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妤凡,王开泳:撤县(市)设区对城市公共服务配置和空间布局的影响与作用机理
发布于 2021-10-10 08:03
撤县(市)设区作为中心城区拓展发展空间、优化整合资源的重要手段,对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供需调配和空间重组带来的明显的影响。以杭州市为例,定量测度撤县(市)设区前后杭州公共服务水平时空变化特征以及公共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格局,并探讨这一区划调整影响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和配置变化的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撤县(市)设区对新设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提升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新老城区之间的公共服务差距仍然存在。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具有滞后性,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现已由城市中心向外围等级扩散,且在新设区内已初步呈现集聚点。基于领域重构理论,城市规划修编、地方自主权变化及辖区功能转变等均会对城市公共服务资源供需产生影响,且这一机制在重点分析了撤县(市)设区的正向促进效应以后,更是为各个因素在影响城市公共服务变化时的作用效力提供解释。
关键词:撤县(市)设区;行政区划调整;城市公共服务;教育与医疗;公共服务均等化;POI;杭州
陈妤凡(1994—),女,浙江舟山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与行政区划。E-mail:chenyufan0523@163.com。
通讯作者:王开泳(1980—),男,山东滕州人,博士,副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地理与行政区划。E-mail:wangky@igsnrr.ac.cn。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71126、41871151)
陈妤凡,王开泳.撤县(市)设区对城市公共服务配置和空间布局的影响与作用机理[J].经济地理,2019,39(05):76-86.
1 研究方法与数据
2 撤县(市)设区对地区公共服务的影响
与中心城区的成片集聚分布不同的是,萧山和余杭作为两个新划入的市辖区,其公共服务设施的若干个热点集聚区相对零散分布,根据测算,萧山和余杭两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的全局莫兰指数分别为 0.486 和 0.459,且在 0.001 的显著性水平下通过检验,说明其在空间分布上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由图5可知,新区内中心集聚点与城市公共设施布局规划的契合度较高,公共服务设施高度集中的地区既可以被视为行政区内公共服务发展的热点区域,也是行政区内部不同等级的公共服务中心。根据热点分析结果,萧山区的高热点区主要集中在江南副中心,同时在瓜沥次中心和临浦次中心也有一定程度的热点集聚。而余杭区的高热点区主要是临平副中心,“高—高”类型的格网聚集特征明显,而在塘栖次中心、城北次中心和未来科技城次中心则主要为“高—低”“低—高”的集聚类型。由此可见,杭州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正在逐步重视城市次中心和组团中心建设,两地撤市设区后,强化城市服务功能成为辖区发展重点之一,市级政府有意将各类公共服务资源向两地倾斜,使得各行政区内的公共服务水平向公平均等化发展。
3 撤县(市)设区对城市公共服务影响的机制分析
4 结果与讨论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