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热爱,可迎万难——习艺道独家解读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
发布于 2021-10-10 18:18
日前,教育部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习艺道重点解读以下几点。
一、指导意见的具体实施时间?
二、艺术类理论专业以后将进入普通类本科中招生
指导意见明确:2024年起,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等高校艺术类专业,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这一实施要求看似很突兀,其实在2021年一些院校已经提前开始实施,有的步子很大一步到位,个别院校中的艺术类理论专业直接进入了普通类本科中招生,如上海戏剧学院的戏剧影视文学和戏剧学专业,中央戏剧学院的艺术管理(剧院管理)专业,四川大学的美术学(理论研究)专业等。艺术类理论专业不需要联考和校考,直接进入普通类本科中招生,意味着录取文化成绩将会提高,以中央戏剧学院的艺术管理(剧院管理)专业为例,2020年该专业在重庆是在艺术类招生最低文化录取分数是567分,而今年在普通类本科招生的最低文化录取分数是589分,涨了22分,涨幅不多。而四川大学的美术学(理论研究)专业,2020年在川招生最低文化分数是465分,而今年进入普通类招生后,在川招生的该专业的最低文化分数达到了568分,大涨103分。
2021年九大美院,除清美和央美,其他的美院理论专业均取消了校考,算是前进了一小步,从今年各美院不需要校考的艺术类理论录取分数看,对比往年,除西安美术学院及天津美术学院,其余美院的理论类文化分数今年都是普涨,据称中国美术学院建筑学专业文化最高分达到了635分。
所以有志于从事艺术类理论专业学习的考生,以后基本可以心无旁骛的安心于文化学习,用较好的高考文化成绩就有可能录取进入高校艺术类理论专业。
三、指导意见的文化要求
多年来,艺考在很多人眼中属于“捷径”,不可否认,由于艺术类长期以来对文化要求不高,造成了这一“偏见”,也让广大艺考生和家长忿忿不平,但不得不说确有一部分文化较低的考生通过艺考实现了“曲线救国”。《指导意见》提出:2024年起,根据不同专业特点和人才选拔培养要求,实行分类录取。逐步提高高考文化课成绩要求,切实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对文化的要求主要从以下两点来解读。
1、对报考校考院校的影响
《指导意见》明确:少数组织校考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普通类专业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省级统考成绩合格且达到学校划定的最低成绩要求基础上,依据考生校考成绩择优录取。从这个要求来看,对文化的要求有很大的提高,目前校考院校对文化的最低控制分数线基本低于考生所在省市普通类专业批次分数线,如天津美院2021年要求文化总分最低控制分数线是410分,鲁迅美术学院最低控制分数线分别是350分和380分。那么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以重庆市2021年新高考分数线为例,也就是普通类本科文化成绩需达到历史类本科批456分和物理类本科批446分的基本要求,同时校考成绩优异才有资格被校考院校所录取。相比较之前教育部的的文化要求规定,对于美术生这确实是很高的要求了。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2021年已要求设计类考生文化成绩必须达到所在省份本科(文/理)一批线或者是普通类特殊类型招生控制分数线。
《指导意见》虽然提出:探索建立破格录取机制。在组织校考的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中,对于极少数省级统考和校考成绩均特别优异或在相关专业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高考文化课成绩破格录取办法。但这毕竟属于凤毛麟角,而且是要求统考和校考均优秀的情况下才有可能破格录取。
2、对统考的影响
《指导意见》提出:使用省级统考成绩作为专业考试成绩的艺术类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均达到所在省(区、市)艺术类专业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基础上,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和省级统考成绩按比例合成的综合成绩进行平行志愿择优录取,其中高考文化课成绩所占比例原则上不低于50%。
