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时评素材:孟晚舟\文化\家国\国潮\文物,速速收藏

发布于 2021-10-06 21:45

高中语文 高考作文时评素材:孟晚舟\文化\家国\国潮\文物\网暴\三农\躺平\留灯\梦想…语文贵在积累与应用,非一日之功,望大家能沉心学习,坚持不懈。
高中说
高中生和家长都在,分享高中学习,情感,心理等内容
42篇原创内容

 01 

网暴确诊病例?从始至终我们的敌人只有病毒

福建莆田疫情牵动人心。抗疫紧要关头,却有人对本次疫情的疑似“0号病例”林某某大肆网暴。当事人发文表示,连其亲戚也频繁接到骚扰电话,谩骂与诅咒让全家人不堪其扰,“很委屈,也想不明白!”

抗疫至今,我们对病毒的狡猾多变已经有了充分认知。尤其是引发此次疫情的德尔塔毒株具有超长潜伏期,给检测和防控工作增添了很大难度。从林某某的经历来看,其回国后先是隔离了21天,期间共做了9次核酸检测,结果都是阴性,其后又进行了居家隔离。可以说,一切都是按规定完成的。无论是否是当地本轮疫情的源头,林某某本人都是病毒的受害者。至于他到底是怎么感染的,有专家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和实验室检测提出,可能是在集中隔离期间感染的。这样的事实再次证明,病毒可能出现了新的变量,当务之急是进一步厘清传播链条、落实防控举措。一些人缺乏基本的同理心,莫名大搞“人肉搜索”,真是毫无理性、纯属添乱。

谁都不愿意看到疫情发生,可既然发生,我们就要共同面对。这个过程中,防控举措相应升级,不可避免地会对部分人群的日常工作生活产生影响,抱怨几句也是人之常情,但这绝不是动辄“人肉”他人、出口成“脏”的理由。此前已经有一些确诊者被污名化,有患者的流调报告还被脑补出了狗血故事,这不仅是对当事人的二次伤害,也间接干扰了抗疫大局。

闹剧不休,令人深思。电话辱骂、人肉搜索、肆意传播隐私信息等行为,不是简单的情绪发泄,而涉嫌违法犯罪。对此,相关部门有必要对兴风作浪之人依法依规处置。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保持同理心也是起码的文明素养。倘若人人都戾气满腹,今天被网暴的是他,明天的主角就可能换成你我。疫情防控是物质的角力,也是心态的修炼。从始至终,我们的敌人只有病毒,而非感染病毒的人。我们已经携手走过了最困难的时刻,面对偶尔出现的新挑战,还是要继续保持科学理性,做到审慎冷静,这才是对抗疫大局的最大支持。

 02 

心在一起,就是团圆

人民日报林亦辰2021-09-21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老人给孩子讲述关于月亮的故事;同在一个城市的亲友相约赏月,聊聊经历与收获……又是一年中秋时,家人闲坐的温馨,亲友相聚的欢喜,给人带来内心的温暖,让人体味团圆的味道。

花好月圆人团圆。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对于中国人而言,团圆是中秋的节日内涵。一轮明月,是团聚的象征,承载着人们对家庭、亲人的朴素情感;中秋佳节,也是文化的纽带,激发人们对团圆、和睦的情感共鸣。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团圆不仅是面对面的相聚相守,也是同一轮明月下的“天涯共此时”。因为坚守岗位、忙于事业等原因,不少人无法在节日与亲友团聚,但不论再远,一声问候、一句祝福,总能穿越万水千山,传递思念与牵挂。正如一句话所言,“心在一起,就是团圆”

 03  

从中秋文化中体味浓厚家国情怀

东方网戴治国2021-09-21 

满月飞明镜,秋澄万景清。又是一年一度中秋节。中秋节是流行于中国众多民族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时在农历八月十五。早在《周礼》一书中,就有“中秋”一词。《唐书太宗记》记载:“八月十五中秋节”。北宋时期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至明清时,中秋节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

