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单选题) 在发文处理中,公文的用印环节是在:
A.交拟之后
B.审核之后
C.登记之后
D.缮校之后
正确答案:D【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处理知识。
第二步,公文形成的主要环节是拟稿、审核、签发、缮校、用印、封发。收到待印的公文定稿后,文秘负责人要执行印前复核制度。文秘负责人所做的修改、校改、订正工作即为缮校。因此,公文的用印要在缮校之后。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公文用印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①公文用印时,必须以机关领导人或部门负责人签发的公文。原稿力依据,经核对无误后始得用印。如签发手续不完备的,在末补办手续时,不得用印。
②公文用印要端正、清晰,不得模糊歪倒。盖印的位置要正确。要端正地盖在成文日期上方,做到上不压正文,下要骑年盖月。这样做的好处:
③两个以上的机关或部门的联合下发的公文,各机关部门都要加盖印章。
④公文用印一定要与制发公文的机关、部门成单位相一致。
⑤公文用印要核实份数,超过份数的不能盖印,要防止将印章错盖在漏印的空白纸上面。
2 、 (单选题) 社会保障中的最大项目是:
A.社会福利
B.社会救助
C.社会保险
D.社会优抚
正确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宏观经济政策知识。
第二步,社会保险是指一种为丧失劳动能力、暂时失去劳动岗位或因健康原因造成损失的人口提供收入或补偿的一种社会和经济制度。在中国,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整个社会保障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社会保险覆盖范围广,涉及人数最多,金额最大。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社会福利是社会保障的最高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高纲领和目标。它的目的是增进群众福利,改善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它把社会保障推上最高阶段;社会福利基金的重要来源是国家和社会群体。并不是社会保障中的最大项目。A项错误。
B项:社会救助属于社会保障体系的最低层次,是实现社会保障的最低纲领和目标。并不是社会保障中的最大项目。B项错误。
D项:社会优抚安置是社会保障的特殊构成部分,属于特殊阶层的社会保障,是实现社会保障的特殊纲领。并不是社会保障中的最大项目。D项错误。
3 、 (单选题) 下列关于“函”的表述错误的是:
A.函是一种正式文种,行文时要采用正式文件的标印格式
B.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既可以用函也可以用请示
C.函是平行公文,用于不相隶属或平行机关之间的行文
D.一份函只宜写一件事
正确答案: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文种知识并选错误项。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十四项,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B项向有关主管部门请求批准,是隶属机关,不能用函。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八条第十一项,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
4 、 (单选题)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
A.世界是否可知的问题
B.思维与存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
C.世界是否运动变化的问题
D.是否承认世界统一的问题
正确答案:B【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哲学知识。
第二步,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唯一标准是物质和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凡是主张物质自然是本原,物质第一性,意识或精神是第二性的,都属于唯物主义阵营;凡是断言精神、意识对自然界来说是本源的、第一性的,而物质是第二性的,都属于唯心主义阵营。即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是思维(意识、精神)与存在(物质)何者第一性的问题。B项正确。因此,选择B选项。
拓展A项:可知论是认为世界可以认识的哲学学说,同不可知论相对立。一切唯物主义者和彻底的唯心主义者都主张可知论。不可知论认为除了感觉或现象之外,世界本身是无法认识的。A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C项:世界是否运动变化是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划分标准。辩证法强调用联系、发展、全面的观点看问题,而形而上学则是孤立、片面、静止的思维方式。C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D项: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是统一的,即世界的本原是一个。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世界物质统一性的原理包括三个基本观点,世界是统一的,世界统一于物质,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是无限多样的统一。D项与题意不符,不当选。
5 、 (单选题) 上层建筑由两个部分构成,包括:
A.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
B.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
