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到底是公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
发布于 2021-10-06 18:00
华为到底是公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
盛兴瑞
很多人一直在问,华为到底是公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特别是一些民众,都在等着我们的政治经济学家们给个答案,他们好决定是拥护华为,还是跟着一些人反对华为。我在这里可以给大家自豪地宣告,华为是公有企业,不过还不是稳定的公有企业。
1
什么是公有?公有就是谁都不能拥有,由大家共享。什么样的东西需要公有?那些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公有性质的公共资源。什么是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公有性质的公共资源?就是谁私有了必然对其他人形成负外部性,可以形成自然垄断和垄断投机的资源。
我们明白了什么是公有和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公有性质的公共资源,就可以进一步讨论什么是公有、私有了。对于公有和私有,必须从两个层面和两个维度上去分析。从层面上分析,一个是从产权上去分析,一个是从使用权上去分析。从维度上去分析,一个是现实维度,一个是认识维度。因此,就会有四种不同的公有和私有。
一个是产权上的现实,一个是产权上的认识,一个是使用权上的现实,另一个就是使用权上的认识。在当今世界,从产权上的现实分析,是存在着公有和私有的。比如公海和领海,就是典型的公有和私有概念。从产权上的认识分析,由于霸权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存在,实际上已经没有公有资源,只有私有资源。即便是公海,也不是谁想走就能走的。
从使用权的现实上分析,尽管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私有的,但也还是存在着公有,在特殊时期和特殊组织内,就可能存在着公有。比如毛泽东时代的军事共产主义模式,再比如现在华为虚拟股权下的共享模式。华为在产权上是一个私有企业,但在使用权上却是一个公有企业,也就是说华为公司的使用权是向全社会,特别是向全体员工开放共享,谁有能力使用都可以进入华为,去使用华为的资源为国家、社会及个人创造财富。
但从使用权的认识上看,还是不存在公有的,因为直到今天人们并没有看到使用权公有的意义。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现实上,资源属于谁,谁就会拥有使用权,而且这样的权利不仅受法律保护,还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甚至我们的经济法学家还会继续延伸给你细分,形成所谓的产权、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等等。再加上什么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区分,看似好像做了很深入细致的研究,实际上最后都要落实到产权上,而不会去根据资源的形成和属性去进行分析,从人们需要的本质上去进行分析。
2
实际上,在权属上,任何客观存在的物质都有两个属性,一个是所有权,一个是使用权。而决定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是人们的需要。不需要的东西既不会去占有,也不会去使用。而需要的东西首先一定是先去占有,然后才是使用,再然后才会延伸出收益和处置等一系列权属及问题。所以,人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占有,其次要解决的才是需要下的使用。当一个物质归你所有,你又可以自己使用,而不需要别人来帮你使用的时候,自然别人是没有权力和你一起享用的。但当你需要别人和你一起使用的时候,那就必然要构成共享问题。
那么,什么样的东西会构成共享?就是上面说的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公有性质的公共资源。一个是这个资源具有自然垄断属性,一个是离开了和别人共享其占有就没有意义。比如一块土地,当你占有后,别人就不能再去拥有它,你可以利用这块土地的自然垄断属性来进行各种投机。当然,你也可以把这块土地开放给所有人,和所有人共享。再有,你创办一个企业,就必然要拿出这个企业和其他人共享,否则你自己占有就没有意义。既不能形成产能,也不会给你带来收益,还会形成经济上的损失。当然,你也可以利用这个企业去进行垄断投机,借机来剥削掠夺劳动者。
