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真是纸上谈兵吗?发起十一次北伐战争,蜀汉还是灭亡了

发布于 2021-10-10 06:11

兔小妹浅谈史
探历史,阅人物,以历史观照现实,以现实思考人生!
62篇原创内容

前言:

公元222年,刘备在夷陵大败,从少年奋斗到老年,等待他的似乎却只有失败,先主终于绝望了,他被迫同意了东吴的求和,和平的滋味并不好受,次年,先主郁郁而终。

先主死后,蜀汉集团一统中国的梦想破灭了,但是诸葛亮明白,偏安一隅最后必然会败亡,为了延长国祚,他决定以攻代守。天不假年,仅仅12年后的234年,诸葛亮也病逝了。病逝前,诸葛亮把北伐的重任托付给了当时默默无闻的姜维。此后数十年间,姜维将发起十一次北伐,并成为蜀汉最具影响力的人物。

姜维的身份很特殊,特殊在他的出身,他不是荆州士人,也不是益州土著,而是一个曹魏官员。他本是曹魏天水郡的一名参军,诸葛亮北伐的时候他才投靠蜀汉,因此他在接下北伐重任后遇到了许多本不该有的阻力。

诸葛亮死后,姜维成了北伐派的代表人物,他主张北伐,却一直得不到积极的响应。当时主政的是蒋琬和费祎,二人都是建设派,力求休养生息,积蓄国力,在他们看来,北伐不仅劳民伤财,而且收益甚微,因此一直压制姜维。姜维身份特殊且官阶不高,并不受待见,根本无力反对二人,因此只能暗自隐忍。前五次北伐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进行的。姜维明白蜀汉的实力弱小,因此每次都是趁着曹魏内部出现问题才北伐。

第一次北伐时姜维36岁,这一年,辽东公孙家族反叛,关中精锐被抽调去东北平叛,蒋琬觉得这是个好机会,就想试探性北伐,于是他决定派姜维西进,可蒋琬并不放心这个曹魏人,只给了姜维一支偏师,他再强也改变不了兵弱粮少的现实,一番对峙后只得撤回。

这次试探后,蒋琬明白蜀国的国力根本不足以打下关中,就放弃了北伐,可是蜀汉想一统天下,曹魏又何尝不想,6年后,曹爽率领十多万大军南下,有吞并蜀汉之意。当时蒋琬病重,费祎执政,他决定亲自北伐,并对姜维委以重任。这是姜维的第二次北伐,这一次,蜀汉军气势如虹,一举击溃了曹魏军队,曹魏治下羌胡的反叛之心大增。曹爽威望大降,对士族压制力变弱,不久后,他就得亲自品尝自己种下的苦果。

公元247年,曹魏统治下的羌胡等少数民族叛乱,投奔蜀汉,曹魏方面自然不会坐视不管,他们派出军队拦截,姜维年轻时与他们关系很好,此时不会也不能坐视不理,于是45岁的姜维第三次北伐,这一次北伐姜维击败了夏侯霸、郭淮,再一次取得了胜利。

公元249年,司马懿的戏终于演完了,他在高平陵事变中一举铲除了曹爽集团,曹魏内部各集团的关系变得微妙起来,见势不妙的宗室夏侯霸前来投奔姜维,姜维看到了机会,力主再次北伐。可费祎怎会轻易同意,二人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最后还是后主亲自表态才使得他得以进行第四次北伐。费祎妥协了,但是只给他配了一万士兵,这种情况下他根本没法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对于数以十万计的曹魏大军来说,这点军队还不够塞牙缝的,他只得无功而返,不甘失败的姜维次年发起了第五次北伐,这一次他取得了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年仅五十,他终于能扬眉吐气了。

不久后,一个让他很是兴奋的消息传来,费祎遇刺身亡了。费祎是良臣,但是他毕竟阻碍了姜维的北伐。此时,蜀汉主战派的力量正一点点上升,姜维也逐渐成为了蜀汉的主要领导人,形势正在朝着有益于他的方向演化,此后的几次北伐,他终于能大展拳脚了。当时曹魏内部并不安定,内乱迭起,这给了他很多机会。但是随着一次又一次北伐的进行,他逐渐明白了费祎蒋琬等人的良苦用心,粮食短缺,人口凋敝成为了他挥之不去的噩梦。这五次北伐,姜维两胜两负一平,辛劳了十年,终究还是未能建立功业。

60岁的姜维不得不承认自己已经无能为力了。历经十次北伐的蜀汉,人才凋敝、经济凋敝、民生凋敝,早已无力再战,但当时朝堂上充满了对他的不满,反对派也对他大将军的位置垂涎已久。姜维明白,不北伐,不离开朝堂,就只有死。终于,他决定离开成都这个痛苦之地,发起了他一辈子最后也最不情愿的一次北伐,这一次,他失败了,而蜀汉在不久后,也随之灭亡了。

小结:

很多人对姜维如此劳民伤财的北伐表示不理解,甚至是不满。确实,姜维北伐造成蜀汉国力大衰是事实,但是,姜维的北伐客观上延长了蜀汉的国祚也是事实,他的北伐,胜多败少,而且蜀汉的主力也一直没有大的损失,如果不是刘禅的瞎操作,蜀汉未必会灭亡的那么快。姜维并非纸上谈兵,他不过和苦守北中国十多年的刘琨一样,胸有大志而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去力挽狂澜罢了。

享年62岁的姜维,后半辈子焚膏继晷,为了蜀汉奋斗一生,无论是论迹还是论心,他都无愧于蜀汉,无愧于丞相。

许世友:一生历经三次婚姻,落难之时,第二任妻子坚决提出离婚

她是主席流落民间的大女儿,幼年坎坷,直到贺子珍临终都未能相见

至最亲爱的读者: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