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集粹 | 城市广场设计要点

发布于 2021-01-09 02:22

城市广场,有着“城市客厅”的美誉。广场是典型的公共开放空间,城市居民特定环境活动开展的地方。一般位于城市道路的交汇处、空间结构的转换处以及城市或片区的中心位置。作为城市或片区的核心空间,广场应该充分现其精神内涵和形象特征。

 

广场设计规范:

 

城市广场按其性质、用途及在道路网中的地位分为公共活动广场、集散广场、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与商业广场等五类。有些广场兼有多种功能。

 

应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性质、功能和用地范围,结合交通特征、地形、自然环境等进行广场设计,并处理好与毗连道路及主要建筑物出入口的衔接,以及和四周建筑物协调,注意广场的艺术风貌。

 

广场应按人流、车流分离的原则,布置分隔、导流等设施,并采用交通标志与标线指示行车方向、停车场地、步行活动区。

 

各类广场的功能与设计要求

 

公共活动广场

 

公共活动广场主要供居民文化休息活动。有集会功能时,应按集会的人数计算需用场地,并对大量人流迅速集散的交通组织以及与其相适应的各类车辆停放场地进行合理布置和设计。

 

第一大道水广场

 

SCAPE工作室设计的“第一大道水广场(First Avenue Water Plaza)”既是一个活跃的公共空间,也是一个功能性的水过滤系统。水广场位于Copper大厦停车场上方,为应对多种类型的降雨,利用分层集水系统激活广场。

 

 

设计的中心是一个简洁的喷泉,形成了一个波光粼粼的水面,可以为小空间降温,还能降低来自于旁边高速公路的噪音,形成一个降噪屏障。

 

 

周围岩石衬砌起来的洼地可以收集广场上的雨水,营造出一种植被环绕的感觉。在暴雨情况下,这些洼地与广场和停车场结构之间的地下蓄水系统相结合,在将水分流到东河之前就将雨水收集起来。一旦发生洪涝,水广场景观与折叠式防洪墙相结合,用以保护新建筑免受洪涝的侵袭。该场地可直接应对暴雨和沿海洪水带来的威胁,同时还是市民们休闲娱乐的开放场所。

 

 

 

 

 

集散广场

 

集散广场应根据高峰时间人流和车辆的多少、公共建筑物主要出入口的位置,结合地形,合理布置车辆与人群的进出通道、停车场地、步行活动地带等。

 

飞机场、港口码头、铁路车站与长途汽车站等站前广场应与市内公共汽车、电车、地下铁道的站点布置统一规划,组织交通,使人流、客货运车流的通路分开,行人活动区与车辆通行区分开,离站、到站的车流分开。必要时,设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大型体育馆(场)、展览馆、博物馆、公园及大型影(剧)院门前广场应结合周围道路进出口,采取适当措施引导车辆、行人集散。

 

梅赫伦内河游船码头广场

 

梅赫伦又一次成为了一座水滨城市,近年来,内城已经有七条运河重新开放,这是对河流的一种新的赞赏。最近,被埋藏了40多年的Binnendijle(位于比利时梅赫伦市)开始走入城市景观的大众视野之中。2013年,De Vlaamse Waterweg NV(佛兰德水道管理者)和梅赫伦市政府携手合作,一起实现了对该场地的改造设计。场地以前是一个大型停车场,位于城市环线、轨道和托马斯莫尔学院(Thomas More college)的两栋建筑之间,这片未得到充分利用的地块现在已经变成了市中心最受欢迎的聚会场所之一。

 

 

OMGEVING的设计方案侧重于当地日常的和多样化的体验。绿色开阔且坡度平缓的河岸旁是混凝土广场,改造后的Zandpoortvest和重新开放的Dijle小径成为了连接植物园和Mechels Broek自然保护区之间的绿色纽带,木制码头是观光游船的停靠点和开展亲水休闲活动的新场所。

 

 

Binnendijle广场的北侧,直立挺拔的树木为旁边大学校园前的入口广场增添了第三个维度的空间,为广场提供了一处阴凉地。广场铺装采用花岗岩石砖,沿着河道通向一个较低的平台,两侧有硬质台阶。沿河的长条台阶同时也是具有吸引力的座椅,与绿色斜坡、郁郁葱葱的生态河岸和木制码头相接。

 

 

在材料方面选择了高质量的、坚固的材料,既有硬质材料(如天然石材)也有软质材料(如木材),宽阔的石阶经过精心设计,将木质座椅和楼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这得益于不同天然石材其独特的技术细节。

 

 

