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优一先”风采录|何积丰:五十载痴狂科研梦
发布于 2021-09-26 19:18
上方文字
相隔六十年的这场牵手,让台下从骚动到无声。说起动因,何积丰眼光跳跃像个孩子:“倪老师跟我说过一句话——长大后做个科学家、做共产主义的接班人,我记了一辈子。”
“做个科学家”这句很多人都听过或说过的话,华东师范大学终身教授、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院长何积丰用五十多年的痴狂和执着践行着。
“面壁”十五年潜心科研
何积丰永远记得从美国进修归来的那一天。
当家门打开,两年未见的美丽妻子,却面容憔悴、头发散乱,上衣的扣子还扣错了两粒,何积丰哽咽地喊了一声:“蕾蕾!”张蕾蕾用颤抖的双手顺着他的眼睛、鼻子摸了下来,泪水自墨镜后的脸庞滴落:“你终于回来了。”
原来,在何积丰到美国的半年后,张蕾蕾因意外事故双目失明,她明白科研是丈夫一生追逐的梦想,便编织了右手骨折的谎言。
突来的变故并未阻挡前行的脚步。1983年,何积丰被公派到牛津大学从事计算机理论研究,一待就是十五年,他把妻子带在身边,实验室里他做研究,妻子在旁边学英语。张蕾蕾戏称他“面壁十五年”。何积丰却收获颇丰:获得英国先进科技女皇奖、与图灵奖获得者托尼·霍尔一起开创了程序统一理论的国际学派。英国科学技术委员会在1998年度报告中赞誉“何积丰是牛津大学程序研究领域取得成功的驱动力”。
软件正确性研究在何积丰看来“生死攸关”,“大到飞机能否正常起飞,小到由芯片控制的心脏起搏器是否安全,稍有差池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他说。
基于对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敏感和前瞻,2007年,何积丰开始担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可信软件基础研究”重大研究计划首席科学家,研发技术相继应用于车载信号软件的分析与验证、航天领域重要型号的软件开发过程。
华师大的门卫都记得这个有点奇怪的“老头儿”。每年大年初二,他都会准时现身在空空如也的校园里。在他的学生眼中,这不是稀罕事:“何老师平时太忙了,只能利用年假写科研论文。”
同事朋友纷纷担心他的盲妻没人照顾,何积丰则神秘一笑:“她照顾我反而多一些。”熟识他们夫妻的人都知道,现在的张蕾蕾熨衣服、做饭、做家务都不在话下,也让何积丰有了更多时间“面壁”科研。
“两过”院长
“每年民主生活会上,何老师做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时候都要重复一句话,‘本来答应大家今年学院工作要放慢一些脚步,又没慢下来’。”华师大计算机科学与软件工程学院党委书记李恺调侃道。
自从2002年受命组建软件学院以来,何积丰被大伙儿戏称为“两过”院长——过于抠门、过于严格。
2001年,教育部发文组建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华东师范大学是其中之一。学院实行“全成本核算”,也就意味着学院的人员经费、教学经费,甚至是水电费、房租费等,都要自己承担。
软件学院刚组建的时候只有5名老师,每引进一名人才,每添置一台设备,何积丰都要亲力亲为。“何老师的口袋捂得紧着呢。”李恺说。
何积丰也有“大方”的时候,虽然经费紧张,何积丰坚持让学院党委买党建读物,发放到每个党员手中。
由于高端软件人才培养的高成本,何积丰发动教师将科研项目经费中的资源使用费和管理费上交学院,十几年来,教师们恪守着这个规矩,5人队伍也发展到200多人。
何积丰“苛刻”的经费核算引来的人才大多成了相关领域的领头人。引进的周傲英先后主持了20多项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如今已成为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
团队组建后,怎样发挥好作用?何积丰无意中听到学生议论“想问问题,怎么都找不到老师”,他定下规矩,教师上班必须打卡,实行坐班制,倡导本科生配导师,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指导。
一系列严厉的改革之举引来争议,华师大党委副书记杨昌利坦言“没少收到诉苦信”,但考虑到改革的受益者是学生,学校顶住了压力。
何积丰对自己严格也出了名。2014年教委来学校检查党建工作,头天晚上校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徐继玲到软件学院查看材料,突然遇到还未回家的何积丰也在整理材料。徐继玲吃惊于一名院长对待党建工作如此“较真”,何积丰则笑笑:“我首先是一名党员啊。”
对于“两过”,何积丰有自己的解释:“不坚持原则,就完不成目标,每一项改革都是如此。”
寄望学生“技术报国”
几年前,一场由院士主讲的通识教育课程——计算机文化,在华师大引起了一阵小小轰动,很多文科院系的学生也来旁听。
主讲人正是何积丰。与80后、90后的孩子们在一起,何积丰有个感受:“现在倡导多元价值观,但是我希望学生还是能坚持主流,在当下就是技术报国。”
1974年,中国有了第一台自主研究的计算机,时年31岁的何积丰参与了研制工作。那时候国内的计算机技术几乎空白,而直到现在,芯片的核心技术仍然掌握在美国等发达国家手中。
天平的一端是市场对高端研发人才的渴求,要想平衡,另一端则必须是高素质技术人才的培养和输送。何积丰为本科新生定了一套特殊培养方案——刚入学就要考试分班,根据成绩划出A、B、C三个班。
不少家长认为,这种划分会伤了孩子自尊心。何积丰却做了一个众人想不到的决定:让全院最好的老师负责C班的教学工作。
四年后,学院以超高的就业率赢得信任。何积丰团队先后与国内外高校及中国电科集团第32所、Intel等企事业单位成立了合作研究实验室,培养软件人才综合创新能力。
党龄33年、育人51载,何积丰的学生遍布全国信息行业,他带领的团队为社会培养软件工程高层次专业人才3000余名。最近,让何积丰极为开心的是,颇为学生“抱怨”的月考制度,也被其他学院的学生主动要求效仿。
现在,每遇夕阳下散步的何氏夫妇,学生们都会大声打着招呼:“何爸张妈。”
END
传媒中心
在这里梦想可以
扬帆起航
图文审核:李 越
点分享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