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多家企业上榜“全国文化企业30强”,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
发布于 2021-09-24 12:55
新华社深圳9月23日电 9月23日,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在中宣部召开的文化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联合发布了第十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等30家企业进入行列。
从本届“30强”企业有关情况看,过去一年,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骨干文化企业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升级,总体规模实力进一步壮大,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体现出文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发展新动能更加强劲的良好势头。
本届“30强”2020年度合计主营收入5203亿元、净资产6992亿元、净利润394亿元,主营业务收入和净资产均创历史新高,分别比上届“30强”增长19.7%和26.7%,且主营业务收入首次突破5000亿元大关,净资产首次突破6000亿元大关。
光明日报社和经济日报社按照鼓励先进、支持创新等原则,继续发布了“30强”提名企业,对央视国际网络有限公司等20家企业予以提名。
第十三届“全国文化企业30强”名单(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教育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
中国广播电视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国际电视总公司
华侨城集团有限公司
保利文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完美世界股份有限公司
东方明珠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广播电视集团有限公司
江苏省广电有线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
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有限公司
浙报传媒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华数数字电视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华策影视股份有限公司
安徽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安徽新华发行(集团)控股有限公司
江西省出版集团公司
山东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中原出版传媒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出版集团有限公司
华强方特文化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新华出版发行集团有限公司
西安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2021“深圳文化企业100强”出炉:
高新技术企业占九成,数字创意产业崛起
在第十七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开幕之际,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正式发布2021年度“深圳文化企业100强”名单。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腾讯音乐娱乐(深圳)有限公司、康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纷纷上榜。
本届“100强”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69亿元,产业增加值509亿元,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占比超九成,境内外主板上市企业28家,2家入选全国文化企业三十强,充分显示了深圳推进龙头企业创新发展的最新成果。
据悉,本届“100强”企业评选,采取企业自主申报和统计数据排名综合评定相结合的方式,根据企业营业收入及经济贡献等指标结合行业细分领域进行综合评定。
纵观本届“100强”企业,深圳重点文化企业规模效应突出,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新型业态特征显著,呈现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势头。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09-24/4_16324684136776.png)
创新发展趋势明显,文化产业结构优化。
“100强”企业中,文化制造业产值占比逐年下降,文化服务业比例不断提升,文化服务业产值快速提升,龙头企业数量增多。近两年“100强”中文化服务业企业数量占比近六成,增加值占比约70%,位居全国城市前列,产业结构持续优化。文化服务业中,新闻信息服务、内容创作生产、创意设计等是优势产业,占文化服务业营业总收入和产业增加值的95%以上,数字创意战略性新兴产业特征凸显。以懒人在线为例,专注于有声阅读行业,入选全国网络视听产业试点机构,成为中国新兴数字文化经济领域的行业代表。文化制造业中,数字创意和文化科技融合趋势较为明显,一些文化制造企业越来越走向精细化,成为细分领域的专精特新企业。以韶音科技为例,专攻骨传导运动耳机,成为细分领域的隐形冠军企业,2020年被另遴选为广东省专精特新企业。
优势产业精耕细作,核心竞争力显著提升。
印刷、黄金珠宝等传统优势行业,创意设计、网络游戏等新型优势行业,数字音乐、消费终端等爆发式增长的新型行业不断转型升级,创新发展,市场占有率不断攀升,品牌影响力和行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印刷、黄金珠宝这两个传统优势产业入选“100”强企业的数量近几年逐步减少,但积极在市场竞争力提升方面稳步发力,与环保科技、3D打印、直播等新型数字科技融合发展。以裕同科技为例,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互相赋能,近五年从50亿元提升至100亿元,在印刷包装行业排名中位列全国前列。创意设计、网络游戏等新型优势行业入选“100强”企业数量稳步提升,其中上市企业10家,行业产值和增加值占比较高。以近年上市的杰恩、奥雅等企业为例,分别在室内设计、景观园林领域处于全国第一梯队,在艺术景观、数字创意设计、城市更新等方面均作出了重要贡献。数字音乐、消费终端等仍在爆发式增长的新型行业,也涌现了一批知名的代表企业。以连续入选“100”强的腾讯音乐为例,2016年营业收入仅为50亿元,2020年营业收入近300亿元,五年增速高达六倍,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数字音乐领域的龙头企业。
数字化赋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数字文化产业是深圳近年增速最快的产业,其中新媒体和网络文化、文化软件及游戏共入选28家企业。新媒体和网络文化入选企业数逐年快速增加,平均营业收入、产业附加值、人均收入等相对较高。高端文化装备主要是文化装备、消费终端等类别,共有22家企业入选,比2020年增加3家,因海外疫情反复、出口需要较大,国内文化消费增长,高端文化装备还将持续稳步发展。传统文化行业的数字化趋势越来越强,带动部分企业进行数字化升级甚至彻底转型。以TCL科技为例,从传统的电视机制造企业,转型为TCL数字技术企业,专注于新型数字技术及半导体显示领域,成为全国家电行业转型最成功的文化企业。数字化也催生新型数字文化企业,有力推动行业革新。以亿科数字为例,运用新型算法精准定位产品及客户资源,一站式解决企业的互联网营销问题,成为全球互联网营销的领跑者。
产业集聚效应突显,各区呈现特色化发展格局。
深圳文化产业向西发展趋势较为明显,南山、福田、宝安等区占比近八成,其他各区呈现特色化发展格局。“100强”企业中,南山入选46家,与南山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占比超全市一半的地位相符合,文化企业总部战略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宝安区入选15家,呈现逐年稳步上升格局,随着宝安中心区提升、前海扩容,以及腾讯科技岛、海洋新城、深中通道建设加速,宝安区未来文化产业将有更大发展空间。福田区在建筑装饰、新媒体等领域具有较大优势,龙岗区传统优势产业竞争力较好,对新型数字创意产业支持力度较大。罗湖、盐田等东部地区逐年下降,两个区从2019年总数20家下降到2021年的12家,以印刷、黄金珠宝等传统优势产业为主。龙华、光明、坪山、大鹏等区文化龙头企业较少,文化产业的营业收入、增加值相对较低,未来在培育数字文化装备制造、工业设计、文化旅游等领域企业潜力较大,实现错位发展和特色化发展。
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四大业态加速创新。
此次入选“100强”的企业都属于数字创意产业,数字创意产业已被深圳纳入20大产业集群之一,深圳数字创意产业规模和发展水平全国领先,数字信息服务、动漫、网络视听、数字文化装备和消费终端制造等行业实力位居全国前列,初步形成覆盖创作生产、传播运营、消费服务、衍生品制造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目前深圳正在数字创意产业集群行动计划,将推动数字创意技术和设备、内容制作、设计服务、融合服务等四大业态创新发展。
近年来,深圳依托数字技术发达和文化创意资源汇聚的优势,大力推动文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创意产业快速发展。放眼未来,深圳将加快数字技术应用,扩大优质内容供给,促进业态融合创新,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培育壮大市场主体,促进区域交流合作。顺应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发展趋势,坚持创新驱动和科技支撑,加快推进数字技术在文化生产、传播、消费等各环节的全面赋能,推动产业升级,促进业态创新,激发消费潜力,加快融合发展,完善数字创意生态体系和产业“四链”。力争到2025年,数字创意产业增加值突破1000亿元,打造全国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发展创新高地。
深圳文化企业100强(2020-2021)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