C.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
D.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
正确答案:C【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唯物史观知识。
第二步,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之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的总和,由两个部分构成,即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两部分。政治上层建筑指政治法律制度以及军队、警察、法院、监狱、政府机关等设施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一套组织;思想(或观念)上层建筑包括政治、法律、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各种服务于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因此,选择C选项。
拓展A项:政治思想和法律思想均属于思想上层建筑,A项错误。
B项:政治关系和法律关系均属于政治上层建筑,B项错误。
D项:政治制度和法律制度均属于政治上层建筑,D项错误。
6、 (单选题) 现代科学证明,太阳是一个主要由()和氦气组成的巨大的火球。
A.氢气
B.氧气
C.氨气
D.氯气
参考答案:A【解析】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有太阳系总体质量的99.86%。按质量计算,它的物质构成是71%的氢、26%的氦和少量较重元素。它们都是通过核聚变来释放能量的,根据理论太阳最后核聚变反应产生的物质是铁和铜等金属。故本题选A。
7 、 (单选题) 古人说“人无志,非人也”“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些话体现了中华族传统美德中()。
A.勤劳勇敢、追求自由解放的美德
B.求真务实、敬重诚实守信的美德
C.乐群贵和、强调人际和谐的美德
D.励志自强、崇尚精神境界的美德
参考答案:D【解析】“人无志,非人也”意思是一个没有志向的人,就不是一个成功的人。“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意思是不立志向,就成不了大事。“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意思是君子应该像天体一样运行不息;如果你是君子,度量要像大地一样,没有任何东西不能包容。都是强调要励志自强,故本题选D。
8 、 (单选题) 公开发布行政机关公文,必须经:
A.主办机关批准
B.上级机关批准
C.干部职工讨论通过
D.发文机关批准
正确答案:D【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公文处理知识。
第二步,根据《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第三十一条,公文的印发传达范围应当按照发文机关的要求执行;需要变更的,应当经发文机关批准。涉密公文公开发布前应当履行解密程序。公开发布的时间、形式和渠道,由发文机关确定。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可见,公开发布的行政机关的公文,须经发文机关批准。经批准公开发布的公文,同发文机关正式印发的公文具有同等效力。因此,选择D选项。
9 、 (单选题) 历史上提出“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的人物( )。
A.刘邦
B.项羽
C.刘备
D.曹操
参考答案:B【解析】公元前202年秋,楚汉争霸,最后楚军粮尽,无奈之下与汉军讲和,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中分天下”,以西为汉,以东为楚。这即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鸿沟为界”故事的由来。据记载,历史上的楚河汉界,是在古代豫州荥阳成皋一带。“楚河汉界”指的是中原地区今河南省荥阳市黄河南岸广武山上的鸿沟。西汉初年楚汉相争时,汉高祖刘邦和西楚霸王项羽仅在荥阳一带就爆发了“大战七十,小战四十”,因种种原因项羽“乃与汉约,中分天下,割鸿沟以西为汉,以东为楚”,鸿沟便成了楚汉的边界。现在鸿沟两边还有当年两军对垒的城址,东边是霸王城,西边是汉王城。故本题选B。
10 、 (单选题) 孔子提出“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而不同”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 )特点。
A.民族性
B.妥协性
C.阶段性
D.包容性
正确答案:D【解析】第一步,本题考查文化知识。
第二步,“君子和而不同”的意思是“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体现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的包容精神,反映了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因此,选择D选项。
拓展A项:民族性的基础是文化认同,包括语言、文字、历史。“和而不同”即便是不同民族之间,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国家之间也可以做到和而不同。A项说法错误,因此不当选。
B项:妥协性指以让步的方式避免冲突与争执,在被迫、不情愿的情况下改变自己原本的行为以求安稳。“和而不同”是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B项说法错误,因此不当选。
C项:阶段性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区间。“和而不同”强调的是交往中的关系,贯穿整个交往过程的始终。C项不符合题意,因此不当选。
2.从2020年1月开始,每月时政题库及热点、重要会议试题资料,并且后期每月不断更新,永久更新,打赏18.8元即可;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