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名著解读之《儒林外史》11:张静斋
发布于 2021-10-10 14:34
张静斋,名师陆,号静斋,做过一任知县。是在范进刚中举就急急忙忙跑出来的人物。
第三回写到:只见那张乡绅下了轿进来,头戴纱帽,身穿葵花色圆领,金带皂靴。
他是举人出身,做过一任知县。在胡屠户眼里,张静斋是方面大耳,是天上的星宿,有万贯家私,家里的银子比皇帝家还要多,是有脸面的人。
张老爷来拜新贵范老爷,众乡邻都散去了,膀大腰圆的胡屠户也躲进女儿房间里不敢出来。
这说明封建社会,等级森严,一旦中举,便成为人上人,社会地位、经济地位迅速提高。
张静斋有哪些性格特点呢?
1.趋炎附势
从张静斋的表现看,范进中举前,他“一向有失亲近”。一见范进中举的题名录,他当天就来拉拢,拿着大红全帖来拜见。
啥叫大红全帖?帖子是拜客或互通礼意用的,单幅的叫单帖。宽十倍于单帖并且折为十面的叫全帖。用全帖拜客,是最恭敬的方式。
还有,张静斋开口“世先生”,闭口“亲弟兄”,竟然将八竿子打不着的范进称为“如至亲骨肉一般”,又送银子又送房子。目的是攀附范进宗师周学道和汤知县,来巩固和扩大自己的权势。
作者轻轻的几笔勾勒,张静斋趋炎附势的丑陋嘴脸便跃然纸上,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人情冷暖便可见一斑。
第三回是这样写的:张乡绅先攀谈道:“世先生同在桑梓,一向有失亲近”,“你我年谊世好,就如至亲骨肉一般”,“小弟却无以为敬,谨具贺仪五十两,世先生权且收着。弟有空房一所,就在东门大街上,三进三间,虽不轩敞,也还干净,就送与世先生。搬到那里住,早晚也好请教些……”
范进中举之前,老母亲饿的两眼昏花,家里的锅估计比镜子还亮,张静斋身在何方?范进中举之后,已经有做官的资格了,前途是一片光明。此时,张静斋竭尽巴结之能事,不仅在言语上讨好范进,而且行动上更是送银子送房子。
他知道范进缺银子缺房子呀,再者说,拿人的手短,张静斋做过一任知县的,知道其中的油水几许。范进作为南海县新中的举人,与张静斋是同乡。那以后,张静斋的秋风是想打多少就打多少,范进能忘记第一个帮助他的人吗?并且巴结范进,不仅能够巩固张静斋自己在南海县的既得利益,还能搭上和利用范进的关系网,为自己谋取更多的利益。何乐而不为?
说去就去,张静斋以范进为母亲办丧事缺银子为理由,带着范进向高要县进发!
第四回:知县汤奉接了帖子,一个写“世侄张师陆”。一个写“门生范进”。心里沉吟道:“张世兄屡次来打秋风,甚是可厌;但这回同我新中的门生来见,不好回他。”吩咐快请。
明知汤知县对自己“屡次来打秋风”已经非常厌烦了,为了能跟汤知县搞好关系,又怕汤知县不见自己,张静斋特意拉上范进与他一起去见汤知县。
汤知县也是看在新中门生范进的面子上,接见了他俩。可以说,张静斋为了攀附汤知县,也是费尽了心机。就算是死皮赖脸,也在所不辞。
2.横行霸道,内心险恶,手段毒辣
张静斋行为蛮横、依仗权势、为非作歹、鱼肉百姓。从书中张静斋对待僧官慧敏的行为便可看出。
第四回中僧官道:“只因城里张大房里想我屋后那一块田,又不肯出价钱,我几次回断了他……”“也罢了!张家是甚么有意思的人?想起我前日这一番是非,那里是甚么流氓,就是他的佃户商议定了,做鬼做神,来弄送我。不过要簸掉我几两银子,好把屋后那一块田卖给他……”文中的张大房正是指张静斋,他看上了僧官慧敏屋后的一块田地,但是又想空手套白狼。张静斋就让他的佃户去纠缠诬陷慧敏,变着法子找慧敏麻烦。
可是事与愿违,和尚向范进通风报信,范进需要和尚给母亲做佛事,就找知县说情,僧官慧敏被放了出来。张静斋最终对慧敏的诬陷没有成功。
不过,张静斋会善罢甘休吗?
张静斋生活的明朝,一个知县的月俸禄只有7.5石大米。俸禄那么低,不贪污、不巧取豪夺,怎么积累万贯家财?别忘了,张静斋做了一任知县的,其中的弯弯绕他肯定知道,利用关系打秋风、鱼肉百姓肯定是少不了的。
张静斋虽然是乡绅,从来不想着成为乡里的楷模表率,就只想如何去鱼肉百姓,反映了封建科举时代乡绅依仗权势为非作歹,官场的腐败,社会风气的败坏。
3.故作高深,实则信口开河
汤奉汤知县设酒款待张敬斋、范进的时候,向张敬斋咨询:“朝廷禁止杀耕牛,一位回民老师傅送给我50斤牛肉,希望网开一面,否则回民就无法吃肉了。这50斤牛肉能否收下?”
张敬斋信口开河:你我做官的人,眼里只有皇上,哪有教亲?对回民老师傅这样的人应该严惩,否则可能被撤职。
接着开始胡扯,说洪武帝深夜访刘基,恰巧碰到江南王张士诚派人送给刘基一坛瓜子金。洪武帝发怒了,把刘基贬为青田县知县,又用毒药把刘基毒死了。还说刘基是洪武年间开科的进士,是第五名。当范进插了一句话:想是第三名?张敬斋立刻反驳:是第五名,我读过他的墨卷,刘基后来还入了翰林。
实际上张敬斋根本不知道历史常识:刘基在元代就是进士,明朝建立之前就已经辅佐朱元璋打天下了,是名副其实的开国元勋。也没有入翰林、贬为知县等事情。
张静斋还把雪夜访普的故事说到朱元璋、张士诚和刘基身上去了。雪夜访普是赵匡胤有一次私行到赵普家,正遇到吴越王钱俶派人送海味给赵普。打开瓶子一看,都是些瓜子金,形如瓜子的金块。赵普惶恐谢罪,赵匡胤说:“你放心收下好了,他不过以为国家大事都是你们书生做主罢了”。
这群封建官僚、乡绅、文人在那儿煞有介事、信口开河,自诩懂得本朝确切典故,其实愚蠢可笑至极。
试题模拟:
作者善于把人物自身言行进行对比来表现人物性格,从而达到讽刺效果,请以范举人或张乡绅为例,说说作者运用对比讽刺的艺术效果。
1.张乡绅在范进中举前从来不接近他,而在范进中举后很快就去拜访,又送房子又送银子,是为了结交新贵,攀附范进从而扩大自己的权势。一前一后的对比强烈讽刺了张乡绅的趋炎附势,见风使舵,虚伪奸猾。
2.范进的母亲去世,按照传统不能吃荤,在汤知县家里做客,刚开始坚决不用银镶杯箸,象箸也不用,看似非常孝顺,换上竹筷子后,范进就在燕窝碗里捡一个大虾丸子送进嘴里,通过前后行动的对比,讽刺了范进的虚伪、假孝顺。
![](https://weixin.aisoutu.com/cunchu4/4/2021-10-10/4_1633854461696.png)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