市在机构改革中仅设立了15个党政机构,机构数量和人员编制仅为同类县市区的40%。为进一步提升效能,龙港积极探索政务集成改革,全面推行大科室制模块化改革,实施跨科室职能重塑。例如,农业农村局将对应任务进行拆解,统筹设置5大系统、27个模块,实现业务深度重组,通过模块化提升职能部门运作效率,推动大部门机构“物理整合”向职能重构“化学反应”迭代。

  今年3月,龙港召开全市深化“扁平化”基层治理改革推进会,宣布撤销区党工委,成立社区联合党委。这意味着龙港“扁平化”改革从1.0版正式迈向2.0版。

  龙港现有近50万常住人口、102个社区,因管理幅度、服务半径大,龙港设市之初,设有龙江、沿江、白沙等九大片区作为过渡。经过一年多的探索,为追求更加“扁平化”和更高的效率,龙港决定启动“扁平化”改革2.0版:撤销片区党工委,在尊重历史沿袭基础上,以建成区3万~4万常住人口、非建成区1万~2万常住人口为服务半径,将辖区划分为27个基层治理单元。每个单元建立社区联合党委、社区联勤工作站、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三位一体”运行机制,真正实现“市直管社区”的“扁平化”管理,形成自上而下、一贯到底的职责体系,使服务更加贴近群众、响应更加及时、处置更加高效。

  以更大魄力深化改革。目前,龙港正在积极探索社区直接管理、网格直接处置、服务直接落地、信息直接应用、矛盾直接解决的机制,以走出一条“扁平化”治理的新路子。

  “小政府、大服务”,龙港的创新举措还有不少。

  探索“一支队伍管执法”,让管理和服务更加高效。龙港把全市9个部门33个领域3372项行政处罚权划归综合执法局,解决权责交叉和力量分散问题,联动开展基层综合行政执法,率先构建起跨领域、跨部门执法事项集中的执法管理体系。

  深挖内涵的同时,不断拓展外延。按照“政府可转移、社会力量可承接”原则,龙港市推行“一张清单转职能”改革,梳理推出政府职能转移事项154项。目前,龙港已落实85项职能转移事项,加速政府转型、瘦身、提效,打造“多元共治”的新模式。

  龙港市成立两年来,不断推动改革向纵深迈进,在机构层级上做减法、在社会服务上做加法、在高质量发展上做乘法,形成了“一枚印章管审批”“一张清单转职能”“一支队伍管执法”等系列标志性改革成果。龙港市先后获批农村宅基地、城市标准化、政府购买服务、全域土地综合整治4个国家级改革试点以及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综合行政执法等7个省级改革试点。

一枚印章管审批

单一到多元

激发“共富”活力

  “公司项目进展非常顺利!”日前,中融鸿鹏实业有限公司行政部经理缪正特说,企业投资3亿多元的超级智造4.0装配式建筑产业项目一期工程建设已基本完成,现在二期工程正全速施工。

  值得一提的是,这个项目从办好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等涉企类许可证到正式开工,只用了一个月左右时间。这得益于龙港市“一枚印章管审批”改革的实施。龙港市将7个部门1146个涉企事项审批职能全部划转至行政审批局,实现“企业全生命周期一局办理、一章办结”。龙港在全省率先实现涉企类审批全领域、全流程办理,一般企业投资项目审批时间从80天缩短至40天。

  伴随着营商环境的改善,大批企业纷至沓来。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底,龙港市完成招商引资10多亿元,上半年亿元产业项目招引落地达15个。

  在近40年的发展历程中,龙港始终坚持城市化与产业化互动发展战略,以培育市场主体和发展民营经济为主线,走出了一条从单一到多元共进的产业发展道路,构建了集研发、设计、制造、贸易、应用于一体的产业链群,形成了新型材料、印刷包装、绿色纺织三大主导产业集群,培育了华昊、康尔、诚德、金田、强盟等一批龙头企业,先后获得“中国印刷城”“中国礼品城”“中国台挂历集散中心”“中国印刷材料交易中心”四张金名片。

  特别是“撤镇设市”后,龙港大力推进传统优势产业提升和新兴产业培育,狠抓高能级平台建设,获批建设浙江龙港经济开发区、省级印艺小镇;与龙湾区合作建设温州高新区龙港分园;建成印刷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挂牌成立浙江理工大学龙港研究院、北京印刷学院龙港产业学院。

