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的种姓制度到底是个什么“鬼东西”

发布于 2021-09-28 15:12

熟悉印度的朋友大概都知道这么一个词“种姓制度”。
印度种姓制度源于印度教,又称瓦尔纳制度,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相当于从我国古代的周朝到现在。其内容大体如下;
第一等级——婆罗门(Brahman):掌管宗教文化权利的祭祀阶层,享有崇高地位;
第二等级——刹帝利(Ksatriya):掌握行政军权的武士阶层,包括“王”在内;
第三等级——吠舍(Vaisya):一般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但多数人没有政治权利,它和前两个瓦尔那属于再生族,是社会生产的主体;
第四等级——首陀罗(Sudra):从事各种低贱职业,包括渔猎、重体力劳动等,是非再生族,不享有任何政治权利。
社会地位取决于他的家庭出身,严格按照血统世代保持不变。各种姓之间原则上不能通婚,法律地位也不平等。后来由于人种增加,规定种姓之间可通婚,但只准顺婚,反之,逆婚所生子女叫贱民,排斥在四个种姓之外,地位比首陀罗还低。高种性的男人能娶轻种性的女子,就是顺婚,反之就是叛婚。
直到1947年印度独立以后,印度才从法律上废除了种姓制度,印度宪法文规定不准阶级歧视,但“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种姓制度在印度社会中盛行3000多年,早已经融入到印度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方方面面,可谓是深入骨髓,想清除它绝非一日之功。
现如今,种姓制度在明文规定上是没有了,但它今天的印度社会特别是印度农村仍然保留着巨大的影响,印度广大农民依然对种姓制度奉若瑰宝,一举一动亦受其影响。另外政治上的影响力也不容小觑,种姓层级最高的婆罗门不及印度总人口的4%,却占有全国七成的司法权及接近半数的国会席次。就算在天灾时,底层人民也饱受歧视,得不到最基本的援助。
其实中国周代实行的分封制,与种姓制度也有几分相似,也是等级森严,强调血缘,简言之就是“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的儿子会打洞”。但是中国很幸运,在2000年前就有一个叫陈胜的底层公务员喊出了“王侯将相宁有种”这样的名言,他和另一个叫吴广的人共同带领着900多最底层的人民(是谓陈胜吴广起义)第一次把那些贵族虚伪的外衣扒得精光,老百姓才恍然大悟,原来这帮装神弄鬼的贵族老爷也不过如此。可惜印度印度直到现在也没有出现他们的陈胜。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