这就在同样的私人占有下形成了两种不同的使用权概念,一个是私人占有下垄断投机的概念,一个是私人占有下开放共享的概念。如果能够延伸发展,就会形成两种不同的所有制概念,也就是传统农业社会的私有制概念,和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的公有制概念。在传统农业社会,由于劳动生产率水平比较低,特别是社会分工程度比较低,对于所有资源来说,都可以通过私人占有、自己使用、雇佣劳动、垄断分封的方式来占有和使用资源,也就是通过私有制的方式来占有和使用资源,进而实现对劳动者的剥削掠夺。也就形不成现实意义上的具有自然垄断属性的公有性质的公共资源,只有理论意义上的公共资源,包括人权和社会公权力,都可以是私有资源。
3
但到了工业社会,由于社会的高度分工,再使用这样的私有制方式就很难适应工业社会的发展需要,必须要创新制度结构模式,也就是创造政治模式和创新治理模式,才能适应高度社会分工这个现实。于是,人们就有了一种对使用权共享按劳分配的需求,也就是对公有制的需求。如果继续使用私有制模式来进行治理,就必然要大量淘汰人口,在人类的生存繁衍上必然形成道德伦理和现实需求上的冲突。也会形成一个发展悖论,也就是越发展越不需要人,也就越没人,越排斥人。如果使用使用权公有共享按劳分配的公有制模式来进行治理,就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个冲突和悖论。
于是,像马克思这样的先哲就想到了,要用公有制来解决人类进入到工业社会以后所出现的这个矛盾和悖论。当然,他们首先看到的也还是所有权的问题,是革命和造反的问题,也就是夺权的问题,是剥夺的问题。对不对?肯定对。不进行夺权,不进行剥夺,想改变制度结构模式,想建立公有制,想在使用权上让那些占有者和统治者和最广大的劳动者共享,就一定是不可能的。因为不论从现实上去看,还是从认识上,也就是从文化上去看,他们都无法接受你去和他共享他所占有的资源。所以,尽管在认识上和理论上可以实现占有权和使用权分离,实现使用权的共享,但在现实上还是需要一场社会革命才能实现。
实际上如果我们真正去看马克思对公有制的设想,尽管还是局限在所有权和产权上,但他也认识到现实问题的存在。那就是要想实现公有制,就必须是一种天下大同,也就是把国家消灭后的一种公有共享局面。所以,他的共产主义就一定是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而不会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组织的共产主义。但如果我们从使用权上去认识,就会发现,共产主义不仅一直存在,而且可以在一个国家、一个地区,乃至一个组织,甚至早已经在一个家庭就存在。而且一直是通过使用权的公有共享向着他说的这个理想状态演化着,只是受传统私有制的干扰,人们并没有看到,或者没有引起重视,没有使这样的公有共享变成一种制度结构模式而已。
4
在传统的农业社会,包括工业时代的资本主义社会,不论是所有权的所谓国有和集体所有下的公有,还是使用权的公有共享,都是不可能实现的,最后都要走向私有。甚至包括在农业社会已经形成了公有共享意识,人们一直在争取的人权、土地、社会公权力公有等,也还是无法实现国有和集体所有,也就无法实现使用权的公有共享。人们该被资本奴役还是要被资本奴役,该占有土地还是要占有土地,该利用社会公权力为私有垄断投机的资产阶级服务还是要为资产阶级服务。你要是敢提出公有共享,哪怕是使用权的公有共享,比如八小时工作这样的权力,都可能被社会所否定,甚至是被法律所禁止。
如果通过社会革命首先实现政权保护,就不一样了。我们看华为,表面上看还是传统的法人治理模式,有投资人,有股东,有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但实际上投资人和股东都是虚拟的,法人治理结构通过开放使用权,变成了机制化的民主治理结构。而分配也不再是传统企业的所谓按要素分配,更多强调的是按劳分配。因为他的股权实际上是跟随着劳动走的,而不是传统企业的劳动跟着股权走。正是由于他脱胎于传统的法人治理结构,而且外在形式也还是法人治理结构,才导致人们不去深入研究,是看不到他的本质改变。甚至华为内部人,包括任正非本人也不知道,或者知道了不去说,使得人们一直以为华为就是传统的投资人垄断分封的传统企业,所形成的强大竞争力都来自任正非的个人能力和魅力。
5
如果我们深入研究华为,其所谓的股权实际上是虚拟的,而且越往后发展越是往虚拟上转移。比如,一开始是全员购买股份,到后来就变成了虚拟股权,也就开始往使用权开放,按劳分配上去进行演化。这里面存着着两个问题,一个是所有权的权益问题,另一个就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关系问题,也就是劳动的关系问题。不管多少,只要任正非还保留有股权,并具有否决权,实际上就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马克思设计的真正的公有制企业。如果任正非没有了股权,那么任正非就可能丧失权益,这是任何一个企业主都无法接受的。这就是人们还看不懂华为到底是私有企业还是公有企业的根本原因所在。因为华为到现在并没有真正完成从私有制向公有制的转化定型。
