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图有真相:看看人家的抢救车是怎样管理的
发布于 2021-09-25 22:08
抢救车是存放抢救药品、物品的专用车,在危重病人抢救中具有及时、准确、方便、易取的特点。对抢救车实行标准化管理是保证病人安全、降低医疗风险的必要条件。如何对抢救车进行标准化管理?
根据所在医院及兄弟医院和各位老师、同学、网友的经验分享,结合图片,对抢救车管理进行整理和解读。抢救车管理每家医院大同小异,如有欠妥,敬请批评教正。
抢救车配置管理
1. 全院统一配置抢救车(型号 METROLifelineC05-990A)。按区域划分,定点放置,统一存放在抢救室内。
2. 每台抢救车上配置了除颤仪、便携式氧气筒。列出全院配置的除颤仪分布图,张贴在抢救车顶层面板上,便于在除颤仪出现故障时就近应急借用。每台除颤仪都挂有《除颤仪操作使用规程》和《除颤仪安全检查表》。见图 1。
图 1 抢救车外观和除颤仪分布图
抢救车物品及标识管理
1. 根据抢救车结构绘制药品、物品放置平面分布图,见图 3,贴在抢救车顶层面板上,便于清点核对。各单元按照分布图放置药品、物品,并根据专科用药特点增加急救药品。
图 2 抢救车放置平面图
2. 抢救车平面分布图说明:顶层内放置登记本和导电糊;第 1 层抽屉放急救药品;第 2 层抽屉放备用液体和注射用物;第 3 层抽屉放书写用品、口头医嘱记录本、口咽抢救用品、吸氧用品;第 4 层抽屉放除颤仪辅助用品、接线板、呼吸球囊、吸引装置。见图 3。
3. 在抢救车每格抽屉左下角贴上统一标识,见图 3。
图 3 抢救车抽屉物品标识
4. 有效期接近 1 个月的一次性物品贴上「近期标识」, 每月一次检查时补充有效期长的物品放在抢救车内备用。
5. 抢救车左、右侧面固定放置垃圾桶及便携式氧气筒,抢救车背面放置心肺复苏板。垃圾桶内置防护衣 3 件、利器盒、垃圾袋、一次性乳胶手套,在抢救车把手上固定放置速干手消液,用于抢救时医护人员的职业防护。
抢救车药品管理
1. 抢救车药品管理执行「四定」制度,即定数量、定点存放、定专人管理、定期检查,保证抢救时使用,一律不得外借。
2. 抢救车药品品种和基数根据医疗需要,经医院药事管理委员会审核确定。将备用急救药品种类控制在 12 -13 种,每种药物基数控制在 2-10 支。抢救车药品按编号分别放置在固定的位置。见图 4。
图 4 抢救车药品布局
3. 药品标识统一:由药剂科设计制作,标识上注明编号、药名、剂量、数量。普通药品为白底黑字标识,高危药品为白底红字标识。为使抢救药品易于辨识,将药品原包装图示贴于药盒左下方。采用棕色塑料盒(强痛定包装盒)储存药物,可以满足避光及方便查对的要求。见图 5。部分科室增加《抢救药物儿童剂量及换算比对表》,方便抢救时用药换算。
图 5 急救药品盒标识及药盒底部说明书
(1)高危药品每支均贴上高危标识。
(2)将距离失效期不足 3 个月的针剂及距离失效期不足 6 个月的其他剂型药品定义为近效期药品。近效期的药品每支贴上近效期标识。
(3)药盒盖内面贴上取用向左的箭头标签,提示按「从右到左」顺序摆放和取用。
4. 归纳急救药物的简要说明书,见表 1。将说明书贴在药盒底部背面,便于查阅,见图 5。
抢救车封存管理
1. 使用一次性带号码塑料拉环锁扣封存抢救车。备用锁扣专柜上锁管理。护士班班检查锁扣的完好情况并做好记录。见图 6。
图 6 锁扣及抢救车班班记录本
2. 锁扣一经开启、或疑有损坏,立即按基数重新核对、清点,核对无误后封存并登记。见图 7。
图 7 抢救车启用检查登记本
抢救车日常管理流程
1. 抢救车 24 小时保持封闭状态,打开条件仅限抢救患者和每月定期检查。每次启用后要求 4 h 内补充使用的药品、物品,做好清洁保养,双人核对后上锁备用,并在《抢救车启用检查登记本》上记录。
2. 抢救车要求班班交接登记,交接后在《抢救车交接登记本》上记录。每班需检查锁扣条码编号、锁扣是否完好、封存日期、除颤仪检测登记、便携式氧气筒压力及检查者签名。
3. 除颤仪三级保养:主班护士每天 1 次对除颤仪进行功能检测,保留检测纸;设备科每半年一次对除颤仪进行二级保养并记录;每年一次由设备科联系厂商开展三级维护保养,保证除颤仪的功能完好。填写《医疗设备维护、维修、保养记录》。
4. 抢救车管理实行三级质控:护理部负责制定抢救车质量管理标准,要求抢救车四定(定位放置、定人管理、定数量品种、定期检查维修),抢救物品完好率达到 100%,抢救药品符合存放标准。护理部质控小组每月 1 次追踪抢救车管理质量。
护士长对本科室的抢救车管理质量负责,每周抽查 1 次,每月大查 1 次。科室设立设备专管员 1 名,每月由专管员或护士长启封检查急救车 1 次。药剂科每季度定期检查抢救车内的抢救药品。
抢救车管理相关的制度与流程
抢救车管理涉及多个管理制度,其中包括:「护理抢救制度」、「护理单元药品管理制度」、「医疗设备维护、维修、保养制度」、「护理相关物品、器械、设备消毒及管理制度」、「口头及电话医嘱处理制度」等。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