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提问|怎样和青春期的孩子沟通
发布于 2021-09-26 17:00
陪青春期的孩子共同成长
上周家长课堂之后,我们收到了很多家长的留言,纷纷感慨和孩子沟通不顺畅,孩子不愿意照着家长设计的“正确路线”前进,家庭小剧场常常热烈开演,家长朋友们想知道怎么样才能跨越代沟,get和青春期孩子沟通的正确方式。这里,我们就为家长提出一些我们的建议。
智慧的起点是聆听
聆听可以让父母听到孩子的体验和感受,听到孩子的观点,让父母明白他们谈话的本质。不管孩子说出的事实是让人高兴的,还是让人讨厌的,父母都应该保持开明的思想和豁达的心胸,这样才能保证父母听到孩子的实话。很多父母害怕倾听,因为可能孩子说出的事情并不是他们喜欢的,但是一旦孩子感受到这一点,孩子就会拒绝向父母倾诉,或者只是说一些父母想听的话。因此,我们建议父母创造一个可信赖的氛围,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哪怕是抱怨或者消极的观点。
谈话的原则是理解和共鸣
对话从理解开始,再相应地提出意见和建议。作为一样从青春期成长起来的我们,应该对漫无目的地说教和批评容易造成距离和怨恨感同身受。语言具有非常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产生敌意,也可以制造快乐,所以和孩子沟通时不仅需要考虑家长的威严,也需要照顾孩子的自尊。当孩子处于强烈的情绪中时,他们会拒绝敞开心扉的交流,听不进任何的安慰,更无法接受任何建设性的批评。这时,理解他们那一刻的心情,不要求他们在当下说出全部的遭遇,也许比强行沟通更有效。
我们怎么才能够知道孩子的心情呢?观察孩子的表情、行为,仔细聆听他们的话,在纠正孩子的行为之前,一定要先接纳和解决他们的情绪问题,只有当孩子的心情平静时,他们才能够正确的思考,才能够集中注意力,听进父母的建议和建设性的批评。
作为成年人,我们也会感到伤心、害怕、愤怒、困惑或者是痛苦,这样的时刻,如果有人能够聆听和理解将是莫大的安慰。对于我们成年是这样,对于孩子更是如此。我们应该用关心的交流去取代批评、说教和意见,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去宽慰孩子,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
用鼓励和引导代替批评
我们对待孩子的态度应该是正面的、鼓励的。承认孩子的努力,在必要时表达对孩子帮忙的感激,在出现问题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尽量避免指责和批评,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培养希望和信心,形成良性沟通的循环。
有的孩子对父母的批评保持沉默,有的孩子对父母的批评强烈反抗,但是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结果经常被批评的孩子更容易学会谴责自己和别人,在价值观还不够稳定的青春期,更容易怀疑自己的价值,轻视别人的价值。因此,发生一些小意外时随意批评孩子,不如抓住时机给孩子传输正确的价值观:直接告诉孩子怎么样做才是对的。
当然,也不是要求父母处处忍耐,纵容孩子的过失。和孩子打交道的时候,有时候会发脾气是非常正常的,甚至不需要因为自己生气而感到内疚,只要不攻击孩子的人品或者性格,父母当然可以说出自己看到的事情,描述自己的感受,并表达自己的期望。
对感受宽容 对行为严格
前面我们都在要求家长包容、接纳孩子的每一种感受和情绪,但是对于孩子的行为,尤其是不良行为一定要从严管理。感受是无法被控制的,但是孩子们却有责任学会何时和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情绪。
很多时候父母无法接受的行为并不是无法容忍的,因此不要试图采用强迫的方式让孩子改变,因为唠叨和强迫只会带来怨恨和抵触,外部压力导致违抗和不从。比起逼迫孩子按照自己意愿改变的父母,平时善于理解孩子的观点、注重帮助孩子解决困难和麻烦的父母更能有效说服孩子。
父母需要制定规矩、做出约束,给孩子一个清晰地界限:什么行为是可以接受的,什么行为是不可以接受的。对父母来说,这并不难。当孩子向这些规矩、限制挑战的时候,父母应该恪守原则,轻易不要妥协,但必要时能够灵活处理。
学会放手 给孩子真正的成长
父母想要减少孩子对自己的敌意,最好的办法是给孩子提供体验独立的机会。在影响孩子生活的事情上,给到孩子表达观点的机会和选择的机会。其实,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他们也是能够做出某些选择的。在一些简单的事情上,父母认为结果无伤大雅的事情上,给孩子充分的选择权,会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尊重,感受到自己对自己生活的掌控,这样不仅有助于建立和谐融洽的亲子关系,也能够培养孩子独立的人格。
”
最后,借用国内知名幼儿教育专家孙瑞雪老师在《爱与自由》这本书中表达的观点:父母的职责是用爱给孩子提供一个安全的环境,至于如何探索世界,那是孩子的自由。爱与自由缺一不可,如果孩子既获得了充分的爱,又获得了充分的自由,那他一开始就会是一个“成为自己”的人,最终也势必能够成为一个自我实现者。
推荐阅读: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为何家会伤人》
Sep.26.2021
CCP升学项目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