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家长对上军校当官有一种执念?

发布于 2021-10-11 19:08

我当年初中毕业的时候,居然在班主任的安排下,还给某个同学替考了一次,当时我算是在班里学习算是好一点的吧,还有一个条件就是我是借读生,升学考试不在这里进行。还要回原籍,这个让我替考的同学,他考的是最简单的技校。考试当然不给他含糊,据说考试后的成绩,在考技校的里面算是名列前茅,在全市不是第一就是第二。这个无话可说。最印象深刻的是,在填写志愿的时候,是我写的,他们家里人在旁边指导,当写到家庭出身的时候,我按照我的印象就是要写“贫农”,而人家马上纠正,不是“贫农”是“干部”当时臊了自己一个大红脸,差点忘了这个给人家填,不是填自己。

在我的印象了,贫农是最光荣的,比富农、地主要强百倍。我叔叔就是因为多年前的政策,贫下中农上大学的政策,成了全村子里的第一个大学生。这个突然冒出来一个干部,搞得怪不适应的。以后才慢慢知道,原来还有工人、军人等的身份,农村的孩子能在城里借读已经很不错了,还能替别人考试,说明有的干部子弟还不如贫农的孩子。

当兵以后,班长也在教育我们,肩膀上扛着黄牌的带星的是干部,红牌的是战士。这个学的还是很快的,看衣服也能看出来,当时正是冬季,干部的衣服是厚厚的马裤呢,战士的衣服是布料的,差别还是很大的。我只记得父亲在我临来之前告诉我干部是四个兜的,没想到,现在兜都是四个的了,布料差别都很大。

加上以后自己的一些感受,确实感到干部和战士的身份还是差别挺大的,干部是官,战士是兵,干部基本上都是党员,战士里面的党员比例就不高,干部领的是工资,义务兵战士领的是津贴,干部在住房、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反正比战士差的不是一个量级

开始还觉得不公平,后来也都明白了,义务兵就是尽义务来的,干部算是职业了,有差距是正常的。

我当过战士,更当过干部,所以从哪个角度都能感受到其中的差别。

至于说从家长的角度来看待上军校这件事,无非就是为了荣誉、稳定、情感!

在我们国家虽然说还有不少看不起当兵的现象,但是主流还是对军队、军人有种特殊的好感,“人民子弟兵”也不是白叫的。高大威武正面的形象还是非常吸引人的,还有军属的荣誉也还不错。中国人喜欢面子,荣誉往往能满足这个方面。

别说别的,就是前几年开始给退役军人发的牌子,也让许多的退役军人感到光荣,家里出一个军官,也是值得自豪的一件事。

军人是旱涝保收的,现在还有法律的保障,待遇只会越来越好,这个也是让家长关心的一个方方面。我原来当兵的时候,战士津贴四五十元,排长级别的干部工资在千元左右,可是我入伍时我们县在企业上班的工资也就是在三四百左右。现在干部的工资差不多是在万元左右,而且只有工作上的压力,待遇方面不用过多的操心,不是说有钱,而是说自己算的明明白白,该多少就多少,也没有拖欠,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就好了。

哪怕将来不当兵了,军官身份的转业,国家安置的话也能进相应的政府机构,公务员或者事业编的身份也是稳定的职业。至于说目前的逐月,褒贬不一,这都是自己的选择,最少还是稳定的。

还有就是情感了,我军校同学当中很多都是军人家庭,有几个甚至还是现役干部的子弟,当过兵的对部队的感情是浓厚的,也有很多口里经常吆喝着“要在自己的孩子敢去当兵,就打断他的腿”,可是当这件事真的来临的时候,仔细揣摩下让孩子当兵的可能性还是很高的。

和社会上的人聊天的时候,说自己是退役军人,很多人自然都会说出,自己的XXX也当过兵,一下子也拉进了距离。

至于说上了军校以后,当了干部的事,家长往往是看不到的,不容易自然是不容易的,可是谁又容易呢?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