植物设计方面,硬质路面以垂直方向上的绿色为主色调,并沿着河道形成连续的绿色驳岸。北侧的生态岸线种植了各种色彩丰富的水生植物和沼泽植被,以防止水位侵蚀。有三棵冬椴树(Tilia cordata 'Greenspire')位于大学校园前广场,一棵桤木(Alnus x spaethii)位于低层平台,还有一棵沿地区环路种植的刺槐(Robinia spp)。

 

项目正式开放后,Zandpoortvest成为一个新的热点场所,也是梅赫伦市民最喜欢去的一个地方。新学年开始,托马斯莫尔学院的学生显然很享受这个新的公共空间。多亏了新建的水上码头,到梅赫伦市的游客可以乘船去市中心,这将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发展。骑自行车的人沿着Dijle小径会不由自主地停下来,在这个新公共空间的台阶上放松身心,眺望新的城市自然景观。

 

 

 

 

交通广场

 

交通广场包括桥头广场、环形交通广场等,应处理好广场与所衔接道路的交通,合理确定交通组织方式和广场平面布置,减少不同流向人车的相互干扰,必要时设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科学馆周围的公共广场

 

SCAPE与ENNEAD建筑师合作,重新设计了纽约皇后区标志性和历史悠久的科学馆周围的25,000平方英尺的公共广场。科学馆是为1964年的纽约世贸会在法拉盛草原 - 科罗纳公园建造的。在其原始设计中,露台由包含大都会三面的水景特征组成。

新的愿景和多用途设计采用起伏的种植者反映建筑物的特征几何,并为不同的活动策划性地划分空间,塑造小型教育和聚会机会。这些种植者还在土地上升和下降时,为空间提供不同程度的筛选,增加了露台景观的视觉兴趣和隐私。种植者利用下面废弃的喷泉,以增加土壤深度,促进树木和植物的健康和长寿。

 

纪念性广场

 

纪念性广场应以纪念性建筑物为主体,结合地形布置绿化与供瞻仰、游览活动的铺装场地。为保持环境安静,应另辟停车场地,避免导入车流。

 

 

通往天堂的设计—美国911纪念广场

2001年9月11日一个让本世纪人铭记的日子。

 

911灾后的遗址重建经过好些年的坎坷最终落成,作为城市历史上悲痛的一笔,纪念馆时刻给予所有活着的人一个情感寄托……

 

911国殇纪念中心向世人展示的不仅是纽约坚强的内心,更是一个伟大城市不朽的品格。这里或许不是旅行乐园,但却是一个充满感动和怀念的圣地。”在国殇日当天,位于纽约曼哈顿下城区的911纪念中心网站首页中醒目的填上了这样的一句话。

 

 

 

 

 

 

2004年1月,以色列建筑师迈克·阿拉德(Michael Arad)的作品'倒影缺失'(Reflecting Absence)从63个国家的5000多份设计图中脱颖而出的,设计方案获得了由艺术家、遇难者家属、政府代表和当地市民共13人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的最终认可,正如911国家纪念馆馆长乔·丹尼尔斯所形容的:'这个纪念馆会让人感到强烈的震撼,因为这种虚空和失去的感觉就是当年经历过这起事件的人们的真实感受。当然,它也象征着两栋大楼的消失,是人们看到这种场景时内心感受的一种体现。在这一天,有近三千名无辜者不幸遇难,因此,能够对这一点有所反映的设计应该会让人印象深刻。

 

后来景观设计师彼得·沃克和配合建筑师戴维斯·邦德也加入到了合作团队之中。

 

建筑的初衷被确定为,尊重这一损失惨重的地方,尊重所有灾难中活下来的人,尊重所有冒着生命危险拯救他人的人,尊重所有在最黑暗时刻给予支持的人。这一切,'让我们再一次尊重生命,坚定维护自由的决心,激发我们结束仇恨,无知和偏执。'

 

当第一次见到这个建筑方案时,相信很多人就沉默了,唤起了人们心底的共同情感。他用无国界的情感融入到了建筑中,2道直射向天空的光芒胜过了任何建筑形态的千言万语,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在此处一点不为过,带去的是人们的思念,带回的是祝福,就像建立起的是沟通的桥梁。

 

水池外围刻着在纽约市、宾夕法尼亚州、五角大楼以及1993年世贸爆炸袭击中丧生的遇难者的名字。瀑布池周围还种有225棵树,包括一棵在'911'事件中幸存下来的梨树,如今,它生长在一片白橡树林之中(橡树是美国的国树),庄重的氛围让人强烈感受到对逝者的怀念和重生的希望。

 

