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石河子中小学落实“双减”有高招!

发布于 2021-09-26 14:26

,了解本地最新最全信息  



“双减”的意义在于减负增质,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全面实施课后服务工作,真正做到学生“书包不离校,作业不回家”。第八师石河子市结合实际,积极回应社会关切,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主动对标“双减”工作各项要求,多措并举积极推进“双减”工作落实落地。

提质增效

减轻学生作业负担


“开学前,学校已组织全体教师对‘双减’政策进行学习,我校将严控学生书面作业总量作为第一要求,学生该在课堂完成的作业,尽量在课堂内完成。”石河子第八中学党总支书记唐华介绍,该校开设了23个不同种类的社团,有艺术类、体育类、科技创新类等,确保每一级的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与到社团中去,进一步丰富了课后服务。

据悉,第八师石河子市全面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可在校内适当安排巩固练习,小学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90分钟。

石河子第八中学学生家长朱婷告诉记者,“以前我是七点接孩子,对于我们上班的家长来说,时间非常紧张。‘5+2’政策实行以后,极大方便了我们接孩子,而且现在学校组织了丰富的社团活动,我家孩子选择了阅读,不仅丰富了阅读量,还锻炼了专注力。同时,在老师的辅导下,他可以轻松地在学校就完成所有作业,这个政策对于孩子和我们家长来说真的是非常贴心。”


在“经典咏流传”“中华传统美食”“传统绘画”“古文诗词名著赏析”“民族工艺”中体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趣味数学”“科技前沿”“生活中的生物”“今日说法”中探索不同学科的浩瀚缤纷,在“校园马拉松”“排球队”“男女子足球”“灌篮高手”“韵律操”中肆意挥洒青春的汗水,张扬梦想……石河子师范学校发挥“艺体见长”的办学特色,精心筹备开设了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类别丰富的28个形式多样的托管服务课程,让学生根据兴趣自己“点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教室里、功能室内、篮球场上、足球场内,孩子们“走班选课”,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不仅弘扬和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开拓了新思维,培养了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了综合素养和人文情怀,也让孩子们的校园生活更加丰富多彩,更让“双减”政策落地生“花”。


加强教科研

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自2018年起,石河子第五中学就推出了特色暑假作业,充分体现“五育并举”的要求,按德智体美劳板块设置了实践性、探究性作业,有弹性、可选择,满足学生的个性需求。“双减”文件发布后,学校立即组织教师按照“双减”文件要求,着手修订语文、数学、英语三科校本作业,在减量的同时,针对学科重难点精准发力,设计了基础性作业、专项训练和综合性练习。



石河子第二小学从作业管理入手,将作业设计纳入教科研体系。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全面、科学地统筹作业布置:在周末、假期设立弹性作业,实行作业分层;坚持零起点教学,在一年级全面取消纸笔测试,开展形式活泼的课程学习活动。课后托管服务,从“一校一案”到“一组一案”,让课后托管更好的服务于每一个学段的孩子。托管方案的制定,经历了根据“家长的问卷调查”制定“试托管服务方案”,试托管一周后再发“家长问卷调查”调整课后托管服务方案,政策落地的每一步都走得谨慎而稳妥。


  

石河子第九中学为期两天的集团教学开放日活动期间,六年级共有3门学科9位授课老师进行了教学展示。老师们精心准备,立足课堂,立足学科,探寻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共同构建了创新且充满活力的课堂。

老师们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下功夫,借助集团化办学和兵地融合联合教研平台,开展校际间公开课交叉上课、外出送课、走教、联合集备等活动,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勇于承担,切实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能力。


石河子第十九中学加强作业的科学设计,在线作业公示,做好家校的沟通工作,让学生在校内既能完成作业,又能参加丰富多彩的阅读、文艺、体育、劳动、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内容丰富的课后托管服务点燃了学生参与的热情,拓展了学生学习的空间。目前,学校参与托管中小学生达1200余名,托管率超过71%。



