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汽车
发布于 2021-09-26 12:52
昨天听电台的时候,那则故事讲述的是,公共汽车上的社会学。深有感触,不管是上学的时候,还是如今,公共汽车都是短途出行的选择。当公共汽车停靠站台的时候,等待公共汽车的人们就准备着上车。尤其是高峰期,车下的人排队推搡着,想要上车。车上的人都大声喊着,挤不上来了,等下一趟吧!车下的人喊着,你们再往后走走,车中间那么空。等到车下的人上了车,公共汽车停靠下一个站点的时候,上一站上车的人同样的喊着,别挤了,上不来了。哈哈哈,有没有从中看到我们的影子。开车的人嫌弃行人怎么走那么慢,闯红灯。行人抱怨开车的人,怎么总是不让行。我们都是站在自己的既得利益的角度看问题,所以就会有不平衡。也就产生了不公平。不仅仅对于公共交通,对于婆婆,女儿,儿媳妇,这三者之间看待的也会不同,因为每个人站在的角度不同,对待他人的态度也会不同。人际关系会如此。当你形容一个男生大高个,一米八,相貌姣好。高中学历,公交公司上班,顾家,勤劳能干。对于我来说,我会觉得很普通。而当我跟别人形容这是我弟弟的时候,我会很自豪,很赞赏。这就是角度不同,角色不同,心里定位也会不同。这也就是别人说的:“婆婆和妈妈不一样。”因为你在她们心中的定位不一样,她们的要求,对待你的态度,与对你的预期这所有的都会不同。
我就此也明白了一件事,每当看电视剧有这样的情节,妈妈为了自己不争气的儿子,费尽心血,最终换来的是无尽的悲痛。当时就在想,为什么要这么傻傻的帮助她不争气的儿子呢?真的值得吗?可是如今,我似乎有点明白了。她对于自己的定位是他的妈妈,她就想要帮助他,这种帮助时无私的,不求回报的,只因为他是她的儿子,她为此愿意。而我看待这件事的时候,我就是那个站在站台等车的人,我并不知道车内有多拥挤,我只想达成我的目的-上车。那个妈妈也是如此,她也只想站在母亲的角度,帮助自己的儿子,无论她的儿子是多么的差劲。
忽然间想到一句话:“哪有什么感同身受?”是呀,她不是你,她总也无法感受最真实的你,我们倾诉,也只是为了交流,交流的时候,其实我们想要的不是从倾听者那里的答案,只是为了反复证明,我内心的答案是能够被倾听者验证的,是能被理解的。
对,世上的事情大抵如此。你不能理解的事情,还有很多人正在做着。你从未到达的地方,已经有很多人涉足。人不断长大,不断成长。观念也会发生变化。以前我不明白为什么家庭主妇会没有社交圈,为什么不注重自己的形象,为什么会是弱势的一方?如今,我有点明白了。社会赋予女性家庭责任更多,要求女性付出的更多。而在付出与承担的道路上,她们就会迷失了自己。因为她们应接不暇,繁琐的家务,孩童的哭闹,夫妻的争吵,都会成为她们每天的生活的重点。她们没有精力在化妆,打扮,社交。最终,她们成为弱势群体。可是她们也并不想这样,但是婚姻生活中,必定有人要承担这一家务职责。女性就成为这一职责下面的牺牲品。越长大越发现,那些能够在有小孩依旧拥有自己的生活的人,基本上都在牺牲另一个人的应有的生活。比如,婆婆,妈妈。她们本应在这个年纪享受生活,可是她们为了儿女,要承担养育儿女之后,抚育孙子孙女的事情。其实也有偏激,因为有些父母希望承欢膝下,愿意与小朋友在一起,能让她的心情愉悦。
人真的很复杂呀!
格雷斯
2021.9.26
大家可在荔枝FM中收听:格雷斯的日记(FM31591984)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