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光园,花境大揭秘~丨深圳勒杜鹃展最佳设计奖“南光庭”展园测评

发布于 2021-01-14 21:31


最近有朋友问我,为啥要测评……emm 我想了想,因为要复盘呀哈哈哈!

之前的营销工作中,每次活动结束都要根据数据,深入到每个节点取分析,以便在下一个活动中快速迭代。
而景观设计周期长,设计师不在项目所在地,很难看到项目建成实景,以及几年后的空间变化,而实景却是我们的潜在客户——游园者或使用者每天都要接触,并与之发生密切关系。
所以,利用身边新项目、展会去感受建成后的空间,在体验中复盘,在体验中找到新的灵感,这是最好的复盘方式


今天,我想用营销思维来说说,这次展会最出名的两个项目:南光园及浪花园。

防止游客近距离接触,破坏展示效果。这是不是观展体验的更大的痛点?

南光园则更注重现场体验感。马来西亚潮汕籍设计师Inch设计了整体园林布景,花境部分坊间传闻由黄亮大师操刀,两个大师联手已经让项目极具吸引力,而中式传统庭院的建筑,则与现场的游客玩了一场藏与看的游戏。

试想一下,整个展区的植物都是开放式,就算有景墙也是花园的配景。在一片花海中,突然发现一个小屋子,只有几扇漏窗露出斑驳的树影…什么东西稀稀疏疏的?凑近一看,是细竹,再望下看,一大片蕨类植物郁郁葱葱……一股乡野丛林风扑面袭来,还有什么是我没发现的?

细看一下每个空间,布局上设计师运用将花园划分为三重空间形态:水景花园、中庭花园和被分割出的园路小径。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01 

水景花园

“观山闻水赏树”

围墙和屋脊线可以理解为第一道山,溪流从此山流下;苔藓构成的山墙则构成第二道山,通静台位于第二道山脊线的延伸处,将墙外的风景也囊括其中,正是“一虚一实”。

两棵造型铁东青有各自的形态和气势,无论从正面还是两侧的通静台望去,弯杆的造型都能感觉到一种有方向性的势能。


《作庭记》一书中提到,两物体之间,如果气势相互冲突是不稳定不踏实的,会使各自的长处相互抵消。而通过错开物体的相互位置,回避了气势间的冲突,反而加强了空间的进深感。此处种植的巧妙正在于。

02 

中庭花园

四面皆可赏

最初看到这个建筑的,让我联想到王澍的国美象山校区的坡型顶建筑,也是这般质朴,又静美。

王澍表达的是江南烟雨气中朴素淡雅的乡村,而Inch的南光园则是岭南四季常绿的树荫下,又焕发着新生机的,质朴又灵动的乡野气息。

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后台删除

如何体现?中庭花园的花境植物质感统一,均为细长型,高度在60-80公分之间,狼尾草低垂的花穗仿若成熟的稻穗。

从入口望向中庭又是另一幅画面。

如果少了红色的背景,这片“绿田”细腻的质地显得更加深远,很容易让人忽视。但此处用红色制造对比效果,则这片“绿田”更凸显出来。

具体品种标注不准确还望谅解,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03 

花园小径

蕨类的乐园

如果说中庭花园似“绿田”,花园小径则像是原始丛林探险风。木制隔板围合出的狭长空间,叶片好似长发姑娘般低垂的蕨类植物,配以星星点点花朵的黄色文心兰,作为骨架重复出现,别具热带情趣。



高层主要节点选择落新妇、蓝蝴蝶即可观花也可做骨架,次要园路选择金毛狗蕨、穿插替换。

中层选用的蕨类植物主要是:铁线蕨、红盖麟毛蕨、波斯顿蕨,但红盖麟毛蕨稍有不适应,后期出现叶色变黄。(感谢供苗单位方森园林小伙伴对品种的指导~)


具体品种标注不准确还望谅解,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具体品种标注不准确还望谅解,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04

后记

从植物设计师的角度出发,大家最关心的可能是这个花境用了哪些品种。我想,品种并不是设计的全部。植物营造的风格,给游客带来的沉浸感,这是从第一篇稿子到现在,我一直想跟大家交流探讨的~欢迎留言哦

  

让我知道你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