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须知(三) 附联系导师模板
发布于 2021-01-15 14:24
48.导师招学术型硕士主要看中哪些方面?
答
学术能力(或潜力),对学术的兴趣或热情,其它能力(如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问
49.导师招专业型硕士主要看中哪些方面?
答
能力方面:(工作或实习)经验,做过(或参与过)的项目;兴趣方面:对应用型任务的兴趣和热情。
50.在复试前,学生有必要联系导师吗?
答
这要根据学校而定,如能够联系到导师最好。
51.现在可以联系导师吗?
答
一般是初试成绩出来之后联系导师,但也要懂得分寸,别让导师烦你即可。
52.从哪里可以了解到导师的情况呢?
答
一是从往届师兄师姐那里了解,二是来源于学校官网的导师介绍、或者百度百科。
53.联系导师之前需要了解哪些情况?
答
联系导师之前一定要了解导师情况,主要是导师的经历、工作状况、学术研究状况以及师生之间相处情况。
54.怎么联系导师呢?
答
邮件是最好的联系方式,写邮件之前需要注意邮件的格式;打电话也可以,但慎用,需要提前准备好谈话的提纲,注意打电话的礼节。导师邮箱可在知网文章里查找、或者学习官网。
55.邮件联系导师需要注意什么?
答
首先注意邮件的格式和用语;其次内容要有条理性,告诉导师读研的决心和信心,给导师留下好的印象;最后,邮件要反复打草稿,搞清楚所写内容是否表达清楚,内容的结构和条理是否清晰。
56.导师不回邮件怎么办?
答
导师一般都是不会回邮件的,除非你之前跟他有过交流,但是不回不代表导师没有看到,发邮件还是很有必要的。
57.电话联系导师需要注意什么?
答
(1)对于要谈话的内容列好提纲,打好草稿;
(2)如果是通过手机号联系,提前发短信自我介绍,询问导师有没有时间接电话;得到确认之后,最好隔5分钟左右打电话;如果没有时间,可以在约定时间,下次打电话之前也要短信确认时间。如果导师没有回复短信,隔段时间再发,如果还没有回复,就放弃电话联系;
(3)办公电话,工作时间拨打。
58.与导师沟通哪些内容比较合适?
答
根据自身情况来定,一般包括:个人基本情况,学习情况,本科专业课程,毕业论文,研究方向和兴趣等。
59.在复试前,联系多位导师,是不是一件比较犯忌讳的事情?
答
不忌讳。建议不要频繁的联系多位导师,没诚意,不专一,但最忌讳的是群发邮件。群发的邮件基本上会当做垃圾邮件处理,没有一个老师会认真看你的群发邮件,也不会回复。
60.复试前,学生多久联系导师一次比较好?
答
初试成绩出来以后,不要太频繁,如果真有事要问,不要想起一件事就给导师打电话、发邮件,因为导师一般都很忙的。
61.如果想要提前见导师,能够见到吗?
答
有些学校明确规定,复试之前不允许导师见学生。是否面见导师,还要看导师的意愿。
62.如果导师同意复试前见我,需要带礼物吗?
答
尽量不要带,提前准备好交流的内容以及周全的礼仪更显诚意。
63.性格比较文静,性格外向的学生会不会更受导师喜欢?
答
过于外向的学生不好管理,过于内向的学生不易交流。比起踏实认真但思维一般的学生,导师更喜欢脑筋灵活的学生。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导师需求的最理想状态是既能踏实用功,思维又清晰活跃的学生。
64.男生在研究生面试中会不会有优势?
答
一般来说,大多数导师对于性别并不是非常在意,导师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当然,由于导师本身性别、性格和专业不同,对学生的偏好也各有不同。其实,性别的影响并不是非常大,重要的是看学生表现出来的能力和素质。
65.往届生,有工作经验的考生,对于问题理解能力强,导师面试时会有偏向吗?
答
往届生相对来说专业基础不够深厚,但是拥有丰富的社会经验,能够更好地理解社会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当然,往届生有工作在身,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不能够静下心来踏实地进行科研。而这,恰恰是应届生的优势。其实,应届生和往届生各有优势和劣势,导师对他们不会区别对待,关键看个人素质。
66.我的本科学校不是很好,会不会被歧视?
答
大部分教授谈到,重点院校和一般院校的学生读研后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所以不会偏向重点院校的学生。也有些导师表示,在学生旗鼓相当的情况下,会优先考虑重点院校的学生,因为他们本科能上重点院校,说明其基础是不错的,综合素质相对较高。
END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