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比书店更温暖的地方吗?
发布于 2021-09-27 09:16
独立书店已经成为一道城市景观。自诩文艺青年的诸位,谁没有去过独立书店呢?在这个时代,开一家以纸书为主业的书店,是一件需要极大勇气的事情,但是依然有很多人在默默地坚守。东亚资深出版人金彦镐先生走访了世界上最负盛名的几十家独立书店,并采访了书店人,他们的讲述令人动容。
▽
书店东西 : 世界二十一家独立书店
作者:[韩]金彦镐
即便在电子阅读时代
书店也从未失去他们的价值
来源 | 文景(ID:shijiwenjing2002)
01
老教堂书店
马斯特里赫特,荷兰
建于1294年的这座哥特式建筑,当年是天主教多米尼克教派的教堂,如今变身为全球书客慕名而来的书店。历经八百年风霜的老教堂,书籍在这镌刻着古老光阴的空间绽放必然是充满诗意的,它讲述的必然是神奇的故事。
老教堂书店中,最富有戏剧性的创意是将教堂中央的往日祭坛改为咖啡书吧。这是一张十字架形状的大长桌。人们坐在两旁,沐浴着透过教堂顶部彩色玻璃流泻下来的阳光,悠然地品尝咖啡。咖啡师手中的咖啡散发的芳香,恍惚间好像祭礼时的焚香,依稀传来当年的修士澄澈的祈祷之声。
▲ 托恩·哈马斯
老教堂书店总经理
“和书在一起,和美好向善的人们携手工作,我感到无比幸福。这是我生命中最有价值的时光。我确信:书店会使世界变得美好。”
02
敦特书店
伦敦,英国
有品位的书店,不应像音乐扰攘的超市。书店营造出庄重氛围,读者丝毫感觉不到商业气息。其实这就是敦特书店的高品位战略。在敦特书店,读者几乎感觉不到这个空间内还有店员的存在。初来乍到的外国人,也会跟朋友说:我们在敦特书店见吧。它被媒体评为“伦敦最美书店”,也是全世界爱书人心目中的向往之地。
▲ 布雷特·沃斯滕克罗夫特
敦特书店共同创办人
“甄选高水准的图书,用心上架,让读者容易找到,舒服地拿取浏览。创造让读者享受阅读的环境,这样的书店才是好书店吧?从玻璃天窗洒下来的阳光,也是选择敦特书店的读者应享有的权利。敦特书店不是大型书店,上架图书不能来者不拒,所以选书时必须格外走心。空间有限反倒成了我们的特点。”
03
巴特尔书店
阿尼克,英国
巴特尔书店是目前全欧洲最大的二手书店之一。读者把自己读过的书送到这里,每天到店的二手书多达一百个纸箱。店员们逐一查验读者带过来的这些书,发放交换券。读者用这个交换券交换其他的书。
巴特尔书店的前身是一座火车站。在一百一十八年的风风雨雨中,这座火车站曾经迎送数不清的人和物。如今,它成了书店,无数人经手过、阅读过的古书和二手书云集于此,数不胜数的爱书人追随书籍逡巡而至。变身为书店的火车站,成为书的自由集市,唤出渺远往昔无数生命的哀欢,为生活在当今的我们,提供源源不断的故事。
▲ 戴维·钱皮恩
巴特尔书店老员工
“世上还会有比这里更快乐的地方吗?帮人们找到他们想读的书,介绍书籍,这份工作让我无比快乐。后半辈子能在书店工作,我很幸福。”
04
酷客美食书店
布鲁塞尔,比利时
书店、餐馆与咖啡馆,异彩纷呈的文化、艺术与生活方式,在这里形成一体。步入酷客美食书店,哪怕再矜持的读书人,也无法不让自己发出欢愉的尖叫。
▲ 黛波拉·德里昂
酷客美食书店老板
“书店的书,千篇一律并排插到架上,看着都郁闷。我们想,不必学传统书店的陈列方式,要打破老套路,不管书还是美食,我想让店里卖的所有东西活起来。是的,Being Space,必须是有生命的空间、变化中的空间才行。我们试着打造闻不到商业气息的空间。在这里,人们感到自由自在,像是见到朋友,又像被款待,身心得到了放松,可以随心消磨时间。不管怎样,在书的世界,我们注定会遇上充满热情的人们。”
05
中城学文书店
宾夕法尼亚州,美国
一座废弃多年的剧场重获新生,成了独立书店,通过自己美丽的转身,正不断给整个社区注入新活力。剧场建于20世纪20年代,是宾夕法尼亚州的黑人和白人第一次同场观看电影的场所,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也由此曾是哈利斯堡的地标之一。
▲ 埃里克·帕彭弗塞和凯瑟琳·劳伦斯夫妇
中城学文书店创办者
“起初大家都担心,说你们干嘛冒这么大的风险?然而现在社区大学落户附近,新的美术馆开馆了,重新有了电影院,各类艺术商店、咖啡馆和餐馆相继开张,这一带已经成了许多年轻人喜欢造访的地方。”
“他的藏书比我的更丰富,这是我喜欢他并决定和他结婚的理由。我们都爱上对方的书架,于是说咱们结婚吧!”
