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迦牟尼佛一生讲法,到底讲的什么?其实核心只有这一个字
发布于 2021-10-08 11:21
释迦牟尼佛在菩提树下坐了四十九天后,夜睹明星而开悟。由此,开始了他一生的传法过程。从他传法开始,其实就决定了他一生传法的核心。他最初传法度了当初与他一起修行的五个人,有了非常好的效果后,逐渐扩大范围,向更多的人广传佛法。
由于释迦牟尼佛传的佛法是教人真正向善,同时还也能让人真正地得到正果,所以,随着佛法的日益普及,修行佛陀教法的人,也越来越多。
与佛陀同时期的,还有许多修行方法。但是这些修行方法,只是一些拜火、拜日、拜月等等的胡乱崇拜。最有系统修行方法的,当属婆罗门教。并且,婆罗门教中有许多具体的引导大众修行的方式,就是通过苦行、供养等等方式来让自己达到一种解脱。
只不过,婆罗门教的这些方法,并不能使人得到真正的解脱。虽然人们为了得到解脱,可以承受极度艰苦的苦行,也能承受无限度的供养。但是,真正令大众失望的,是当时的婆罗门教,无法使人得到真正的解脱。在这一点上,佛陀所传的教法,就远远超越于婆罗门教了。
那么,佛陀所传的教法,为什么能使人得到真正的解脱呢?这与佛陀开悟时得到的智慧也有关系。
佛陀开悟后,发现一切众生,都存在佛性,但是他们的佛性,都被人的各种心念所掩盖住了。所以佛陀就有了这么一句感叹:“一切众生,皆具如来智慧德相,乃因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说简单点,只要将一个人的妄想执著全部去掉,这个人就能得到真正的解脱。
从当时的修行条件来说,人们真正的修行方式,无非就是两种:一种就是过度的苦行,使自己的身体受到极大的摧残,从而想用这种方式,来激发体内的本能,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启悟人的真知。还有一种就是通过不停地供养,希望借助梵天的力量,来让自己达到真正的大解脱。因为对外界存在着极大的依赖,所以沉迷于各种享乐,反而忽视了对自身的修行。
这两种方式,都非常的极端。一种偏向极端的受苦,一种偏向于极端的享乐。
我们知道,如果一个人,将一个全新的东西传出来,必定不会被别人轻易认同。拥有无上智慧的佛陀也知道这一点,于是就将这两种极端的方法,稍微综合了一下。虽然修行的人依旧苦行,但是不过度地使自己的身体受苦。虽然供养的人依旧供养,但是不让自己沉迷于供养的本身当中去。这样,人们都熟悉这种方法,但又有新的东西融入其中,就更能被别人接受。
在当时,佛陀将这种方法,称之为“中道”。中道的意思,就是既不偏向于苦行,也不偏向于享乐,而是取中。
人们对于修行,都有了各自的见解。佛陀的法传出来,最初传出来,很多人还是做不到。但是,佛陀紧接着又告诉了人们,如何才能做到这种“中道”,这样,人们按照佛陀所说的办法去做,果然都收到了效果。
如何才能做到中道呢?其实就三个字:戒、定、慧。
在这三个字中,戒是佛陀传法的核心内容。因为人的各种妄念,很多人都无法分辨它的来处。只知道自己存在这些妄念。俗话说“当局者迷”,当自己的妄念起来时,就陷入了妄念所构建的“局”中,很难知晓事物的真相。
持戒有什么好处呢?就是不管你知道,还是不知道自己存在妄念,它都有一个具体的修行方式。比如戒杀,修行的人就不能杀生。戒酒,修行的人不喝酒。戒妄语,修行的人不能乱说话,不能说假话。等等。这些细则,都是戒的具体内容。只要是真正修行的人,一般都能逐渐做到。
佛陀从最开始的戒外物,到最后涅槃时,讲到了戒妄念。所以,佛陀一生讲法的内容,其核心就这一个字。这个字,就是一个“戒”字。这样,人们根据佛陀说的方法,都能通过戒的方式,来约束自己的行为,然后约束自己的心。
一旦一个人能做到约束自己的心,那么,得成就只是迟早的事。正因为有如此效果,所以佛陀讲的佛法越来越兴盛,逐渐掩盖了婆罗门教的光芒,成为当时印度最大的宗教。
近代历史上,最负盛名的两位佛教大德之一,虚云老和尚,在他一百二十岁圆寂前,留下了一个字,也是这个戒字。其实也是继承着佛陀的本意,将佛教真正修行的核心,一直传承下去。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更多精彩推荐:
定不定业对净土宗的往生有什么启示
初学佛应怎样修行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