石河子第四中学以“常规管理、主题教研、三个控制”促减负为抓手,实行减负工作分层管理制度,合理分工,逐层压实责任,确保工作落地开花。一是以“分层作业布置”改革为载体,狠抓常规管理,开展主题式备课、各科作业设计活动,以研促教,不断促进减负工作的有效开展。二是开展 “提质减负”教师专题研讨会,各科老师针对学科教学中备课、作业设计等方面谈了自己的做法和今后的改进措施。三是提高课堂效率,抓成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积极开展阳光体育1小时活动,精心设计作业内容,增强作业的合理性和实效性。

强体能保健康

多方位提升体质健康


石河子第二十二中学课后托管服务兴趣班采取的就是“走班制”形式。放学铃声一响,安静的校园立马变成了热闹的小天地,二胡、篮球、京剧、美术还有围棋等,孩子们在20多种托管服务中自由选择,充分释放天性。

为积极实施“双减”行动,深入做好学生课后服务工作,学校全体教师积极研读“双减”政策文件。结合实际情况,发挥好乡村学校少年宫,托管服务的作用,让学生享受到更多优质的课后服务资源。托管服务实行几天下来,许多家长都纷纷表示确实解决了“接送难”问题,孩子在学校也参加了自己的兴趣爱好课程,回家后亲子相处交流的时间也多了。

该校党总支书记高晖宗说:“课后服务内容既要遵循教育规律,又要符合学生成长规律。基于学生们的兴趣爱好,我们引入具有专业资质的第三方社会服务组织和专业机构开展合作,围绕帮助学生培养兴趣、发展特长、开拓视野、实践创新,提供丰富多彩的课后托管服务项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石河子二十中学则利用阳光大课间开展了更为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趣味活动,运动场上孩子们活跃的身影多了,不仅增强了学生的体质,而且也磨练了他们的意志。


扩面提质

大力推动课后服务育人

石河子第九中学积极探索课后服务“5+2”的“基本托管”与“素质拓展”相结合模式,确保疑难问题不出校门,丰富课程设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各年级学生劳动任务清单将每周三劳动日常态化,设置劳动课程,教师亲自示范,手把手落实劳动实践。



学生们课余时间积极帮助家长做家务,放学后进行体育锻炼,在家中亲子阅读,这不仅拉近了学生与家长的距离,也有了充分的休息时间让学习变得劳逸结合。



随着“双减”政策落实,142团学校蔬菜实践基地一下子热闹起来了,采摘红线辣椒、挖土豆,学生通过蔬菜基地实践活动,学生能说出一些蔬菜、农作物的名称、生长特点等,懂得种植需要“翻土——整地——施肥——播种——管理”等环节,初步掌握一些种植方法,学会栽种一种植物,学生的劳动热情被激发了,也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

121团第一中学举办了第三届躬耕实践校园采摘活动。红彤彤的苹果压枝低,成熟诱人,但学生们都能遵守纪律不私自采摘,正是这份爱校的情感和高度的自律,让采摘节显得格外有意义。

 

孩子们结束了课业学习后,欢快地来到操场,伴着欢快的音乐,适当热身。玩转足球、做广播操、跑步跳绳,大家释放学习压力,缓解视力的疲劳,运动让校园充满生机。


搭建“过渡桥”

帮助孩子做好学段衔接

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双减政策的落地实施,意味着当前社会各界对学校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对于现在孩子来说,要适应新形势下的教育,就必须从小培养他们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学习品质,积极健康的情绪情感,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他们身心都能够健康平稳的过渡到小学阶段,为他们从幼儿园到小学乃至终生学习打好坚实的基础。

9月14日下午,石河子第三小学的副校长荆霞一行人到石河子市机关第三幼儿园进行幼小衔接工作的交流。

在“双减”背景下,学校也在引导教师努力探索有特色、有实效、有温度的实践之路,让学科教育回归学校,让学生能在多彩的校园里快乐学习,全面发展。

 END 


来源:石河子教育  

 编辑:小石 | 审核:杨瑞霞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