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说一次:2021年,千万别乱买房!

发布于 2021-09-25 04:52


文章开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如果能对10年前的自己说一句话,你会说什么?”

相信绝大部分人,都会毫不犹豫的说出4个字:赶紧买房!

当然,站在现在回顾过去,一切都清晰明了;但站在过去看未来,更多的是疑惑和彷徨。

很多事情,回过头来看,才能看到本质和真相。

去年疫情爆发之后,找中介看房的人数断崖式下跌,很多人就以为房价要跌了,但结果却出乎大家预料,不跌反涨,那时就有很多粉丝,在后台留言说“很纠结要不要上车?”

后来各地调控升级,这批人就变得更纠结了。

不买吧,总觉得飘飘落落的没个安定,而且担心后面买不起;买吧,又觉得似乎掏空了家里的积蓄,而且后面的月供压力也很大。

那到底要不要上车呢?

这里先强调一个前提,我今天讨论的是普罗大众的第一套房。

建议也很简单,有条件的该买就买,没条件但能创造条件的,能买就买。

至于该买什么样的房子?还是那句话,尽量购买核心城市、核心地段的小户型好流通的房子。优质资产的首要条件是具备流动性,不能变现的房子不过是钢筋水泥罢了。

好的,就算有了目标,你可能还是会担心:首付会掏空你的钱包,而且接下来的月供会让你们全家都喘不过气来;

如果更惨一点,买入后,房价就跌跌不休,自己就成那个接最后一棒的韭菜。

但是,这都不是你要考虑的重点。大家面对自己的第一套房,只需要考虑能不能买得起的问题,而不是买不买的问题。

对于第一套房来说,房价的涨跌和你其实没有半毛钱关系。房价涨了,你也没法把房子卖了睡大街去。

不管房价涨跌,你的第一套房的核心需求其实是户口,是学区,是城市归属感,是让自己过上更好的生活。

另外,买了房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把自己赚到的钱,真正固化成了能够抵御通胀的资产!

在全球大放水的背景下,负债才是你抵御通胀最有效的手段,认不清这个现实你将输的很惨。如果你工作稳定、收入稳定,还在手里攥着大量的现金,那就是非蠢即傻。

钱在手里,每一天都在贬值,想想10年前1万块的购买力,和现在1万块的购买力,差了多少倍?


你把钱换成了房子,就是把自己的资产放到了最起码跟得上通胀的产品上。况且房贷利率真的太低太低了,房贷是一个无权无势的普通人一辈子成本最低的杠杆,没有之一。


当然,在这里我也要提醒一点,买房前一定要做好规划,不能只进攻,不防守。


什么意思呢,就是加杠杆抵御通胀固然重要,但是同时也要做好现金流管理,否则因资金链出问题,倒在了房价大涨前,那你这房就算白买了...


我们国家房价涨了20年,为什么还是有炒房者爆仓血亏?说到底,大部分都是因为入场时机不对,而且现金流熬不到房价反弹。


我相信读者里很多都找中介看过房,不知道你们看房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一个现象,很多低价的笋盘,都是因为原业主现金流绷不住了,需要急用钱才低价贱卖的。


我希望大家都能成为捡便宜的一方,而不是被迫贱卖的一方。


说到这,不得不提我一朋友的事,算是给大家一个警醒。


我那位小老弟学别人炒房,三年前拿下一套400万的房子,用另一套房抵押,付了首付150万,月供1万5。接下来各种空档接龙,每月透支信用卡、DYD。


他美滋滋的预期着,房子保守估计每年涨10%,房租每年涨5%。房子租出去每月还能收5000租金,折算下来月供只要1万。


他先搞下大额信用卡,然后拿下房贷,然后信用贷装修贷并驾齐驱。所有的贷款无缝链接,一切都在掌控之中。看样子,还行对吧?


实话说,技术是有的,结果也如预期发展,但人算不如天算。


去年他被诊断出胃癌,住院80多天,自费近60万,最好靶向药T-DM1要去香港买,一支两万多。手上根本没有足够的现金,股票全抛也不够,最后只能把房子低价卖了,但却是实打实的割肉。


所以,再次敲黑板,保证资金的流动性,是买房上车的重要前提。正打算买房的,以及已经买了房的,都要认真思考一下这个问题。


“如果真的不幸因为疾病或者其他原因导致收入中断了,房子的月供怎么办?”