目前,我国各省市在艺术类录取的方式上可谓是五花八门,有以专业分投档的四川省、海南省、贵州省、陕西省;有专7文3的重庆市、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安徽省、广西省、甘肃省、宁夏区、江西省,有专6文4的天津市、广东省、福建省、黑龙江省,目前专5文5的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湖南省,还有一些省市的其他录取方式,可谓异彩纷呈。按照《指导意见》,明确了平行志愿以及文化成绩占比不低于50%。各省市的艺考生除少部分走校考院校外,大部分基本都通过联考以及文化成绩的综合成绩进行投档录取,而一旦改变规则,意味着计算投档的方式方法也将发生变化。
根据10月8日四川省教育考试院公布的《四川省2022年普通高等学校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招生简介》,四川省艺术投档的方式2022年依然不变,仍然按照:省内学校和认定我省专业统考成绩省外学校的美术与设计类专业招生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原则,在文化成绩(含政策性加分,下同)与专业成绩均达到省控线的基础上,按专业总分排序投档。
但其他省市的投档方式2022年会不会改变呢?让我们拭目以待。这一点对于2022届考生至关重要。
四、取得优异的统考(初选)成绩才有资格去参加校考
《指导意见》要求:要积极采取线上考试或使用省级统考成绩进行初选等方式,严格控制现场校考人数,原则上不超过相关专业招生计划的6—8倍。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所有高校艺术类专业校考工作均在学校所在地组织。从2020年因为疫情影响,部分院校已经采取统考成绩以及线上初选的方式控制最后的校考人数,2021年进一步扩展开来,采取线上初选方式筛选,基本保证了广大考生面对心仪院校的有去初选校考的选择权。而部分院校采取的较高的省级统考成绩作为初选方式,那么就意味着联考成绩不高,就失去了去参加校考的资格。我们原来说考生联考因为某种原因如果失利,那么校考可能是一根救命稻草,如果设定高的联考成绩初选线,那么现在你连捡稻草的资格都没有了。
2019年四川美术学院校考人数达到有史以来艺术院校报考的最高的人数12万多,这样的辉煌将不再有。但同时减少校考人数,以招生计划8倍的校考人数计算,一般发放4倍的校考证,那么实质参加校考得到校考证的几率将大大提高,也就是参加校考约50%的考生将得到校考证。这对于参加校考的考生不能不说也是一种难得机会。五、《指导意见》对于以后艺考之路的影响
教育部这次出台的《指导意见》其主要目的就是:切实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的倾向。
顺着这种思路,那么原来所谓的专业高分文化低分上名校的老黄历已经一去不返。由此可以得出对于专业成绩优秀,而文化成绩不太好的这一部分考生的冲击和影响是最大的。
我们说学美术是为了什么?大部分考生都会说是因为热爱,为什么社会上会对美术生有偏见,因为如果联考成绩还可以,能进入一般本科院校确实对文化成绩要求不高,更不要说美术专科了。这也造成部分考生在高中的时候选择美术学习,以此来弥补文化成绩的不足。很有意思的是,近年来一部分文化成绩不错的考生在升入高中后也选择了美术这条路,我们看见很多省市的中学成立了艺术“清美班”,加大了美术“内卷”。学校、画室甚至家长们也开始画大饼,灌鸡汤,但扪心自问,学习美术的初心是什么?你还记得吗?
每年高三开始,甚至更早,美术生就要接受高强度、高压力、极端的集训生活,这种集训可以说对于美术考生是填鸭式大剂量的强心激素针,画室机构为发展和生存以创造最大化的“利益”为先决条件,以牺牲考生的睡眠时间,牺牲身体健康,甚至是牺牲心理健康为代价,画室内美术生与美术生的相互学习(“内卷”),焦虑情绪充斥其间,“同学醒醒起来画画了!”是谁比谁更拼命来换取那一点成绩?当然会有人说为了高考不该拼命吗?可是高强度长时间的超越人基本极限的集训方式真的就正常吗?集训后考生各种颈椎病腰椎病,甚至心理疾病还少吗?填鸭式的罐装磨灭了多少考生最初对美术的喜欢和热爱?当大家都习以为常见怪不怪,并认为理所当然时,但这真的就正常吗?
所以教育部这次出台的《指导意见》,会彻底扭转这一现象,大规模美术考生集中集训的盛况将不复存在,在选择美术这条路时,我们不仅要秉承初心,还要掂量自身的文化成绩,因为文化成绩不好确实没有“捷径”可走。
预计艺考人数创下的辉煌将从近几年会逐步降温,《指导意见》对于各类画室今后的发展也将带来长远的影响,以及未来教育部是否会对于艺考集训进行规范,减少艺考“内卷”?未来又将采取那一种形式进行艺考培训?一切皆有可能。
对于真正热爱美术选择了这条艺考之路,当需要更高的门槛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时,愿年少的你无惧困难,迎难而上,去追逐心中梦想。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