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部答复《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语言能力建设》提案
发布于 2021-09-27 00:30
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
办理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和政协委员提案,是政府履职为民的内在要求,是凝聚共识做好政府工作的制度性安排。应急管理部自组建以来,始终高度重视做好建议提案办理工作,紧紧围绕应急管理重点任务,深入倾听社会和人民群众呼声,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组织指导,创新沟通机制,推动落实落地,确保代表委员高质量建议提案内容转化为提高应急管理工作质量的实招硬招,推动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
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语言能力建设
针对全国人大代表罗霞提出的关于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语言能力建设的建议,应急管理部经商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于近日予以答复。9月16日,应急管理部官网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4236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
关于建立应急语言服务协作机制
《答复》称,应急管理部积极推进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中,拟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可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应急语言服务。教育部将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作出相关部署,推动设立“基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绩效的直觉语言评估模型研究”等系列课题,深化应急语言服务能力研究;推动组建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统筹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志愿服务组织等力量,共同推进体制机制建设,着力提升应急语言服务的制度化和专业化水平。
关于建设应急语言语料库
《答复》指出,应急管理部与自然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建立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机制,推动提升部门之间应急工作语言规范性;统筹相关行业(领域)专家资源,坚持开发每日全国及重点地区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产品,推动综合风险预警产品用语专业性;依托国家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发布平台和全媒体渠道,及时发布短临预警提示,推动强化综合风险预警提示用语准确性。教育部发布外国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指导高校主动适应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需求,依法开设外语类本科专业104个、涉及语种101个、专业点3400余个,并指导天津外国语大学成立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应急外语服务多语种语料实验室;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指导有关高校、企业、专家积极开展应急语言服务,研制发布《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等系列语言服务产品,为医护人员、外籍人士等相关群体提供多维度语言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于加强应急语言意识教育和人才培养
《答复》称,教育部鼓励支持相关高校创新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多语言服务中心,指导天津外国语大学成立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库等,加强应急语言人才培养力度。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急处置中的语言沟通工作,指导相关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加强应急语言意识教育,提升队员英语交流能力; 通过设置队员遴选外语资格、开展外语培训等方式,持续提升国家卫生应急队伍语言服务能力,在芦山地震、西非埃博拉疫情、菲律宾风灾、尼泊尔地震和东盟演练、中俄演练等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国际卫生应急演练和交流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云南瑞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指导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紧急招募缅语翻译志愿者投入核酸采样、流调溯源、转运救治和疫苗接种等各相关防控工作,助力疫情防控。
关于构建多层防灾科普平台
《答复》称,应急管理部以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生产月、消防宣传日等重要节点为契机,通过组织应急疏散演练、发放社区和家庭应急手册、开设网络公开课、新媒体直播、在线访谈等多种形式,推动应急知识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家庭,提升公众对应急管理相关概念、价值、意识等方面的认同,培养公众应急语言素养;积极打造中国应急信息网科普馆、部官网科普频道和新华网应急知识科普馆等综合性权威应急科普平台,充分发挥知识普及、解疑释惑、舆论引导、文化培育作用,推动增强公众风险防范、安全应急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
《答复》指出,下一步,应急管理部将加快推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规范预警术语,借助多语种、多方言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减少预警信息覆盖盲区,推动解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难题;继续加强防灾减灾宣传和应急科普力度,引导公众科学预防风险、正确应对风险。教育部将推进国家应急外语研究智库建设,围绕党和国家应急决策开展攻关研究,推动有关高校开展应急语言服务学术研究、队伍建设、资源建设,建立多语种语料库,加大相关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力度,丰富应急语言资源储备;推动应急语言科普平台建设,加强相关社会宣传教育。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公共卫生外语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语言服务能力。
提升重大突发事件语言应急服务能力
针对全国人大代表周淑英提出的关于提升重大突发事件语言应急服务能力的建议,应急管理部经商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已于近日予以答复。9月16日,应急管理部官网公布了《对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第8680号建议的答复》(以下简称《答复》)。
关于应急语言服务政策制订与实施
《答复》称,应急管理部积极推进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中,拟明确突发事件发生后可根据工作需要,组织开展应急语言服务;教育部将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作为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发展的重要任务,在《国家中长期语言文字事业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家语言文字事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作出相关部署,为强化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建设提供政策依据。国家卫生健康委高度重视突发事件应对中应急语言服务政策落实相关工作,2021年3月份云南瑞丽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及时指导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紧急招募缅语翻译志愿者投入核酸采样、流调溯源、转运救治和疫苗接种等相关防控工作,助推公众获取相关应急知识,彰显应急语言服务价值。
关于应急语言服务人才数据库建设
《答复》指出,教育部启动国家应急语言服务团建设,将人才队伍建设、技术产品研发、规范标准建设、社会宣传教育等列入服务团工作计划,推动相关语言工作者提炼总结相关信息,助力相关部门在突发事件应对中作出理性判断和科学决策;鼓励支持相关高校创新应急语言服务人才培养模式,推动北京外国语大学成立多语言服务中心,指导天津外国语大学成立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培养基地、应急外语服务人才库等,加强应急语言人才培养力度。国家卫生健康委通过指导国家突发急性传染病防控队伍设置队员遴选外语资格、开展外语培训等方式,持续提升队伍应急语言服务能力,在芦山地震、西非埃博拉疫情、菲律宾风灾、尼泊尔地震和东盟演练、中俄演练等国内外重大突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国际卫生应急演练和交流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于应急语言服务资源库建立
《答复》称,应急管理部与自然资源、水利、气象等部门建立灾害综合风险会商研判机制,统筹相关行业(领域)专家资源,开发每日全国及重点地区灾害综合风险监测预警产品,推动综合风险预警产品用语专业性、规范性、准确性。教育部积极推进应急语言服务资源库建设相关工作,指导天津外国语大学成立应急外语服务研究院、应急外语服务多语种语料实验室;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及时组织有关高校、企业、专家积极开展应急语言服务,研制发布《抗击疫情湖北方言通》《疫情防控外语通》等系列语言服务产品,为医护人员、外籍人士等相关群体提供多维度语言服务,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于应急语言服务相关专业和学科建设《答复》称,教育部发布外国语言文学本科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支持高校主动适应国家对外开放战略和“一带一路”建设需求,依法开设外语类本科专业104个、涉及语种101个、专业点3400余个; 引导高校加强相关专业内涵建设,修订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提高相关人才培养能力;推动设立“基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绩效的直觉语言评估模型研究”“现代语言服务行业的术语管理体系研究”等系列课题,并产出相关研究成果。 同时,通过实施一流专业、一流课程建设“双万计划”,认定北京外国语大学、上海外国语大学等高校的翻译专业为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认定浙江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等高校的“英语口译”“翻译有道”“交替传译”等课程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充分挖掘发挥高校在应急语言服务中的优势支撑和平台建设作用。
《答复》指出,下一步,应急管理部将加快推动国家总体应急预案修订,规范预警术语,借助多语种、多方言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减少预警信息覆盖盲区,推动解决预警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难题。 教育部将推进国家应急外语研究智库建设,围绕党和国家应急决策开展攻关研究,推动有关高校开展应急语言服务学术研究、队伍建设、资源建设,建立多语种语料库,加大相关研究成果应用转化力度,丰富应急语言资源储备;推动应急语言科普平台建设,加强相关社会宣传教育。国家卫生健康委将配合相关部门,加强公共卫生外语人才队伍建设,提升突发事件应急语言服务能力。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