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的“防空节”是怎样来的
发布于 2021-10-10 08:10
文/云淡风轻
为了这次防空大演习,黄镇球做了多方准备。1934年10月,黄镇球呈报了《首都防空演习各机关应行设备之事项》,详述防空设备的警报、传达、防空、通信、灯火管制、消防、防毒、消毒、救护、避难等诸项,行政院“密令各机关切实遵行”。

▲
防空处关于南京市防空演习灯火管制事致内政部总务司的公函

▲
行政院关于首都防空演习各机关应行设备之事项致内政部的密令
同时,为使各机关及民众了解灯火管制的准备及注意事项,防空处制定并下发了《南京市各机关及民众对于灯火管制应行准备及注意事项》。
为了加强宣传,11月13日至19日,南京举办了首都防空周。在这次活动中,主要街巷都悬挂和张贴防空标语,陈立夫、张道藩、叶楚伧、张治中等党政要人在广播电台发表相关演说;报刊上发行防空特刊;防空宣传队在街头作口头宣传,向群众宣传空袭的危害性和反空袭的必要性。以上活动内容,为防空演习作了必要的舆论准备。

11月17日,在南京市公共体育场举行了首都防空预演习,参加者达2000余人。
11月21日,首都首次防空大演习在阴云密布中拉开帷幕。上午8时,某监视哨所报告:有20余架“敌机”在乌云的掩护下向首都方向飞来。8时10分,首都警报机关发出空袭警报,一时间警报与汽笛齐鸣。参加演习的宪警、童子军联合组成的救护警备队和消防、消毒、交通管制等大队紧急出动,赶往指定地点,高射炮、飞机等队也准备待命,严密警戒。接着某监视哨所报告:“敌机”已迫近首都。8时30分警报机关发出紧急警报,全市交通断绝,进入战时状态。我方紧急派出二十余架战机迎击,在南京郊外高空与“敌机”遭遇。我方战机用机枪向敌机猛烈扫射,激战十余分钟,“敌机”不支,狼狈逃去,南京转危为安。警报机关因敌机败退,于9时整解除警报,全市恢复正常。演习期间,空军长官乘坐两架评判机观战,对我空军优良战术和勇敢战斗精神极为满意。

▲
准备起飞的演习飞机
下午2时,“敌机”分两路再次向南京进犯,全市警报复鸣,演习部队再次出动。此次“敌机”来袭动作敏捷,我监视部队未能及早发现,导致“敌机”接近南京上空。幸好我机常备不懈,及时起飞应敌,恶战多时,“敌机”顽抗并抛出“炸弹”(以信号弹代替)。下午3时多,警报机关发出紧急警报,烟幕队在城北角施放烟幕,一时白烟密布,重要机关及建筑物均被遮蔽,“敌机”无法识别攻击目标。我方某高地以空炮向敌机轰击,一架“敌机”被击落,并作落叶式下坠,其余四架被击退。直到下午4时,警报才解除。

▲
“敌机”迫近南京
晚上7时30分,灯火中的南京城上空突然又响起了警报声,又一队“敌机”来袭,警备、警报、救护、高射炮等部队同时出动。8时30分警报变得更加紧急,汽笛警钟齐鸣,首都电厂实行灯火管制,全市路灯熄灭,同时断绝交通,各机关、各团体及市民室内灯火用黑纸蒙蔽,下关、浦口车站码头以及热闹街市如夫子庙、太平路等处全部黑暗,寂静无声,仅余停泊江干的轮船有数点灯火(江面上暂不实行灯火管制)。一队“敌机”在南京上空投下二十余枚“炸弹”。我方探照灯紧追敌机照射,机身看的清清楚楚,高射炮部队瞄准敌机进行射击,发空弹十余发,隆隆之声震动全市,“敌机”不支,狼狈逃去。9时40分实行第二次灯火管制,演习情况与前相同,直到10时15分演习结束,南京市重现光明。
第一天的防空演习自21日晨始至深夜结束,“敌机”共进袭首都四次,演习了交通管制、灯火管制、空中作战、对空作战等科目,侧重军事的积极防空。22日演习继续进行,“敌机”在清晨和午后进袭南京,演习了消防、防毒、救护等科目,侧重民间之消极防空。过程非常圆满,轰动一时的大演习顺利落下帷幕。
1934年南京防空大演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土防空实地演习,它不仅提高了民众的防空意识,增长了民众的防空知识,还为全面抗战爆发后的城市防空工作积累了经验。日军在八一三淞沪战役后,对南京市空袭长达4个月、118次之多,但“死伤的数目并不大,政府也照常指挥全国作战,并不曾因空袭而受影响”。为了纪念这次南京防空大演习,国民政府在1940年颁布命令,将每年11月21日定为“防空节”。
- END -
文章版权归《民国大校场》所有,转载请与后台联系
投稿邮箱:mgdjctg@163.com
您可能感兴趣的其他内容:
☆ 折翼的“中国儿童号”
☆ 痛失弱国重器——中日“八一四”空战的另面
近期文章
· 中央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次战役
· 新四军挺进江南第一战
· 为国铸剑终不悔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