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导读和读后感两篇:《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儒林外史》
发布于 2021-10-10 21:40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一部取材于尼古拉·阿列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1904—1936)的亲身经历的自传体长篇小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这样评价奥斯特洛夫斯基:“您的名字就是最珍贵、最纯洁的道德勇气的同义词,我怀着爱和喜悦的心情向您表示钦佩。”
奥斯特洛夫斯基笔下的保尔不是个人主义的英雄,而是能体现群体精神的英雄。保尔度过了苦难的童年生活,少年时的他,也曾为了冬妮娅,从高高的悬崖跳到水里去;参加了革命的他曾从步兵队伍里跑出来,甚至也曾站在党的对立面,带有“个人主义”的味道。但是保尔是在不断成长着的!他在爱情上态度严肃;他在骑兵团转战疆场,浴血奋战;他参加在共青团工作、肃反工作,以及修筑铁路的艰苦劳动中,表现出不怕艰险、坚持真理的大无畏精神。残酷的战争、艰苦的劳动、繁重的工作使保尔病倒了,双目失明,全身瘫痪,但他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找到了“进入生活的入场券”。
奥斯特洛夫斯基说:“钢是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而成的。只有这样它才能坚硬,什么都不惧怕,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这样的斗争中、在艰苦的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面前不颓废。”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我 读 名 著
在烈火中燃烧
远方寂静的平原,响着铿锵的马蹄;被黑夜吞噬的荒野,时不时泛起刀锋折射的寒光。那个在烈火中锻造出的钢铁青年,他还在奔跑。
他是保尔,一个普通人,一个出生于贫苦的铁路工人家庭的孩子。他强烈的反抗意识在他年幼时期便表现出来。不论是与神父的矛盾,还是在食堂没日没夜的打工,都让年幼的保尔受尽了屈辱,感受到社会的黑暗与扭曲。此时,一位叫朱赫来的老红军走进了保尔的世界,他是保尔的革命启蒙导师,在他的引领下,保尔逐渐迈向革命道路,革命的火种从此在他的心底燃烧。
扛上步枪,跨上马背,他转瞬变成一名意气风发、驰骋战场的钢铁战士。深秋的原野,无数个被炮火照亮的晚上,高扬的刀锋泛着血光,低矮的杂草边,掩埋着无人收拾的尸骨。他屡次立下战功,几次三番与死神擦身而过。面对伤病,他一次又一次地凭借顽强的毅力战胜病魔,奇迹般死里逃生。在后方,他是夜以继日、勤勤恳恳地投身筑路工作的工人。铿锵的斧头凿在被冻裂的土地上,穿着一双已经没有底的靴子,保尔没有丝毫抱怨和懈怠。他近乎狂热地工作着,只要他还能走动,他还能做事,他就要为这永恒的事业,贡献自己的光和热。他心中的那团火,愈燃愈烈。
纵使被绝望吞没,他也永远不言放弃。病情的恶化彻底夺去了保尔的希望,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无法在战场上纵横决荡,无法在后方为国家建设效力。他曾认为自己没用了,失去了战斗的能力,他想过自杀,但最后他战胜了这种想法。经过一番痛苦的思索,保尔拿起了笔,用一种新的方式投身革命,以笔代刀,为自己热爱的事业奋斗一生。
他是普通人,却把自己的一生活成了传奇。他用自己的一生换一个英雄的故事——一个永远热血的钢铁英雄;一个在烈火中诞生,为革命奋斗一生的故事。他心中那团火,永远地燃烧着,就如同那个革命者,灼热而明亮的一生。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儒林外史
我 读 名 著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