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系每一个人的乡村振兴战略到底有多重要?

发布于 2021-09-26 19:45

9月23日,秋分,迎来了我国第四个“农民丰收节”。经过近几年国家大力推进乡村建设,昔日“‘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农村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半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24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4.1%,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3.4个百分点。

为什么国家要大力投入建设乡村?跟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

目录

中国经济转型

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中国经济转型

中国自古以来是农耕文明,农业在我国历史上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古代便有“重农抑商”之说。农业对于我国而言,可以说是“农为邦本,本固邦宁”。有人可能会说,时代不一样了,现在都21世纪了,再也不是以前的农业时代,现在都以工业为主了。

那么,工业时代是否就意味着农村不重要了呢?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当下我国经济面临转型困境。从2000年以来,我国一直奉行“三驾马车”经济政策,即投资、消费、出口。但现在,投资面临滞涨,消费动力面临缺失,出口受贸易关税和外汇波动影响。原有的“三驾马车”经济战略全部面临巨大压力。

再者,随着中国不断崛起,不断威胁到美国世界霸主的地位,进而引发美国对我国全方位围堵打压。从2018年以来,先后向我国发起贸易战、科技战、舆论战、生化战、意识形态战、金融战等等,使我国原来的经济结构面临巨大压力。为突破美国的封锁打压,我国提出了“内循环”战略,其后在内循环的基础上提出逐步形成“以内循环为主,国内国外双循环互相促进”的新格局

一开始,很多人听到“内循环”感到很高兴,其实这是经济转型的表现,是原来的路子走不通了,要走一条新的路子。但在以往没走过的路上,一开始少不了磕磕碰碰,但只要我们坚定地走下去了,必定会越来越好。

内循环的核心就在于消费,让消费带动经济发展。但问题是,现在经济下行,各行各业都难做,大多数人在节衣缩食,哪来那么多钱消费?

那么,实际上,“内循环”靠消费拉动经济是否可行呢?

答案是可行,不仅可行,而且是带动中国经济最好的方式,没有之一。

首先我们从国家的发展战略架构看,我们要实行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核心之一是实现共同富裕。要实现共同富裕,那就要所有的人都能够得益。2020年5月2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记者会上提到“有6亿人每个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从这里可以看出,共同富裕的目标任重道远。

(信息来源:新京报)

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一般进行日常消费后,很少会增加额外的消费,即使偶尔有旅行或者大的购置,也是相对少数,这样对经济带动起不到规模效应。那么如果将这6亿每个月收入1000元左右的人消费需求发掘出来,不但可以形成规模的消费效应,还可以使得产业链从最底层激活,让财富流经更多的阶层。

那么问题来了,总理都说这些人月收入才1000左右,吃饭都可能成问题,还哪来的钱消费呢?

正因为农民没有钱,所以才推进乡村振兴,给他们创造赚钱的环境。农民们赚钱了,就会提高消费需求,进而会带动消费规模。

乡村振兴的战略意义

乡村振兴看似把资金都投给农村跟城市没什么关系,但实际上,从农村投入的资金最终会通过各个产业链流向城市。城市位于乡村振兴战略的后端,因此一开始看起来城市的受益没有那么明显。

国家大力投入乡村振兴可以从多方面改善中国整个社会结构,促进社会繁荣稳定。

首先,当下全球经济处于衰退当中,很多企业生存比较困难,尤其是低端产业。而低端产业往往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这些产业一旦倒闭,将会引发大量的人口失业,相对而言,这部分劳动力大多集中在乡村。国家推进乡村战略,则可以为乡村劳动力提供更多就业机会。要知道,很多乡村里面的人一家子就靠那么一两个人出去打工维持着,一旦他们没有工作了,那意味着很多家庭面临巨大的生存压力。

第二,90年代,当时中国经济还没有今天这么发达,乡村里很多人还没有足够的工作,很多人就聚集在村口赌博。把钱输光了,很多人就会去偷,去抢,从而会引发一些列的社会治安问题。那么,现在国家大力推进乡村振兴,保障大多数人有工作,其实也起到严防乡村发展倒退,重回90年代的治安混乱时代。从2018年开始,国家大力推进“扫黑除恶”,其目的也在于全球经济倒退引发社会治安问题,只有把那些黑恶势力全部清除了,企业才能过得相对好一些,社会治安才会稳定。

第三,2020年开始,我国人口出生率快速下滑,这使得我国老龄化压力进一步加大。一旦我国老龄化加剧,经济增长动力就会快速下降,社会问题也会层出不穷,因此我们必然要防止老龄化加剧。防止老龄化加剧最好的措施就是提高人口出生率。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年轻人结婚、生育、教育成本极高,买个房子都要花上几代人的积蓄,即使敢结婚也不敢生,这就导致了出生率难以提高。为了应对这些问题,今年5月以来,国家先后对楼市、教育机构等进行了大力度整顿,并且出台了一些列鼓励生育的奖励政策。

但这些政策依旧是远水救不了近火,即使楼价降了20%-30%,还是买不起!楼价太高成了出生率最大的阻碍,只有等楼价降到大多数人负担得起的时候,年轻人才会愿意生,出生率才会提高。但是房价调控不是一时半会能够解决的。房地产已经跟中国经济深度融合,让房地产完全回归居住属性,需要对很多领域进行整改,首先就是要找到新的经济发动机,其次是要预防海外金融风险冲击。就目前而言,新的经济发动机还没启动,难以一下子把房地产市场彻底整顿完成,海外金融风险不但没有释放,还在持续增大。在这种背景下,段时间难以完全解决楼市的问题。如此一来,城市的生育率就难以提高。

城里的房价高,但乡村里的房子成本不算高,因此乡村养育小孩的成本并没有那么高。人口老龄化是不等人的,因为一旦出生率持续下滑,后面想要补救就要付出相当大的代价。因此当下可以通过向农村注入活力,把农村的出生率提高上来,以维持整个中国人口出生率的稳定。

第四,乡村振兴,主要是为乡村做好基础设施建设,这其实也是以前三驾马车当中的“基建投资”,通过投资拉动经济,为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衰退的浪潮中保驾护航。另外,由于最近十年中国大力发展基础设施相关产业,使得基建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开发乡村,则可以有效消化这些过剩的产能。

第五,近年来为了应对经济倒退,释放了较多流动性。根据财政部最新数据,单单2020年1-12月,全国发行地方政府新增债券约4.5万亿元如果这部分资金流向不进行合理的规划,就很容易导致某一领域出现资金过热引发系列问题,甚至引发金融风险。而把主要资金定向投入到乡村振兴当中来,则可以使得资金从最底层开始流动,则可以流经大多数人的手里。如果这些资金一出来就被富人给搜刮走了,那么中下层的普通百姓就很难过日子,贫富差距也会进一步加剧,社会矛盾就会日益突出,社会也会朝着不稳定的方向发展。

乡村振兴,为产业转型提供了缓冲的时间;为应对老龄化注入了新的活力;为日后内循环经济输入了新的活力。随着近年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旅游、乡村食品、农业科技等等新旧产业融合不断出现,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方向。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社会财富分配将会实现均衡,乡村人口的财富将会不断积累,从底仓开始的大规模消费将会带动中国经济实现新的跨越,彼时整个社会结构将会朝着良性循环发展,社会将会越来越繁荣稳定,人们才能真正安居乐业。

—THE END—
看更多深度分析、金融市场推演
邓高看天下
国内外时事深读,拨开世事表象,洞见事物本源。智慧成长之路,尽在邓高看世界。
4篇原创内容
传播正能量,顺手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