06
蒙塔古书坊
马萨诸塞州,美国
这栋房子原来是古老的磨坊,在 1987 年被改造成书店。苏珊接手之后,以她的阅读经验和极其文艺的取向,让书店氛围焕然一新。
苏珊的蒙塔古书坊,同你死我活比拼速度效率的当下出版以及知识生产结构形成鲜明对比。“我们书店不安装空调。”盛夏时节,营业时敞开窗户。风,从溪谷长驱直入。绿林发出寒暄之语,响亮又高亢。溪水潺潺。还传来孩童琅琅的读书声——世上最美的声响。
▲ 苏珊·莎利迪
接手打理蒙塔古书坊者
“悲观主义者谈论世界末日,我不认同他们的观点。因为我知道,依然有那么多人倾注热情编书出书,阅读成了日常习惯。比如您,不也是循着书的指引,千里迢迢从韩国飞来的吗?他们是憧憬理想国、用生命践行理想的一群人。人们问,开书店是不是我的业余爱好——书店是我的生活,蒙塔古书坊是我的人生现场。”
07
麦克纳利·杰克逊书店
纽约,美国
它是一家年轻的书店,但令纽约知识分子以及无数爱书人倾心的事,常在这里发生。
麦克纳利·杰克逊书店是“智识沙龙”, 而且重点打造“世界文化”的概念。平均每周举行六七次不同的主题活动,比如“世界文学之夜”“诗歌之夜”等。书店还邀请国外作家前来演讲,围绕特定人文书籍展开讨论。到店参加这些活动的许多爱书客,因此逐渐变成“世界公民”。
▲ 萨拉·麦克纳利
麦克纳利·杰克逊书店创办人
“在亚马逊,您无法享受购物,也不可能获得社会体验。”
08
蜡笔屋
东京,日本
蜡笔屋,充满孩童的良善纯真气息。在这里,孩子们遨游幻想世界,成年人蓦然驻足,走向美好童心和纯粹的生命怀想。
▲ 落合惠子
蜡笔屋创办人、作家
“小孩儿第一次拿在手上的表达工具,就是蜡笔。大人不是也喜欢蜡笔吗?人人都用自己的色彩,描绘自己的人生。”
“我们进的书,即使卖不出去,也不会返还给出版社。看好的书,我们负责到底,继续销售。大型书店只想卖畅销书,我们不是。如果书的内容有问题,知道畅销也不会进货。好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会长销下去。”
09
北泽书店
东京,日本
北泽书店是东京神保町书店街的英文二手书店,与洋溢着清新气息的新书书店不同,北泽书店隐隐地散发日久醇熟的智慧之香。
▲ 北泽一郎
北泽书店第三代掌门人
“1958年,父亲辞去东京都立大学英国文学系教授的职务,继承家业。如果这个家业不是书店,父亲是不会接过来的。父亲过世后,我把书店接下来了。如果不是书店,我也不会同意继承家业的。”
“我父亲常说:如果想赚大钱,做别的生意好了,不用做书店。他说,好书早晚会有读者,你不甚了解的书,顾客反而很了解,你要时刻做好接待这种顾客的准备。我现在想,祖父和父亲可能都没预料到,书籍文明会转瞬间发生这样一个天翻地覆的变化。在我的祖父和父亲那个年代,他们对书籍的想法无疑是正确的。”
10
荣光图书
釜山,韩国
从五平米到三千三百平米,釜山人心中的文化地标。只要到荣光图书,没有买不到的书。
▲ 金润焕
荣光图书创始人
“拿不出读者要找的书就不叫书店。”
“荣光图书最早的店址,距离现在的荣光图书所在的镇区西面文化路十号大约七十多米,那一带曾经是酒吧街。人们觉得书店开在这个地段,前景堪忧。我却不这么认为:谁规定酒吧的招待就不能读书?”
