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什么是无中生有?

发布于 2021-09-26 10:08

福报厂对P9的要求是无中生有,相比于P7的团队骨干独立负责一个模块或者系统,P8的独立lead一个项目开发,P9的能力要求更高,无中生有即是0到1,往大一点说是发现不被看到的机会和方向,为福娃们创造修福报的机会,为集团开疆拓土创业增收。

当然,达到这个要求的P9寥寥无几,这也符合福报厂高谈阔论,分分钟change world,动不动做世界第五大经济体的调性。

不过,也有很多业务确实是起于9甚至是8做起来的,比如钉钉、淘宝直播、无人超市等或成功或失败的项目。福报厂强调think big,这个big不仅指敢想,还指超越当前职责和权限的思考,这成为驱动公司发展进步的动力之源,同时也是福娃们内卷焦虑所在。

人类最高级的劳动是思考,思考远比执行困难的多,痛苦的多,也有价值的多。

人年轻的时候,既敢想,也敢信,不管有人提议点啥,哪怕是修个化粪池,都觉得有得搞头,立马拿起锄头就刨坑。年轻时对困难认识不足,过于乐观,甚至于理想化,这会让我们走很多弯路,但弯路也不是完全白走的,它也有可能是通往胜利之路。

比如回过头来看,QQ、外卖、拼多多,一开始也没人看好,也都经历过至暗时刻,但一群心怀相信的年轻人在黑暗中摸索,慢慢的看到点点星光,最终走向成功。

不过,人年纪大了之后,经历得越多,见识得越多,心中的那份相信、那团火焰就越少,遇事就越容易看到风险,就越容易选择保守治疗。

这几乎是一定的,几年前,我曾经跟人讨论过能干点什么,也曾经在公司组织会议讨论过有什么机会,假设我们不受制于种种现实条件的束缚,我们在大公司,有平台有资源,也有领导支持,我们只需要想出一个点子,商业方面可以,技术方向也行,但最终讨论下来,几乎没什么成果。

这个机会,首先,要自己相信,再去尝试说服领导。所以,最终几个小时讨论下来,要么就是完全没想法,要么就是贼不靠谱,某种意义上说,这群人(包括我),已经死了,享年三十几岁。

比想法容易的多的是批评,我在完美世界的领导曾说,批评一件事总是很容易,当时我没觉得这话有什么内涵或者特别,现在想来,却是非常对,因为几乎每个初始方案都是有漏洞的,这个其实不要紧,因为我们总是没法在一开始就把问题都想清楚,摸着石头做,迈出第一步,再在探索中修正,迂回中前进。

福报厂强调自底而上的思考,这适合创新型业务,有些行业可能并不适合,因为方向是既定的,只需要高层思考,底层执行,因为高层次思考要求很高,与其大家都在那里天马行空浪费时间,不如砍掉高层手脚砍掉底层头脑,大家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好像也没毛病,只要最终结果是公司发展的好。

但这样做,也有一个隐形的问题,底层执行层会觉得没有成长,提拔上来的老执行虽然服从性强,但容易思维固化。

好像文不对题,不过又有什么关系呢?先无中生有嘛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