所以,对于华为来说,从结构上看,还是一个私有制企业。但从实际上的操作来说,已经是一个公有制企业了。这是一些人看了华为之后,认为自己学不来,甚至认为华为是一个特例,是世界上仅有,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特例,不具复制和推广价值的根本原因。也就是说,华为不是一个在科学的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指导下去进行构筑的企业,而是由任正非带领华为人去摸索着建立的企业,而且这样的摸索还处于从私有制向公有制转化的过程中,也就导致人们必然会看不懂。而实际上华为也不是一个稳定结构,在任正非之后必然会有各种演化在等着华为,甚至在大环境下很可能向传统的法人治理模式倒退,也就使得华为更具灰度而让人看不懂了。
如果我们根据科学的理论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结合工业社会高度社会分工的发展需要,从使用权公有共享的角度去分析,在所有权一定的情况下,只要能够实现使用权的公有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建立机制去规范公有共享,实际上就可以建立一个所有权一定基础上的使用权公有共享按劳分配的制度结构,也就是把人与人的关系规范在使用权和劳动上,规范在使用权公有共享按劳分配上。这个时候,也就等于实现了马克思设想的消灭奴役,也就是消灭垄断投机、剥削掠夺的目的,实现了解放劳动和自由民主,使我们的制度结构设计符合了工业社会劳动分工的需要,可以根据使用权的公有共享建立起公有制,并且使这样的公有制具有科学的可复制和可检验效用。
6
美国作为老牌的帝国主义、资本主义和殖民主义国家,面对华为在中国所进行的制度结构创新很焦躁。因为他们对中国的发展一方面进行着主导,另一方面又有着担忧。毕竟中国是一个大国,如果真的发展起来了,那就是美国天然的敌人,这是由他们所具有的文化和所信奉的农业社会的私有制决定的。因此,他们焦躁的不是中国按照他们给中国设定的路线去发展,而是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后会甩开美国走自己的路。虽然美国很自信中国要走回头路不仅不可能,也走不通,但他们更怕中国出现新的制度结构创新,那是美国无法接受,也无法应对的。而华为就是在美国的焦躁和担心下,在制度结构上进行了创新。使用权共享,不上市,一方面改变了法人治理结构,另一方面绕开了垄断投机资本,且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实现了高速发展。尽管我们自己还没有看到华为的创新意义,但焦躁敏感的美国人一定是看到或感受到了。
因此,对于华为这个不走寻常路的怪物,从传统的私有制和法人治理结构上来说,就是离经叛道的异类,是必须要铲除的。传统的投机政客们是一定不知道怎么下手的,直接打压违背了他们的自由市场和自由民主原则,不打压肯定无法使美国的真正统治者——金融垄断投机资本满意。但对于不受传统政治规矩约束的特朗普这样的商人来说,对于美国的政治制度来说,可能看起来就很简单,软的不行就来硬的,干一票成了就解决问题,不成就让特朗普承担责任下台带走好了。特朗普也以为断了华为的商业渠道就可以致华为于死地,再加上政治绑架,不怕你不低头。可惜一个是美国已经没有那么大的力量,另一个就是美国多数人也未必能够接受像特朗普这样的保守和蛮干,也就有了只给他四年时间就让他灰溜溜下台的结果。尽管特朗普很不甘心,实际上他不仅不懂华为,也不懂今天的社会,不过是一个愚蠢保守还傲慢粗暴的大独裁者而已,只会让美国继续倒退,加速中美之间的对立和对抗,不会帮助美国解决任何问题。
他不懂,对付公有制,最好的办法就是通过文化的渗透来进行瓦解。因为对于公有制来说,毕竟是一个新东西,人们还不能完全掌握。特别是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绝大多数人更无法认识和理解。你要和它对抗,它就越发强硬,也就会越发体现出公有制的优越性,最后导致公有制的建立和强大。你如果不去动它,和它保持一个距离,任由它自然演化,如果不能从所有权跳出而转向使用权公有,最后走入稳定的结构,就一定会走向所有权国有和集体所有的官僚化模式而自然垮塌,这是苏联等一些所谓的社会主义国家最后瞬间崩塌的根本原因。公有制的力量是很大的,因为它适应工业社会的发展需要,但人们对公有制的认识还很少、很偏激,还局限在所有权上,这是美国人看到了问题但不知道问题在哪,担心华为最后真的把公有制在中国搞成,而不得不急着对华为进行剿杀的根本原因。
7
包括任正非本人也感到很委屈,他不会认为他在搞公有制,或者说不承认自己在搞公有制,而是学着英国美国的样子在做企业。甚至内部机制都是花几个亿从美国买来的,也看不到自己在治理结构上的改变,一直想利用所谓的灰度来掩盖自己,最后导致美国对他进行围剿。甚至绑架了他的女儿,他也不认为针对美国他做错了什么,还想利用现有的体制机制走法律途径去解决问题,幻想着美国能够像他想象的那样有一天觉醒,承认搞错了他这个强大的学生,最后能够放了他。尽管在意志上很强硬,不认输也不认错,甚至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但在认识上还是很灰色的。不知道真正能够救他们父女的,还是强大的红色中国。因为他已经给自己的企业改变了颜色,涂上了红色,只有红色的中国才能救他们,也只有红色的中国一定会去救他们。