明月照团圆,灯火耀中秋。中秋节有着团圆、和谐、吉祥寓意的独特文化内涵。在中秋节来临之际,各地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让人们在欢乐中感受传统文化,共享美好生活。上海豫园推出了中秋赏灯、跨界快闪、国潮演艺等文化活动,既传承了传统文化又兼顾了年轻人新潮、时尚的消费喜好。在湖南长沙,投壶游戏、猜灯谜等民俗文化活动吸引了众多市民;在河南三门峡,寓意五谷丰登、花好月圆的蒸花馍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即便在流动的高铁列车上,人们也可在旅途中欢度佳节,乘务员们表演精彩的歌舞表演,并开展与旅客互动猜灯谜、共尝月饼等活动……大江南北,虽说各地欢度节日的表达方式各有不同,但相同的节日文化内涵却是一致的,呈现出中华民族中秋节“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多样性。这既是文化积淀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也是文化认同的深层心理元素。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作为文化基因的纽带,家国情怀的相承,中秋承载着深厚的故乡情、家国情。每逢中秋佳节,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花灯,猜灯谜等,举国上下,“小家”团圆情与“大家”爱国情交相辉映,让华夏大地处处洋溢着家国团圆的欢欣。尤其在历经疫情考验后的今宵,这欢腾的节日氛围,这亲切的烟火气息,尽皆诠释着家庭美满和睦、国家繁荣昌盛,让我们懂得了团圆的意涵,也更懂得了“家”与“国”紧密相连的道理。

“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团圆是中秋节的重要内涵,也是中国人的执念。但是,我们也有“一家不圆万家圆”的坚守与抉择。在这个阖家团圆的节日里,我们的身边不乏众多人群依然坚守工作岗位。扮靓城市“脸面”的环卫工人;护佑人民群众健康的白衣天使;守护万千旅客平安出行的铁路工作者……他们在我们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地方,用坚守绘就了节日最美的底色。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万家邀明月,澎湃家国情。在皓月当空、饼香四溢、亲人团聚的时刻,中秋佳节所承载的传统文化韵味也在人们心中升腾而起。在传承优秀文化中,我们增添使命感,在实干中把我们的国家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

  04

与其“躺平”,不如站起来奔跑

工人日报陈华2021-09-20 

从“理性经济人”角度,每个人都希望用最小的努力获取最大的回报,都期待自己成为那个幸运的可以“躺赢”的人。

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无法做到“躺赢”的人,只好给自己一个台阶下,想着自己怎么也能混个“躺平”吧。

全国劳模王忠才的成长经历给出的启示是:其实,“躺”下来不一定能达到“平”,但站起来奔跑一定会离自己一个又一个的“小目标”更近。

一开始,王忠才最大的梦想是当一个“工作时间不长,待遇却更好”的“大班”检修工。不久,他就实现了这个愿望,按理说接近“躺赢”。可是,他渐渐发现,自己不仅“赢”不了,更“平”不下来。唯一能让自己前进的办法就是奔跑。

好在,王忠才做到了。

他随身携带不同型号的煤机图,每解决一个问题都把解决方案记录在笔记本上,以至于后来,他人还在解决问题的路上,方案已经在头脑中形成了。

这个时候的王忠才在不同的矿井下四处奔忙却丝毫感觉不到疲倦,中年人的职业倦怠感在他身上找不到任何影子。成功解决各种煤机难题给他带来的是满满的职业成就感和获得感。

回过头来我们再看,那些自认为自己能够“躺平”的人,真的能收获幻想中“躺平”后的快乐和自在吗?

不少选择“躺平”的人,要么是在对现实工作环境中存在的一些不公进行“软抵抗”,要么是在给自己的不努力、不奋斗找一个自我安慰的借口。实际上,大家依然对未来充满想象和期待,当然也充满着疲惫和挫折带来的伤痕。

罗曼·罗兰在《米开朗琪罗传》中写过一句经典的话:“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

热播电视剧《理想之城》的编剧周唯说,她借苏筱的职场“斗争史”想表达的是,“人的心在哪里,人就在哪里闪耀”。

或许,生活的真相里都藏着很多难以逾越的苦楚,奋斗也未必能百分之百达到你所期待的人生高度,但不奋斗,我们恐将一事无成。

 05

人民日报:同庆丰收,展现“三农”稳健力量

人民日报朱隽2021-09-23

“喜看稻菽千重浪”,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如期而至,各地纷纷开展活动,致敬农民、礼赞丰收:进行特色农产品展销推介,举办稻田趣味丰收运动会,围绕乡村振兴征集短视频,组织农民乘飞机空中看秋收盛景……类型多样,载体丰富,传递着节日的喜庆与劳动的快乐。

