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数字人民币全面启航!全国普及势在必行!!!

发布于 2021-09-25 11:27

人类社会正面临着巨大的转变,财富形态从传统形态转变为数字形态,财富的数字化将是未来一百年的主旋律,也是我们这一代人最关键的风口。


数字资产的价值能够有效穿越经济周期,是一种“未来资产”,将成为财富代际传承的核心载体。

我相信数字财富化的影响将超出一百年,而关键的时期就是未来的十年。

数字人民币在支付方面的功能已经比较完备,线上线下常见场景均已支持,在无网环境也可以实现支付,但数字人民币的意义不止于此。

就现实世界而言,我们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的法定货币体系,无须重新构造另一个法定货币体系。

数字人民币的出现,是国家为了应对一系列新的技术挑战和商业模式技术性变革制定出新的策略,推出新的一种面向未来货币形式。

而现在的迫切需求是:正在喷薄而起的数字经济,需要一整套数字化的新金融体系。数字经济对金融服务有一些崭新的需求,而传统的金融体系无法有效提供。

数字人民币的新技术场景支付,让资金赶上数据的速度。

未来可以延伸到新技术场景的支付需要,例如,在5G时代,无人驾驶汽车、物联网设备、工业互联网将得到广泛应用,物与物之间的交易需求将不断增加,而目前的货币和金融体系无法满足这些需求,人民币必须升级为数字人民币才能满足这些场景的潜在交易和金融需求。

过去企业之间的结算在当天是没有办法完成的,通常需要隔天进行结算;跨境转账汇款也至少需要一天,多则三天甚至一周的时间。在数字经济社会,需要通过具有高度穿透性和流动性的数据,进行点对点的即时结算。

在这个前提下,如果金融体系不升级,根本无法赶上数字经济的速度,也无法适应流动世界的发展。

以数字人民币为代表的数字货币,可以让资金跟上数据流通的速度,把资金流和信息流合二为一,资金流可以变成数据流的一部分,从根本上解决差异,化解矛盾。

放眼全球,2020年全球多个国家都在积极推进各自的央行数字货币的研发进程。在国际清算银行2020年7月中旬发布的报告中显示,全球至少有36家央行发布数字货币计划,80%中央银行已进入数字货币研发,其中过半已进入研究实验与实行阶段。

未来数字人民币的普及会加速资产数字化进程,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而数字人民币的落地将会带来一系列全新的商业机遇,为传统产业向“新智能商业”转型提供源动力。

它很好地利用了区块链技术,是一个次大胆的突破与创新,对世界各国运用数字货币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这必将载入史册,在世界金融史上大书特书,成为史诗级般的教科书。

据报道,央行数字货币设计了双层的运营投放体系而不是由人民银行直接对公众发行数字货币的单层运营体系。在双层运营体系下,上层是央行,由央行对发行的法定数字货币做信用担保,因此央行的数字货币与人民币一样具有无限的法偿性;

运营投放体系的下面一层由不同的商业银行构成,商业银行等机构负责面向公众发行央行数字货币的同时,需要向央行100%缴纳全额准备金,以保证央行数字货币不超发。这些就是重大创新,使替代人民币现金功能成为可能。

二、央行数字货币的开启,顺应了移动支付的发展潮流,减少了流通中的现金使用,既给了中国老百姓一个更快速、更便捷、更安全的新的支付渠道,又降低央行在现金发行和流通中支出的各项成本。

关于数字货币的使用。据有关报道,只要你下载央行的APP,安装了装有数字货币的钱包,你就可以使用央行数字货币了。

可以不开立银行账户或者绑定支付账户。由于央行的数字货币采用的是最新的双离线技术, 它的支付过程可以不依赖网络,只要用装有数字货币钱包的手机,拿在一起碰一碰,就可以方便地完成转账或者支付,这让使用非常方便。

同时,数字货币具有匿名支付和可追踪的特性,支付的数字货币流向央行可以全程追溯,安全性能更好。而货币流通中减少了现金的使用频率,央行原先在现金的发行和流通中管理的各项成本支出,就得到了一极大地节省。

三、加强了国家对经济和社会秩序的管理。我国是一个14亿人口的大国,各方面的事物纷繁复杂,尤其庞大的经济体系和社会秩序,各方面漏洞太多。

而央行数字货币开启以后,带来了这方面太多的好处:

1、有利于高效使用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因为数字货币电子支付以后,就可以借助平台的大数据分析,更便捷高效地掌握货币的供需及流向,从而制定更加合理的财政货币政策的决策。

2、加强了央行对支付结算的统一监控。现在商业数字支付应用广泛,体系庞大,极需管理。而数字货币开启就有对所有的商业数字支付结算进行统一监管的条件。

3、起到整顿社会经济秩序的作用。反洗钱、反逃脱、反诈骗,加强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目前普通的现金交易具有完全匿名的特点,因此可能会导致洗钱、逃税、诈骗等不良行为的发生,而数字钱包的使用额度有限额安排,只有上传身份证或银行卡才可以提高认证等级和使用额度。

这实际上就让经济犯罪无从逃脱,加强了央行的有效管理,有利于中国社会诚信交体系的建设。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