所以,不管华为现在在形式上是什么结构,也不管任正非把自己和华为拼命涂上什么灰色,不管那些西方政治经济学家怎么对华为进行解释,更不管百姓怎么认识华为,实际上华为已经具有了他本身的色彩,那就是红色,也就是使用权公有共享按劳分配的公有制特色。因为华为真正实现了使用权的公有共享,在企业内部建立了公有制和民主制。而且任正非一直在坚守他的公有制和民主制,他知道如果华为放弃了公有制和民主制,放弃华为企业资源的公有共享按劳分配,让华为上市,交给大股东,就必然会导致华为走向崩溃,也就注定了华为已经出现了和其它企业所具有的本质性改变。正是他的这样一个坚守,他的意志上的这样一个强硬,感动了红色中国,也才有了国家的出手相救。
既然已经是红色的,已经是公有制的,那么能够救华为的就只能是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中国。也只有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中国能够救华为,救他们父女。孟晚舟这次回来的过程中,三次讲话和发文都在说中国红,我不知道是一种觉醒,还是一种笃定,更不知道她说的中国红指的是什么,但可以肯定的是,对党和政府不离不弃、始终如一去进行营救是非常感谢的,也为她能够被救而感到幸运,这实际上也说明了华为的红色色彩。如果不是,美国不会绑架她,中国也不会全力去营救她,因为这既不是法律问题,也不是经济问题,更不是什么技术问题,而是政治问题。这背后的政治意义和所有制色彩,是两个大国的高层都能够看得到的。
8
所以,不要再问华为是公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华为肯定是公有企业,确切地说是公有制企业。需要解决的是华为这个公有制企业怎么定型,怎么在理论上去进行解释和设计,使得华为这个实际上的公有制企业更具稳定性和合理性,进而使华为具有可复制和可检验的科学性,使得人们都可以效仿和学习。就像只要有了一定的物理学和建筑学知识,大家都可以根据设计和图纸复制建造高楼大厦一样,不仅使中国高楼大厦林立,还可以使真正的公有制企业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遍地开花,使社会主义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得以实现,在深化改革中脱颖而出。
华为已经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企业治理结构探索上走在了理论的前面,创造了华为经验和华为模式。这就需要我们的理论界能够跟上,去总结华为的经验,发展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特别是创新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来解释华为现象和华为模式。并对华为进行理论复盘和理论设计,把华为的经验和模式理论化和实用化,使得华为的经验和模式真正做到可复制、可检验,使华为本身根据科学设计走向定型,使其它企业可以根据这个理论设计去进行复制,使中国在社会主义强国建设中探索出一条真正科学的公有制道路,来实现适应工业社会发展需要的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引领人类社会率先进入工业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最后,还是要给大家广告一下,不感兴趣的可以不看。由我们河南复兴经济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的,建立在创新解释的新的劳动价值论下的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已经趋于完善。只是还不便公开发表,正在进行相关的应用成果转化,并开发出了一些比较成熟的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应用成果。比如,我们开发了“复兴企业治理模式”、“复兴社会治理模式”、“复兴乡村治理模式”等治理结构设计成果,开发了“公有民租的房地产制度模式”和“公有收入取代税收的新财政模式”等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应用成果。
对于创新的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理论,及转化的应用成果,欢迎感兴趣的朋友们和我们联系,提出你们在从事经济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我们来共同协商寻求解决。我们也欢迎在大学和科研单位从事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研究的朋友,和我们联系,进行学术上的交流,共同实现经济学和政治经济学上的理论创新,为改革开放取得成功贡献我们的智慧。为经济学的伟大复兴,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
2021年10月6日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