在第四个“中国农民丰收节”到来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农民和工作在“三农”战线上的同志们致以节日的祝贺和诚挚的慰问。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向广大农民祝贺节日,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广大农民的亲切关怀。作为农民自己的节日,丰收节既是新时代重农强农的生动象征,也是“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农业、忘记农民、淡漠农村”的鲜活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看,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从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看,稳住农业基本盘、守好‘三农’基础是应变局、开新局的‘压舱石’。”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高度重视“三农”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为党和国家事业全面开创新局面提供了有力支撑。

载欣载奔,共庆丰年,丰收节是欢庆丰收的时刻。从粮食生产来看,全年的粮食分三季,夏粮、早稻和秋粮。今年的夏粮、早稻丰收均已到手。目前,秋粮丰收的基本面较好。今年是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的第一年,各地层层压实责任,千方百计挖掘粮食面积潜力,秋粮面积有所增加,特别是高产作物玉米面积增加较多。当前,全国大部地区秋粮作物生育进程正常,其中东北地区玉米、水稻长势好于上年和常年,增产趋势明显。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粮食连年丰收,饭碗端得更牢,农业根基更稳,我们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就更有底气。

强农富农,为农惠农,丰收节是喜迎增收的时刻。回溯历史,广大农民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等各个历史时期都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用辛勤的汗水和默默的耕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三农”也将继续展现“基本盘”的稳健力量。喜迎又一次的丰收,我们不仅要向千千万万的农民致敬,赓续他们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更要铭记他们的贡献,真心支持农村,真情帮助农民,带动乡村产业,促进城乡消费,让广大农民丰收又增收,让农民的节日惠农民、农民的节日农民乐。

丰收节是个年轻的节日,但已经逐渐成风化俗、深入人心。这几年来,大江南北,各地乡村,广大农民参与更广、基层覆盖面更大,节庆内容更丰富、表现方式更多样。一场场地方特色浓郁的活动,充分展示了我国“三农”发展的巨大成就、中华农耕文明的丰富灿烂、农民群众的时代风采,为金色的秋日增添了更加亮丽的色彩。沉浸在这样的喜庆时刻,我们不仅可以一起分享农民丰收的喜悦、共同感受农业农村的变化,更能够体会到中华农耕文明传承的无限活力、乡村全面振兴的光明前景。

 06  

中纪委评“交警查酒驾放行公安人员”:规则不能给特权让道

中国纪检监察报陈丽2021-09-24 

9月21日晚,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交警大队一中队参与酒驾整治执法直播联动中,民警发现一可疑车辆,驾驶员称“是市公安局的”,民警未拿仪器测酒驾,未查看驾驶证,便放行车辆,网友质疑执法过程存在漏洞。9月23日,滨州警方通报,执勤民警未按规定对相关人员进行酒精检测,违规放行,多人受到处理,其中带队执勤民警程某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行政撤职、降级;驾驶员林某某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处分。

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究其原因,在于有的党员干部对制度规定不仅没有敬畏感,反而有种优越感,认为自己高人一等,把公权当特权,制度的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无视法规制度约束,任性妄为。有的自视“特殊”,官气十足,用权任性;有的自享“特殊”,超标准享受,用潜规则行事;有的自居“特殊”,蔑视法纪,以言代法。查处的案例表明,哪里有特权,哪里就有不公,哪里就会滋生腐败

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是正风肃纪的重要任务。必须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执行制度没有例外,不留“暗门”、不开“天窗”,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加强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畅通监督渠道,及时发现和查处特权行为,不仅让搞特权的人付出代价,还要让执行制度开“口子”的人受到惩处,做到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坚决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公信力。


知识干货

◆北大硕士:“为了30万年薪,选择去深圳做教师,学历有用吗!

◆孙女高考只有47分,爷爷含泪请求复查试卷,结果出乎意料!

◆校外培训机构人员今后怎样发展?官方给出的答案,总有一条适合你

◆高考出现新规则,2022届考生可别不在意,关系是否能考大学

◆ 吴亦凡将面临三年以上牢狱之灾,其母是最大“功臣”,原生家庭的教育太重要!

◆被大学录取了,却迟迟未收到通知书,别慌很可能是这3个原因!

◆ 教育部发布通知,“双减政策”已落地,补习班的好日子即将到头了

◆教育厅传来3个坏消息,学生高考无回头路,家长:上学好难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