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水平起伏不定的——沈嘉宏

发布于 2021-01-10 23:47




在中国邮政邮资票品设计部,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专职邮票设计师”中,沈嘉宏的设计水平属于起伏不定。
今天他的新作——《中国人民警察节》发行,就借此机会,聊聊他的设计作品。

沈嘉宏是四川乐山人,从2003年开始进入邮资票品设计部,从2009年开始设计邮票,截止到《中国人民警察节》邮票为止,先后有《中国2010上海世博会开幕》、《中国银行》、《感恩母亲》等十五套邮票问世

▲2010-10《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纪念》邮票

他设计的邮票作品主要集中在“纪票”或“纪票特发”之上,先后涉及了世博会、奥运会、亚运会、冬奥会、护士节、母亲节、丰收节、警察节等大型社会热点题材。

▲2012-2《中国银行》邮票

▲2012-17《第三十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邮票

▲2013-11《感恩母亲》邮票

设计的邮票作品,绝大部分是采用现有素材,进行电脑设计。其中不乏如《中国银行》、《感恩母亲》等设计感很强的邮票作品,但同时也有很多邮票却能让人大跌眼镜的作品:

▲2013-2《海洋石油》邮票

▲2013-28《世界审计组织第二十一届大会》邮票

▲2018-12《全国助残日》邮票

▲2018-27《中国农民丰收节》邮票

▲2018-32《北京2022年冬奥会-雪上项目》邮票

主要可以看到沈嘉宏先后设计的作品,整体精修度不高,换言之就是不够耐看,整体观感就是相当“凑合”。最经典的代表就是“世博开幕”,本身是素材的堆砌,鉴于邮票画面很小,其下方的“世博轴”建筑的阴影就应该适当取消,结果却被完整保留,导致整体线条过多,整体观感很差。

其次,其很多设计的创意不错,但是其素材选择,很多都存在角度问题。如《海洋石油》水面风平浪静,没有丝毫海洋样貌;“雪上项目”人物双腿如圆规一般,没有任何的力量之感;而“哈工大”邮票上建筑——主楼:

▲2020-13《哈尔滨工业大学建校一百周年》邮票

可以看到“哈尔滨工业大学”是镶嵌在主楼外伸的“雨搭”之上,但是在邮票没有下发建筑,却给人感觉这是一块远离建筑的“纪念碑”。

而2012年为丹麦设计的《安徒生童话》邮票,这个邮票设计的真不想承认是中国设计师设计的。因为选择《夜莺》这个故事,所以丹麦方面希望找到中国设计师去设计。结果邮票画面中,中国帝王的形象却保留西方对中国的刻板印象——小眼睛,吊眼角。

最后发现,其设计水平尚可的,基本都是和他人合作作品,要是自己独立完成的,就完全属于“听天由命”了。

来源:网络

整理:8090集邮

欢迎转载,注明出处

点分享

点收藏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