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光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公布!有你熟悉的吗?

发布于 2021-10-10 09:48

为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通知》(建办科〔2021〕2号)要求,积极推进我市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与利用工作,我市对城区及各乡镇街道的历史建筑进行深入摸排普查,广泛搜集线索、拓宽普查渠道,建立工作台账,同步做好专家论证、公示公布等工作。目前,明光市第二批历史建筑已经公布,具体名单如下:

嘉山县党校旧址
嘉山县党校旧址位于明光街道中心路2巷,与汪雨相故居为连片建筑群。房屋为砖木结构,灰砖青瓦,门向西。现存房屋四间,门楼为斜坡顶,房屋原为嘉山县严氏祠堂,屋后原为嘉山严氏私人花园,后被拆除,解放后被政府收回,1951年改建为嘉山县党校。

汪雨相故居
雨相故居,位于现明光市中心路2号巷71-27。汪雨相同志是我国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革命家、教育家,是原中顾委委员、原上海市市委书记、原上海市市长汪道涵同志的父亲。1932年,汪雨相同志任嘉山县财务委员长至1937年,一直居住在此处。1933年11月底,汪道涵从事革命工作被国民党逮捕,汪雨相在此处联络革命人士,制定方案,于三个月后将汪道涵保释出狱。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嘉山县沦陷,汪雨相同志率领28位进步青年奔赴革命圣地延安,参加革命。

东方红电影院旧址
东方红电影院1952年由建筑公司用水泥、石灰建造。1953年正式使用,作为大礼堂供每年镇里公社、三级干部开会使用。1954年成立电影俱乐部,电影院内的舞台是用一棵白果树搭建的,曾经省文工团、话剧团在此演出《布谷鸟又叫了》。1963年改为东方红电影院,1976年重新用水泥加固。

国大代表李咸熙旧宅

老嘉山县人习惯称李咸熙为李大新,原国大代表李咸熙旧宅为两进四合院,青砖灰瓦,房屋后有一口百年老井,至今水量充沛甘甜。院内有小型瞭望台,作为李咸熙家族警戒使用。李咸熙于解放战争后期随国民党逃往台湾,解放后此宅用作中国人民银行金库。

李氏旧宅

李氏旧宅为临淮李氏北李一支祖宅,始建于民国时期。临淮李氏,为嘉山县本地望族,祖上为烟草商人,世代经商。据李氏后人李品芳老人所述,此宅原为五进五出大宅院,地下有防空洞,房屋部分用于经营所用,其余供族人居住生活。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嘉山县沦陷,李氏全族逃离嘉山县,该宅被日军侵占作为临时住所。日军为防游击队袭击,便把院墙推倒。抗战结束后,李氏一族回到老宅直至全国解放,在1959年被当时的房管会收储,作为中国人民银行办公使用,后于80年代搬迁,房屋用作银行职工住宅,并被个人改建,时至今日只保留前后两进。

北李六角炮楼
始建于上个世纪三十年代,青砖灰瓦,炮楼为少见的六角形炮楼,建筑风格融合中西方特色,炮楼墙体有镂空雕花,为原国大代表李咸熙长兄李祝熙所建,在军阀混战和抗战时期用于自家护院使用,抗战全面爆发后,嘉山县沦陷,该炮楼因功能完善,地理位置优越被日军占领,作为指挥部警戒所用,直至解放后,收归国有。

嘉山县法院旧址
嘉山县法院旧址原为国大代表李咸熙长兄李祝熙家老宅。房屋为典型的西方建筑风格,大门为椭圆形拱门,走廊下有六根西式廊柱。抗日战争期间被日军侵占,作为临时指挥部。解放后被政府收储,用作嘉山县人民法院办公使用,后于80年代老法院搬迁,房屋空置至今。

立本学校旧址

立本学校由临淮李氏宗族北李一支李咸熙等人捐资于1947年创办。先后校名为立本小学、建设小学。1968年,该校交由明光镇管理,更名为“明光镇小学”。次年,为落实“五七指示”,学校更名为“五七小学”,第一任校长是李家和。校名由“五七小学”更名为“五七学校”。该校的校办工厂——五七砂纸厂(1965年开始创办)和电线厂办得早,效益好,于上个世纪70年代初,自筹资金建教学楼一座(至今尚存),是当时明光各小学唯一的一座教学楼。1981年,五七学校初中部停止招生,1983年送走最后一届初中毕业生后,校名恢复“五七小学”。1995年8月,五七小学整体并入育红小学。现该处已改为红色驿站、党史教育馆使用。

张八岭火车站站房旧址

该建筑位于张八岭镇车站北路9号,由英国人建于清朝末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目前建筑完好,原主要用于津浦铁路信号调度室、售票口、候车室。

尹集仿窑洞建筑群

该建筑包括两栋窑洞及一处知青活动场所,尹集村窑洞建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是皖东地区乃至全省至今保存较为完整的窑洞式建筑群,当年共建了120余栋,目前还保存27间。上世纪六十年代张八岭公社尹集大队因交通闭塞,贫穷落后,到处是荒山野岭,社员吃不饱饭穿不暖。为摆脱这一局面,在尹集大队书记高春枝的带领下,大家积极响应党中央“农业学大寨”的号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队办企业,大家修桥补路,栽树,种植茶叶,打水库,修渠道沟,改良土壤,尹集大队很快成为了滁县地区远近闻名的“农业学大寨”先进典型。为了更好地学习“大寨经验”,1971年春天,高春枝书记带领部分社员亲自到山西棤阳县大寨公社参观学习,参观后大受鼓舞,高春枝书记立即带领社员建“窑洞”,办企业。社员们依靠肩挑背扛,转土烧瓦挖石头,利用六七年时间,陆续建起来“窑洞”120余栋。这些窑洞结构紧密,冬暖夏凉,用于办公及企业等用房

黄家大炮楼

黄家大炮楼建于上世纪二十年代,地主黄家当时土地约400亩,上世纪二十年代军阀混战,土匪横行,民不聊生,为了保护自家财产安全而修建。

据悉,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扎实开展保护工作继续做好已确定历史建筑的挂牌保护、测绘建档等工作。

信息来源:明光市住建局  刘智超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