  目前,龙港市持有印刷经营许可证的企业达700多家、超亿元企业19家,从业人员约3.5万人,带动就业10余万人,印刷包装年产值将近150亿元,上下游产业链年产值超500亿元。

  经过两年努力,龙港GDP年均增长7.5%,平均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省、全市2.2个百分点、0.7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2020年,龙港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6.4亿元,同比增长4.4%,增速列温州第四;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46.9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列温州第二;财政总收入25.3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05亿元,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55298元和29656元。

  “十四五”期间,龙港市将坚持产业兴城、商贸兴市、工贸一体、产城融合发展战略,以数字经济为引领赋能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一批百亿级产业、平台和优质项目与企业,把龙港打造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重要的印刷包装产业基地、中国绿色包材制造基地和中国非织造布产业集聚示范基地。

“面子”到“里子”

专注增强百姓幸福感

  龙港始终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摆在重要位置,把专注于让百姓获得感、幸福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沿江板块位于龙港老城区,作为龙港史上最大单体拆迁项目,目前正在如火如荼地推进中。不久的将来,沿江板块将崛起一个面积达800多亩的“新外滩”,将依照高标准,聚集高端住宅、商业办公、休闲旅游、绿地公园等功能,以高品质的城市建设,为这座年轻城市带来新地标和样板区。

  龙港市重拳整治“脏乱差”等方面顽疾乱象,完成4大入城口改造和11条重点街区综合整治,成功创建美丽田园样板田块10个、美丽乡村精品村8个,建成3条乡村振兴示范带。

  与此同时,龙港市还积极开展龙中河美丽河湖提升工程和新美洲垃圾场段海塘生态修复工程。龙中河美丽河湖提升工程总投资7000多万元,项目建成投产后,将对提高区域排涝能力、改善水生态环境、提升河道两岸自然空间、提高农业灌溉保障率等具有重要意义。新美洲垃圾场段海塘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6000多万元,其实施将大大提高和稳定海塘防洪挡潮能力。

  从小渔村到农民城再到现代化城市,如今的龙港街头焕然一新,道路干净整洁,交通秩序井然,城市景观“颜值”不断提升。“城市确实越变越漂亮了。”走访中,不少龙港人发出由衷感叹。

  当然,有了“面子”,也要有“里子”。“撤镇设市”以来,“精细化”成为了龙港城市管理中的热词。龙港市坚持以“来了都是龙港人”为导向,在全面放开落户限制的基础上,大力推进教育集团化、市域医共体等社会事业一体化改革,探索建立全域统一的教育、医疗、养老、社保等公共服务供给制度。

龙港市江南实验学校开学礼

  为了把城市管理“做精”“做细”,龙港开发了“智慧村社”、网络生态数治通等一批场景应用赋能基层治理更加高效。同时,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为依托,大力推进“一站服务解民忧”,打造融合便民服务、协商议事、矛盾化解、文化体育、养老托幼等多功能的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实现90%以上高频个人政务事项就近办理,以“绣花功夫”绣出百姓更强幸福感。

2021浙江省男子篮球超级联赛(温州·龙港赛区)

  设市以来,龙港已经在全域人口市民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农村宅基地全域流转、未来乡村建设、控规全覆盖等方面先行先试,在推动全域城市化、农村社区化和就地市民化方面作了积极探索,进一步破解城乡二元结构,带领全体龙港人走向共同富裕。

  未来,龙港将通过统筹推进城乡发展,推动全民创业就业,带动城乡居民增收,确保“十四五”期末,全市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9万元、5万元,真正让发展成果惠及民生。龙港将发挥独特的改革试点优势,争取在共同富裕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建设上率先取得突破,打造共同富裕先行样板,以新型城镇化改革引领共同富裕新征程。

本文由中国自然资源报社微信“i自然全媒体”独家编辑。未经授权,谢绝媒体(包括)转载。转载请在醒目位置标注来源:i自然全媒体。i自然投稿邮箱:izrqmt@126.com。电话:010-68024627。

i自然全媒体


作者:兰圣伟
编辑:郑雅楠
审核:兰圣伟 
审签:赵晓涛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