住在“最港式住宅区”美孚是怎样一种体验?
发布于 2021-09-24 12:43
我第一次来到美孚,是跟着我男票,他租的房就在美孚。
美孚这个地方“老人”多,要么是本地年长者,要么是扎根香港已久的“老港漂”。
他一个年轻人会住在美孚的原因是他爸妈也住在美孚。为了住的近,他就把房子租在了那。
令我记忆犹新的是,当时初来香港的我下了美孚地铁,没走几步进了小区。
抬头一看,完全的惊呆了:欧买噶!这是人住的地方吗!这简直是鸟笼啊!
以为都应该像祖国大陆一样,每个小区楼跟楼之间至少保持几百米距离。
再弄个可以闲庭信步的小花园,摆上几个山水假石。
但是眼前这个小区,楼房密密麻麻围成一个圈。
完全谈不上楼间距,房屋的南北通透。
我站在中间,满满的压迫感强烈袭来。
更别说小区内的绿化,恨不得打开我的窗户伸手就能够到你的窗户,近到我不敢想象!
楼看上去也很老旧,如果你看过港岛繁华的高楼大厦,再看一眼美孚,简直不能相信这是在同一个城市。
我就带着这样的惊叹,开始了在这里的生活。
而这,其实就是最典型的香港居民区。
美孚是香港第一个私人屋苑,共有99坐楼宇,是香港乃至全球楼宇数目最多的住宅项目。
因此它在香港算是很有标志性的大型屋苑。
楼龄非常久,甚至都超过了60年。
虽然楼与楼之间密集,也没有什么海景,但是每个房间都格局方正,房型非常实用。
也正因此房屋买卖交投活跃、历久不衰。尤其受到一些年长购房者的喜爱。
几十年内都能成为香港房产风向标式的建筑群。
它在1970年代是中产人士的聚居地,也是香港进入小康社会的一个标志。
这么多楼,电梯里看到每一栋都是18层,但其实每栋楼都有个19层,只是电梯不到。
最顶层都要走一层楼梯才能上去。
也因为这个,美孚所有房子的最顶层都比较便宜。
当然现在的年轻人不喜欢住在这里的原因是因为楼比较老旧,而且远离香港的繁华地段。
但是这不妨碍美孚的房卖的还是很好。
去哪都近是美孚最大的特点。
交通便利,有地铁有西铁,也是一个中转站。巴士也四通八达。
去香港的大部分地方半小时以内就能到达,在地铁里简直可以称为宇宙中心美孚站!
虽然在地图位置上没有红磡那么中心,但是坐地铁却比红磡更方便。
它贯穿了荃湾线、屯马线,一站就可以换乘东涌线。
所以去铜锣湾、黄大仙、去沙田、去迪士尼,甚至去机场只要半小时!
对!东南西北的香港活跃地标区都只要半小时!
就更别说旺角、太子这些干饭人为了解馋一个星期要跑八趟的地方。
偶尔去圆方、尖沙咀扫货,也能二十分钟抵达目的地。
画黄圈的就是我在香港这些年去的最多的地方,从美孚出发基本半小时就到了。
不过因为美孚交通非常便利,去附近吃饭特别容易,这里居然没有什么有名的饭馆。
最有名的店就是“多多蛋挞店”,顾名思义就是卖糕点和牛轧糖的地方。
我住在港岛的朋友也曾经多次让我从美孚给他从这家店带牛轧糖。
但是除此之外,没有让人可以慕名而来的餐厅了。
挨着美孚的“岭南之风”,是一个以传统岭南风貌为特色的中式公园。(荔枝角公园的延伸)
包括“有凤来仪”、“观云逐月”、“廊桥画舫”等多个富有诗意的特色景观。
可能在内地算不上什么,但在香港很难找到这么大的公园。
公园里有中式长廊,若阴雨绵绵,可惬意地在廊中赏雨。
还有很长的可以专门用来跑步的道路,附近的人经常来这里跑步。
我也利用了这个便利,坚持在这里跑了半个月。
搭配运动后丰盛的晚餐,成功胖了两斤。
傍晚在这里跑步,远处小区中万家灯火,脚下跑道绵延至远方。
那个意境和沿途氛围比健身房里强太多了。
最近沉迷推理的我,在文章的最后奉上美孚奇闻异事录。
因为美孚楼龄久,楼宇数量又多,各种案件发生的概率也大。
虽然没有像HELLO KITTY碎尸案那么有名的,但也都是真实发生的。
比如1975年,美孚新邨的日妇虐杀案(至今悬而未破);1987年的商人庄启明停车场活活被打死案;1989年的肢解女尸案等等。
枪战自杀放火灭门什么的都有,怕吓到大家,就不具体放上来了。
不过案件大多是几十年前的,香港的治安还是很好的。住这里,没有感觉任何黑暗恐怖。
时光变迁,今天的美孚仍旧是香港最有生活感的地区之一。
没有闹市区的竞争感,没有融合太多外来元素,这里住着宁静祥和平庸碌碌生活的人们。
他们就像在老家的胡同里,坐在树下乘凉那些熟悉的叔伯。
如果说中环展现了香港的高楼林立,美孚则展现了香港最接地气的一面。
而正是这人间烟火气,最抚凡人心。
-END-
● ● ●
/本 文 作 者/
这家伙很懒,什么也没有留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