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这三种人命最苦,看看有你吗?
发布于 2021-10-07 06:21
世间千般苦,苦苦不相同。对于人生的看法,有些人觉得自己不过是一介凡夫,无力改变什么,遇到不顺心的事,就只知怨天尤人。也有人觉得一切福祸,都来自上天的安排,不管身处怎样的环境,只会听天由命。殊不知,福祸无门,唯人自召,人生旅途当中,所有的成败离合,都不离“因果”二字。
所谓“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过去造下善业,假以时日,必然会受善报。相反,曾经恶贯满盈,待到机缘成熟,也会领受恶果。慧能祖师云,一切福田,不离方寸。正如农人播种,栽种下什么,就会收获什么。人生亦是如此,播种了苦命的种子,长出的也是苦命的苗子。有三种人命最苦,看看是你吗?
第一种,傲慢偏执,不知忏悔。
我慢高山,不存法水。一个生性傲慢、偏执的人,往往听不进周围人善意的劝诫,所以即便面前是万丈深渊,也不能及时抽身。“慢”在佛法看来,属于十分顽固的烦恼,它是一种在自我内心产生,自视甚高,却又轻视他人的一种心态。
我们平常都是以自我为中心,觉得只有自己才是对的,周围人全是错的。可是,扪心自问,我们的人生走到今天,可能当初的某个决定,如果能倾听他人的意见,可能会有更好的结果。过去不能改变,未来却在自己掌中,佛家有忏悔法门,就是忏悔过去业障,为将来培植福德因缘的极佳方式。忏悔不会让你失去什么,反而能让你对自己有更清醒地认识,人能知道忏悔,也是修行上的大进步。
第二种,嗔心重,易动怒火。
老话讲,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面对不如意的事,嗔心重的人,时常怒火中烧,甚至与人发生争执,轻则危害家庭,大则危及社会。实际上,佛家把一切让人感觉不如意的境界,都称作辱境。欲行菩萨道,忍辱护真心,人在不如意的时候,发怒可能只是一瞬间的事情,但是能控制住自己的脾气,不轻易动怒,才是有修行的菩萨道行者。
一念嗔心起,八万障门开。这世间事,都能用“忍”字处理、化解,让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寒山拾得有言,忍他、让他、避他、由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过几年你且看他。佛家的“忍”字诀,蕴含着处世的智慧,让心安住于清凉,人生才能快乐、长久。
第三种,执著五欲,不懂放下。
何谓“放下”?它不单指行为上的放下,更多的是心中的放下。曾有一老一少两位僧人外出游化,中途需要趟过一条小河。正当两人收拾妥当行李,准备过河时,一位年轻女子也来到河边,她想过河,却又不敢。老和尚得知女施主的难处,便将她背过了河。可是,过河之后,小和尚却一直嘀咕,师父怎能这样做,难道不知佛门戒律森严吗?他鼓起勇气,问师父为何要背女子过河,师父淡然一笑,答道“我早已把她放在了岸边,你却还放不下”。
《金刚经》中有“心无所著”之说,可是我们凡夫执著世间五欲,即财色名食睡,心灵被系缚,故而饱受煎熬。有时,纵然我们嘴上说着放下,可是心里仍然执著。
菩萨畏因,众生畏果。其实,我们大可不必羡慕别人的好命,也不必去深究他们的好运气从何而来。众生皆有宿世因缘,别人的东西,终究羡慕不来,嫉妒更是无用。能够敬畏因果,深信因果,勤修善业,广结善缘,善果福报自然会被感召而来。莫道世间无因果,远在儿孙近在身,世人不信因与果,因果何曾饶过谁?愿大众法喜充满,六时吉祥。感恩阅读分享,南无阿弥陀佛。
举报/反馈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