那位朋友的事情很让我触动,我们平时毫不在意的「生活中的风险」可能比「投资本身的风险」危险多了。


能说我那朋友杠杆加的不对吗?她已经看准了方向,而且很有行动力,已经把杠杆用到了极致,可以说财技了得,但她没算到的是,半路杀出一个程咬金,预期之外的黑天鹅,给她致命一击。


说实话,买错房子顶多就少赚点,亏也亏不了多少,但要真是不幸中招了一场大病,就算不一夜返贫,也会对家庭带来巨大的打击。



记得之前看到过保监会公布的一个数字,目前在国内治疗一场像癌症、心肌梗塞、脑中风这样的重大疾病,平均要花费50万,医保只能事后报销15万左右,其他的30多万要自掏腰包。


大部分读者,已经参加了城镇医保或者新农合,可能会觉得已经后方无忧,但是大病面前,你会发现医保就是个摆设。


比如治疗肺癌的靶向药多泽润(达克替尼,Dacomitinib),每月1盒,每盒1.7万,需要持续服用到患者不能临床受益为止,一年就是21万左右;


在抗癌早期很有效果的免疫药物pdl-1,一针3.5万,需要打10针,就是35万元;


在抢救危重症病人中常用的人工肺,开机费6万元,之后每天2万元起。


以上统统都是自费,医保无法报销。


相信,动辄几十、上百万的治疗费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易掏的起的,就算掏得起,那又得花多少年来追回这笔损失的财富?


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话一点也不夸张。没有危言耸听,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


管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木桶“短板效应”:木桶能盛多少的水,是由这个木桶中最短的木板决定的。你风险最薄弱的一块,决定了你财富的水平。


看过很多人,只知道拼命赚钱,但却不知道给这个家做一个最基本的“安全兜底”。


我今天再次很认真地劝大家:一定要做好托底的最基础保障,保护好自己和家人,不要让一场意外,导致整个家庭的崩盘!


注意,这里用的是“一定”这个词,为什么是“一定”,道理很简单,因为99%的人赚钱的速度,都赶不上在医院花钱的速度。


既然,医保压根不是救命稻草,那什么是真正的救命稻草呢?


思来想去也就只有保险这个金融工具比较合适了,接触过很多真正的有钱人,他们都会把保险作为资产配置的底层核心。(本文不推荐具体保险产品)


在他们眼里,保险和现金一样重要,他们买保险,不止是为了关键时刻有钱治病,更为了确保自己所处的阶层不会滑落。


接下来,我给大家分享了一份账单,在保险配齐的情况下,一套流程下来告诉你如何实现一场大病下来不花一分钱,还能多获得额外100万的现金补偿:

支出项

大病治疗费用:约80万

病后收入损失:50万/年*2=100万(非实际支出)

收入项

社保报销:15万(平均)

商保赔付:165万(医疗险+重疾险)



假设小明生了一场大病,在三甲医院治疗共花费80万。


他先用社保报销15万,再用医疗险报销剩下的65万,这样相当于80万治疗费,他自己一分没花。


重疾险还可以额外赔付的100万现金,刚好拿来弥补患病的工作损失,这样一场大病下来也没影响到一家人正常生活。


而没有买保险的情况下,一次急性心肌梗塞的治疗费用,如下图,一下子100万就没了。


这种情况下,医保能帮到你的,说实话真的是杯水车薪。想要救命还得靠商业险。在一众偏见中,能正确认识到这点的,你已经领先于许多人。


但一定要注意,保险不能瞎买。保险本身是有很高的门槛的,涉及金融、医学、法律三方面知识交叉。因为不懂相关知识,买错保险,最后赔不了钱的,大有人在,我见过的也不止一个两个了。

为了避免大家掉进买错保险的坑,在此,我向大家郑重推荐一家靠谱的第三方保险咨询平台:

他们平台的保险专家都非常专业和中立,亲身体验后感觉确实很不错,建议大家在挑选具体的保险产品前,都去找他们做个全面的了解和咨询。

免费名额只有100个,报名方式如下:

粉丝专属福利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