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全国劳模的爷爷是开国劳模!曾13次受到毛主席的接见

发布于 2021-09-25 21:57

今年七一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现场

和70多年前的爷爷马恒昌一样

胸前佩戴着沉甸甸的全国劳动模范奖章

如今,马兵成为“马恒昌小组”第18任组长

劳模精神如一根接力棒

在这对祖孙手中传递

“为了支援解放战争
咱们死了也值得”

马兵的爷爷马恒昌

是“开国劳模”“最美奋斗者”

曾13次受到毛主席的亲切接见

是当年家喻户晓的英雄

1948年,沈阳成功解放

42岁的马恒昌是7口之家的顶梁柱

从16岁进厂给日本人当学徒

再到国民党工厂当车工

20多年来饱受剥削和压迫

靠这点微薄收入养家

常是有上顿没下顿

新的生活让马恒昌内心忐忑

解放军接管了他所在的504汽车厂

改组为沈阳第五机器厂

并且,在当天就宣布给工人发粮食

马恒昌不但领到了全家人的口粮

而且还是号称“文化米”的高粱米

1948年11月

马恒昌所在的小组突然接到了

一项紧急的军工任务

——制造17门高射炮的闭锁机

此时,平津、淮海两大战役正在进行当中

国民党飞机时常有恃无恐地

对解放区进行轰炸

解放军防空作战主要依靠

数量不多的高射炮

尽快制造出这批高射炮的核心部件

成为了马恒昌所在的小组

最为紧迫的任务

当高射炮闭锁机样件摆在面前时

马恒昌和工友们顿时傻了眼

当时国民党撤退将厂子扫荡一空

工艺要求极高的闭锁机

在没有图纸和测量工具的情况下进行制作

几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1951年4月,马恒昌小组成员一起研究图纸,攻克生产难题。工人日报 陈勃 摄

最终,闭锁机的生产图纸
马恒昌绘制出来
但最棘手的难题是
没有精密的测量工具
根本无法制造闭锁机
马恒昌就想到了自己家有个千分尺
这是一种可以精确到微米的测量仪器
在当时是高级工匠才有的稀罕物

这把千分尺是马恒昌全家省吃俭用买下的
是家里最为贵重的物件
他决定把千分尺捐献出来
有马恒昌带头
工友们也纷纷向工厂献“宝”
这些捐献的工具解决了器材短缺的问题


当时,沈阳上空轰响声连连
车间的玻璃被震成碎片
车床前的马恒昌却是异常冷静
他说“它炸它的,我干我的
为了支援解放战争,咱们死了也值得”
就这样,马恒昌和工友们
提前五天完成这项紧急的军工任务
17门高射炮成为了沈阳部队的防空利剑

这一年
马恒昌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他没有立下什么豪言壮语
“要想当好头,就要带好头”
“工作要向上攀,生活要向下看”
这些朴实无华的想法和做法
一直是他的人生信念

新中国第一个

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先进班组


1949年春
红五月劳动竞赛在全国展开
沈阳第五机器厂车间里也是马达轰鸣
马恒昌以身作则
带着工友们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一天能干两天的活
产品质检合格率几乎达到百分之百
当年4月28日的表彰大会上
车工一组正式被命名为
“马恒昌小组”


 1950年,马恒昌小组建组初期10名老组员的合影。前排左起于忠山、谢溪华、马恒昌、祝普庆、徐景荣;后排左起黄焕瑞、章荣海、柳玉璞、董振远、赵连科。(马恒昌小组展览馆资料图)

1950年9月
中共中央准备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
第一次全国工农兵劳动模范代表会议
出席会议的代表为464人
马恒昌就是其中一员
在9月30日晚的国庆招待会上
马恒昌被推举为工人们的代表
第一个向毛主席敬酒
毛主席像见了老朋友
连声对介绍他的人说“我知道,我知道”

在这一年的全国劳模大会上
“马恒昌小组”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小组
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
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先进班组
马恒昌也成为了光荣的“开国劳模

1950年10月
朝鲜战争的战火已经蔓延到了鸭绿江畔
为了保存刚刚发展起来的重工业
马恒昌小组迁往齐齐哈尔
人们喊着号子,拉纤一样 
在气候恶劣、满目荒芜的北迁之地
建起了齐齐哈尔第二机床厂


1951年1月29日
马恒昌在《工人日报》发布了一封公开信
向全国各条战线发出了
开展爱国主义劳动竞赛的倡议
形成了全国性的生产热潮
这一年,马恒昌小组
提前两个半月完成全年的工作任务
创造了69项新纪录
产品质量合格率为99.61%
成为全国人民热议的焦点

“不能给爷爷丢脸!”

70多年过去了
“马恒昌小组”始终保持着
敢打硬仗、甘挑重担、勇于创新的
奋斗者精神
成为全国机械工业战线上的排头兵
马兵接过第18任接力棒
并在2010年获得了和爷爷一样的荣光
——“全国劳动模范”称号

“像爷爷一样刻苦学习、钻研技术
像爷爷一样做一名优秀的工人”
成为马兵的信念与追求
一心进步的他参加成人高考
拿到了机械制造大专和经济管理本科文凭

通用技术集团马恒昌小组第十八任组长马兵(左二)

2005年,齐齐哈尔二机床厂
引进第一台数控机床
马兵成为指定操作人
为了完成企业跨越发展的任务
他白天上班,晚上去夜大
夜以继日地学习数控车床理论知识和技术
近几年,马兵先后提出
30余项合理化建议
搞技术革新20余项
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200余万元

遇到艰巨的生产任务
马兵就抬头看看厂区正前方挂着的
爷爷和毛主席握手的照片
“我要在各个方面作出表率
我是马恒昌的孙子
不能给爷爷丢脸!”

2019年8月28日,马恒昌组员手拿他们最常用的工具一起合影。从左往右依次为李梁、米学峰、王亚东、张海森、马兵、吴建明和王伟。 吴凡 摄
 
“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
这是马恒昌经常说的话
作为马恒昌小组的座右铭一直沿用至今
如今,“马恒昌小组”的
生产技术和所用的生产设备
已经远远超过上世纪50年代的水平
虽然祖孙两代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但在他们身上
烙印着共同深沉的家国情怀
流淌着永创一流的精神血脉
内容来源:共青团中央

本期编辑:张静薇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