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默沙东Molnupiravir胶囊即将上市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发布于 2021-10-06 20:33

10月1日,美国药企默沙东(又叫默克)等企业宣布,一款抗病毒口服药物Molnupiravir表现优良。三期试验的中期分析表明,这款药能够令新冠患者住院或死亡的风险降低50%左右。

值得注意的是,这款小分子特效药和瑞德西伟不同的是,刚刚通过三期临床,数据如下:

效果方面:住院或死亡风险降低了约 50%,包含重症和基础病患者。

安全方面:药物相关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分别为 12% 和 11%)。

据说三期数据特别好,疗效显著,三期临床停止招募新患者,直接准备向美国食药监局(FDA)递交紧急使用申请。一旦通过,将成为市面上首款获得核准的对抗新冠病毒的口服药,最快年底可以买到。

据悉Molnupiravir以胶囊形式口服,每12小时口服一次,疗程5天,共10剂。至于价格方面,按照美国政府与默沙东关于Molnupiravir的合同,总价是12亿美元,170万个疗程,相当于一个疗程700美元折合人民币4500元。

比起疫苗来说,Molnupiravir这款特效药最大的亮点,是它能够无差别地“抵御”现有多种新冠变异毒株的攻击。这意味着,对于新冠病毒的频繁变异,我们的不安终于能够得到缓解。

默沙东提供的数据显示,在三期试验的中期分析数据中(775人),有40%的病人经由病毒基因组测序、测出80%的感染者对应的毒株类型为Gamma,Delta与Mu。

而在临床测验的结果上,Molnupiravir对这些变异毒株都显示有效。Molnupiravir的“无差别攻击”能力,出于它的作用机制。我们知道,新冠病毒能感染人体,是因为其刺突蛋白能够与人体细胞的ACE2结合,因而,病毒核酸趁机进入了人体细胞。

新冠疫苗的制作路线虽然不同,但原理上,都是将刺突蛋白(或表达相关刺突蛋白的核酸)放入体内,可以理解为,预先地“人为感染”了接种者,以此刺激接种者体内的免疫反应,接着产生抗体、预防自然感染。

当新冠毒株变异、带来相关刺突蛋白的变化,“人为感染”产生的抗体就有一定可能无法识别变异毒株。因此,变异毒株可能造成“免疫逃逸”,这也是对付Delta毒株时,部分疫苗出现了有效性下降的原因。

特效药的机制是“反其道而行之”。除了新冠抗体药外,一半特效药的作用,是破坏病毒在人体细胞中的繁殖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入侵、复制、组装、释放,只要阻止其中任何一环,就能药到病除。

据凤凰网报道,同样是口服药的多款新冠特效药已经进入了三期试验,其中,主要有辉瑞的PF-07321332、罗氏的AT-527、盐野义的S-217622、富山化学的T-705口服新冠药。

在中国,新冠特效药的研发也有重大进展。首先是“国药集团”的新冠病毒人免疫球蛋白,早在9月3日,国药集团发布了消息,其研制的静注COVID-19人免疫球蛋白(pH4),获得了批准开展临床试验。

据介绍,“新冠特免”是全球首款采用新冠灭活疫苗免疫后血浆制备的新冠肺炎特异性治疗药物。制作方法上,它以灭活疫苗免疫后的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低温乙醇蛋白纯化分离法,并经病毒灭活等,制成的含有高效价SARS-CoV-2中和抗体的静脉注射特异性人免疫球蛋白。

解读:

1.在新冠疫情的研发竞赛中,美国默沙东有望拔得头筹,Molnupiravir胶囊有效性数据得到验证,已向FDA提出申请紧急使用,预示着2021年底,该产品将实现上市销售。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正式进入终结阶段。

2.利用注射疫苗构筑防护屏障,是全世界通行的抗疫方案,其尴尬之处在于一旦发生变异,疫苗的有效性大打折扣,仅仅只能防止症状加重而已。因此,每半年注射一次疫苗,耗费大量的社会资源,而且效果有限,并不能一劳永逸。3.中国的联防联控抗疫方案尽管有效,但对消费端的影响巨大,很多国家无法执行该方案,特别是消费占比过大的经济体。在发展经济与全民防疫之间,总是要进行一些平衡,饿肚子比感染病毒更可怕。4.只有尽快研制出特效药,才是从根本上解决疫情困扰的终结方案,默沙东在研发竞赛中拔得头筹,有望在疫情爆发两周年的时候,推出抗病毒特效药Molnupiravir胶囊,尽管售价4500元,与防疫方案的费用相比,十分合算。
5.继默沙东脱颖而出之后,还会有更多的研发机构完成研发,要不了多久,新冠病毒不再是望而生畏的幽灵,人类的焦虑与恐慌,将永远成为记忆,逐渐汇入历史的河流。科学家们战胜未知病毒,成为社会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人类会更加自信,但千万不能对大自然投射傲慢的目光。6.毫无疑问,特效药的问世将彻底激活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会因此而加快,特别是银行业、航空业、酒店业、旅游业、娱乐业,业绩将快速恢复。全球经济有望进入快速反弹期,有如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后的黄金时代。

7.但需要警惕的是,两年以来,为了对冲疫情对实体经济的负面影响,诸多国家极尽货币宽松之能事,超负荷发行国债和货币,随着实体经济的快速复苏,经济只要出现过热迹象,货币政策即开始转向,对资本市场将产生一定的收缩压力。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