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国的结局是怎样的,为什么没成为战国七雄?

发布于 2021-10-10 08:13

来源:知乎

作者:司马懿

越王勾践用自己国家的国运,给了五百年之后的孙权一个血淋淋的教训

越国的家底

越国虽然地盘大,但是在春秋时期江南尚没有得到开发,这些地盘都是虚的。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越王在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时候,为了生孩子爆兵,可谓是把行政催生的力量用到了极致:

令壮者无取老妇,令老者无取壮妻。女子十七不嫁,其父母有罪;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将免者以告,公令医守之。生丈夫,二壶酒,一犬;生女子,二壶酒,一豚。生三人,公与之母;生二人,公与之饩。

为了不浪费生育资源,老少配是被禁止的。如果女子十七,男子二十不婚配,父母就要被问罪。要生育的时候,国家提供接生服务;生男子,赐予两壶酒一只狗;生女子,赐予两壶酒一头猪(?)如果生了三个人,怕奶水不够,政府提供乳母;如果生了两个,那么政府提供粮食。

就这样整个国家突突的生了十几年,才凑出一支几万人的军队伐吴:

乃发习流二千人,教士四万人,君子六千人,诸御千人,伐吴。

而这已经是将越国的十几岁以上的成年男子能征发的都征发的倾国之兵了。这点军队在后来的战国时期,根本不够看。

吴灭楚,越灭吴,从某种意义上,都是灵蛇吞巨象式的斩首行动。小国灭大国的问题就是,灭了之后往往守不住成果。楚国后来借了秦兵,就复国了;而越灭吴之后,吴国的旧地也很多被楚国给侵占,越国根本无力反击。

这个时候的勾践,和五百年后的孙权面临的难题是一样的:作为长江中下游的割据势力,是往北还是往西寻求生存空间

往北是逐鹿中原。对孙权来说,就是往青州、徐州的方向发展;而对勾践来说,就是和齐国去掰手腕。

往西是一统江南,对勾践来说,那就是逆流而上和荆襄之地的楚国死磕,对孙权来说,那就是全据荆州,谋图四川,争取两分天下。

勾践选择了往北,而孙权看到了勾践的下场,所以选择了往西。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局限性。当时的中原文明和江南有代差,逐鹿中原,获得周天子的承认,这个诱惑是越国、和之前的吴国都很难抵挡的,吴国如果不慕虚名,硬要和晋国在黄池争霸,勾践都未必有机会能灭得了吴国。

在灭了吴国之后,勾践在琅琊建立了新的都城,和齐国隔水相望:

 

越国的琅琊在现在连云港的锦屏山,就是地图中的那一座山,现在还出土了大量的越国文物。可以看到这已经是越国,乃至于吴国旧地的最北边了。勾践这一手天子守国门,就决定了之后几十年,越国的发力方向,那就是北上中原。

但是越国的人丁还是单薄,越王在琅琊的布置,也不过八千精兵,三百战船。

越王既已诛忠臣,霸于关东,从琅邪,起观台,周七里,以望东海。死士八千人,戈船三百艘。

当时的孔子已经去世。但是在『吴越春秋中』不知道怎么就复活了,还面见越王求用:

居无几,射求贤士,孔子闻之,从弟子奉先生雅琴礼乐奏于越。越王乃被唐夷之甲,带步光之剑,杖屈卢之矛,出死士,以三百人为阵关下。孔子有顷到,越王曰:唯,唯,夫子何以教之?孔子曰:丘能述五帝三王之道,故奏雅琴以献之大王。越王喟然叹曰:越性脆而愚,水行山处,以船为车,以楫为马,往若飘然,去则难从,悦兵敢死,越之常也。夫子何说而欲教之?孔子不答,因辞而去。

孔子说:我能讲五帝三王之道,所以用琴奏雅乐献给大王。

勾践说:越人没那么多讲究,船楫为生,打仗不怕死,夫子怎么教化他们呢?