“向人们推荐好书,是我人生的首个主题,也是最后的目标。”
△
一位资深出版人,也是一位狂热的爱书人,二十年来探访世界最美二十一家独立书店,用镜头和文字记录下用生命践行理想的书店人于历史和现实中鲜为人知的坚守故事。
被跨国企业觊觎空间的的荷兰老教堂书店,被誉为英语世界文学青年的庇护所和乌托邦的法国莎士比亚书店,被BBC评为“世界十大最美书店”的中国先锋书店,专为妇女和儿童服务的日本蜡笔屋……
二十一家独立书店无一不是美好时代的精神写照,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推动我们奋力前行,协助我们找寻心中完整的理想世界。期待一个个独立书店的朴实的经营故事,唤起当下读者对智识的思考,这也是独立书店存在于世的价值和意义。
▽
书店东西 : 世界二十一家独立书店
作者:[韩]金彦镐
梁漱溟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梁漱溟文化思想 | 叶圣陶孙女回忆叶氏文脉 | 柳诒徵先生纪念讲座 | 陈寅恪先生诞辰一百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陈作霖先生逝世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作家张爱玲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林散之、高二适先生纪念讲座 | 钱穆先生逝世三十周年纪念讲座 | 阮玲玉诞辰一百一十周年纪念讲座 | 上官云珠、周璇诞辰一百周年纪念讲座 | 谭延闿逝世九十周年讲座 | 孙中山先生逝世九十五周年纪念论坛 | 王阳明逝世四百九十周年纪念论坛 |
莫砺锋:开山大师兄 | 周文重:国际关系新格局 | 周晓虹:口述历史与生命历程 | 周晓虹:费孝通江村调查与社会科学中国化 | 周晓虹对话钱锁桥 | 周晓虹、张新木、刘成富、蓝江对谈:消费社会的秘密 | 群学君对话舒国治 | 群学君对话叶兆言 | 黄德海、李宏伟、王晴飞、王苏辛、黄孝阳五作家对话 | 孙中兴:什么是理想的爱情 | 杜春媚对话郭海平 | 程章灿:作为诗人与文学史家的胡小石 | 谷岳:我的行走之旅 | 黄盈盈:中国人的性、爱、情 | 金光亿:人类学与文化遗产 | 周志文:人间的孔子 | 严晓星:漫谈金庸 | 周琦:越南法式风情建筑 | 魏定熙:北京大学与现代中国 | 胡翼青:大数据与人类未来 | 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系列高峰论坛 | 毕淑敏读者见面会 | 徐新对话刘成 | 谢宇教授系列演讲 | 王思明:茶叶—中国与世界 | 祁智对话苏芃:关于写作 | 甘满堂:闽台庙会中的傩舞阵头 | 张静:研究思维的逻辑 | 翟学伟:差序格局——贡献、局限与新发展 | 应星:社会学想象力与历史研究 | 吴愈晓:为什么教育竞争愈演愈烈?| 李仁渊:《晚清新媒体与知识人》 | 叶檀读者见面会 | 冯亦同:金陵之美的五个元素 | 华生、王学勤、周晓虹、徐康宁、樊和平对话 |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一期)| 东方人文美学深度研修班(第二期)| 大唐风物,侘寂之美: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一期)| 大唐国宝、千年风物: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二期)| 当颜真卿遇上宫崎骏: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第三期)| 史上最大正仓院与法隆寺宝物展:日本美术馆与博物馆之旅 | 梦回大唐艺术珍品观展会 | 四姝昆曲雅集:罗拉拉、单雯、孙芸、陈薇亦 | 昱德堂藏扬州八怪精品展 | 《南京城市史》系列人文行走活动 | 《格致南京》系列文化活动 | 文心雅韵:中国传统人文美学系列讲演 | “文学写作与美好城市”高峰论坛 | 仰之弥高:二十世纪中国画大家展 | 首届微城市文化论坛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一期:南京运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二期: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三期:文旅融合)|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四期:城南旧事)|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五期:灵谷深松)|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六期:清凉山到石头城)|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七期:从白马公园到明孝陵)|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八期:从玄武门到台城)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九期:从金粟庵到大报恩寺)|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期:从夫子庙到科举博物馆)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一期:从五马渡到达摩洞)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二期:从狮子山到扬子饭店)|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三期:从南朝石刻到栖霞寺)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四期:牛年探春牛首山) | 南京城市文化深度行走(第十五期:中山陵经典纪念建筑) | 从南京到世界:第一届微城市论坛 | 园林版昆曲舞蹈剧场《镜花缘记》| 秋栖霞文学日系列活动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6)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7) | 社会心理学暑期班(2018)| 社会科学经典理论与前沿方法暑期班(2019)| 口述历史与集体记忆研修班(2020)| 中国研究:历史观照与社会学想象力学术研讨会 | 中国社会学:从本土化尝试到主体性建构——纪念中国社会学重建40周年学术研讨会 | 第一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8) | 第二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19)| 长三角论坛2019新春学术雅集 | 第三届长三角社会学论坛(2020)|
新书分享会 | 经典品读会
《金陵刻经处》| 《生活的逻辑:城市日常世界中的民国知识人(1927-1937)》|《谢辰生口述》 | 《袍哥》| 《年羹尧之死》| 《朵云封事》|《两性》|《放下心中的尺子——庄子哲学50讲》|《东课楼经变》| 《旧影新说明孝陵》| 《光与真的旅途》| 《悲伤的力量》| 《永远无法返乡的人》| 《书事》 | 《情感教育》 | 《百年孤独》 | 《面具与乌托邦》 | 《传奇中的大唐》 | 《理解媒介》| 《单向度的人》| 《陪京首善》| 《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 | 《诗经》| 《霓虹灯外》 | 《植物塑造的人类史》 | 《茶馆:成都的公共生活和微观世界》 |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