沃克表示:园林必须让空旷的力量显得更为强大,同时为参观者、曼哈顿下城居民和上班族提供一种公园氛围;虽然园林设计听起来很简单,实现起来却极具挑战性。'作为一个景观设计师,我的原则是用最少的元素办最多的事。'他挑选了枫树、洋槐、菩提树、栎树、香枫等多个品种的成材大树,秋天一到它们将为地下纪念馆撑开一把金色和褐色交织的大伞;春天来临时,这些树木又会相继诞生新的枝叶。树木传达的力量、安静、生与死的紧邻关系、变化和持久,与下纪念馆一脉相承。

 

实化为虚,那看似虚无又有实质意义的光线随着那些人们一起去往另一个地方,好似不曾离去只是睡去,死亡并不意味着离开,再见也不是永别。许多遇难者家人们纷纷赶到这巨型水池旁,祭奠逝去的亲人,有人还会在他们的名字上插一朵白色或者黄色玫瑰,或是美国国旗,以表无尽的哀思。

 

商业广场

 

商业广场应以人行活动为主,合理布置商业贸易建筑、人流活动区。广场的人流进出口应与周围公共交通站协调,合理解决人流与车流的干扰。

 

香港太古坊港岛东中心广场

 

港岛东中心由太古地产发展及持有,是一座楼高300米的商业塔楼,位于香港鲗鱼涌太古坊。其总建筑面积约为14万平方米,占地4公顷,整栋大厦共有68层及2层地库停车场,37及38楼设有一个双层空中大堂,太古地产的总部就设立在这座建筑的64层,整个项目完工于2008年。

 

由哈格里夫斯事务所执笔设计的港岛东中心是一个复合型的城市广场,它将其周边的公共开放空间、可容纳15000名雇员的商业塔楼、为其服务的交通流线,以及附近将近5万名住户的高密度开放性住宅区完美的融合成统一的整体。

 

三个大小相当的梯形草坪依地势逐级的向塔楼地库顶板区域抬高,每个草坪区域本身都通过多级台阶结合种植台地和富有视觉冲击力的跌水设计与下层广场空间形成空间的串接。

 

这个富有灵活性的设计创造了一系列的开放空间:每个草坪区域当中的种植也有所不同,各自通过不同种类的当地乔木形成片区间的区分;地库顶板上的塔楼入口广场区域设计了一组有趣的可随着音乐旋转灯柱组合, 以及倒映在梯形镜面浅水池中的阵列式波光喷泉,这些互动性的景观元素可以在特定的时间或者节日期间通过电脑程序的控制达到需要的效果。

 

大面积公园式布置的线性台地草坪结合跌水涌泉为在办公塔楼里工作的人们提供了安静的休憩场所,也成为从办公塔楼到达周边住宅区域的过渡空间。

 

广场以阶梯式结构为基础,不规则的菱形形状与台阶,丰富了广场的地形

 

在新办公塔楼主入口落客区的外侧,哈格里夫斯设计了一个相当独特的喷水式水景雕塑,做为整个项目的点睛之笔,它从整体上看是一个巨大的蛋形嵌在地面上,外表面采用黑色光面的花岗岩,但从垂直方向上被切割成6个独立的组件,每个单独的组件之间间隔300~400mm的空隙,当水景打开时,白色的高压水柱从组件间横向的喷水而出,将整个形状填补完整。

 

广场的所有设计都包含了精心考究的细节,独特的弧形硬木长凳会在夜幕降临的时候从内部渗透出优雅的灯光。这些亲人尺度的细节设计一方面增强了人们与景观的互动,也展示出哈格里夫斯事务所的设计功力,将商业广场与城市开放性住宅区域的景观融为一个灵活多变的整体,充分体现出港岛东中心作为区域地标建筑的品质和前瞻性。

 

花岗岩长凳的尽端巧妙的悬挑于地面,并暗藏LED灯从悬挑的部分向地面打光

 

颜色绚烂,颇具童趣的雕像

 

广场设计最后还要注意:

 在广场通道与道路衔接的出入口处,应满足行车视距要求。

 

广场竖向设计应根据平面布置、地形、土方工程、地下管线、广场上主要建筑物标高、周围道路标高与排水要求等进行,并考虑广场整体布置的美观。

 

广场排水应考虑广场地形的坡向、面积大小、相连接道路的排水设施,采用单向或多向排水。

 

广场设计坡度,平原地区应小于或等于1%,最小为0.3%;丘陵和山区应小于或等于3%。地形困难时,可建成阶梯式广场。与广场相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寒冷地区不应大于6%,但在出入口处应设置纵坡度小于或等于2%的缓坡段。

 

(文章转自拾光景观,仅供学习交流,如图文资源侵犯您权益,请及时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第一时间做出处理)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