孔子不说话,告辞了。

这个小故事当然是假的,但是这简短的对话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越文化和周文化之间有深深的隔阂,而勾践也试图引入周文化来改造越国。

注水的霸业

乘着灭吴的威慑力,勾践似乎做成了一点事业,居然能迫使当时处在低谷期的秦桓公低头:

勾践乃使使号令齐、楚、秦、晋皆辅周室,血盟而去。秦桓公不如越王之命,勾践乃选吴越将士西渡河以攻秦。军士苦之,会秦怖惧,逆自引咎,越乃还军。军人悦乐,遂作河梁之诗

但是有什么用呢?马上就进入战国时代了。春秋早期的这套尊王攘夷,慕虚名而不取实地的风格已经过时了。越和秦相隔千里,攻秦胜则利楚,攻秦不胜自折锐气。

而真正和越国接壤的楚国,在史记里面有两段微妙的记载:

勾践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于宋,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东,诸侯毕贺,号称霸王。

但是另外一段是:

是时越已灭吴,而不能正江淮北,楚东侵,广地至泗上。

哪有打了大胜仗,慷慨割地的道理,本传很可能是文过饰非,把越国伐吴之后的虚弱,粉饰成了主动割让罢了。楚国占据了淮水和泗水周边的那一堆小国的资源,吴国好容易从中原割下来的一块肉又还给了宋,鲁。越王有什么资本去逐鹿中原呢?

是能打得过齐国么?还是能从楚国把淮泗诸侯再夺回来?

并且在古代,原始的地方离心力很强。越王迁都琅琊,跑到了自己国境的最北边,那么对其他越国领土的控制力就会下降。原始部落往往乡土气重,保卫本土可以,出去打仗困难,这一点在孙权时代尚且如此,勾践时代只会更加的严重。这样就导致反吴的时候可能会出力,但是你要逐鹿中原,谁跟你去送死?

勾践的这一败笔,直接导致了之后数百年越国的不利地位。

越国的衰落

别说是春秋战国,就是一直到魏晋南北朝时期,荆襄对扬州都有很大的战略优势,这个是天然的上下游的优势,很难逆转。所以越国真正的威胁,不在齐鲁,而在楚国

楚国虽强,但是楚国架子铺的很开,一边和秦国拉拉打打,一边又要应付中原诸侯,旁边还有一个越。利用楚国和中原诸侯的矛盾,蚕食楚国,力图恢复旧吴国的疆土,这是一个可以尝试的发展策略。而勾践在自己丢掉了淮泗之地,丢掉了楚国支持的情况下,还试图经略中原,结果是七十年间消耗了大量的国力做了无用功,而自己原来的越国旧地也控制不稳,后代越王在齐楚的压迫下又迁都回了吴地。

国家发展能有几个七十年?发展的窗口错过了,那就要受到惩罚。之后的楚国不断的侵占越国的领土,而越国后来也陷入了争权的内乱。到越王无疆在位的时候,他有一点勾践的雄风,把越国治理的中兴了起来,又有了争霸的本钱。厉兵秣马,准备北上伐齐。

结果半路被齐国的使者忽悠去伐楚,想再来一次趁着敌国国力空虚的时候来一次斩首行动。但是这次楚国精锐尽出,直接击杀了无疆。无疆死,越国群龙无首,楚国趁机尽取吴地。越国被分成琅琊和会稽为首的两块飞地。到此时,越国基本上就是大势已去了。

到了楚怀王时期,楚国取琅琊,秦始皇时期,秦军下会稽。越王的后裔跑去了更加偏远的福建。好在越国虽然生产力低下,人口稀少,但是『幅员辽阔』。所以越虽然不在战国七雄编制之内,但是一直存活到了秦始皇灭六国的时候。如果连闽越王也算上的话,那么一直到公元前110年因为内乱投降汉朝,才算彻底亡国,比秦朝都多存在了将近100年。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