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应该先有大格局”vs“人应该先自我认知”辩论赛---学生课堂优秀作文(二)

发布于 2021-10-11 19:58




珍惜

&

时光

放飞理想

作文原题:

什么是格局?它指一个人精神世界宽广浩瀚的程度,指的是一个人高瞻远瞩的眼界,海纳百川的雅量和胸怀,能考虑到大众利益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能有一般人不具备的胆识和智慧,能欣然接受人生最好的礼物,也能坦然接受人生最坏的安排,是不怨天尤人的人生态度。
什么是自我认知?它指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包括自我观察和自我评价。自我观察指对自己的感知、思维和意向等方面的觉察;自我评价指对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的判断与评估,这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人最大的弱点是不客观,或者高估了自己,或者贬低了自己,最终导致自己的不独立,从而受人支配。
某校团委将举行一次高中生辩论赛,正方辩题为“人应该先有大格局”,反方辩题为“人应该先自我认知”。请结合材料任意选择一方,写一篇辩稿,作为开篇陈词。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注:本作文题来自《语文导刊高三版》












学生原题(含教师旁批):

人应该先自我认知

亲爱的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很荣幸来到这里讨论“人应该先有大格局先自我认知”这个问题。我方的观点是人应该先自我认知。

格局是人创造出来的概念,我们不应拘泥于格局二字。当今社会,有人富甲一方,出生就是上流社会、格局广阔,有人生于偏僻的土地上,困于山脚一隅。是否有大格局决定不了人的价值,我们不该专注于大格局,而应先自我认知,充分实现自我价值。人最大的缺点是不客观,亦或高估了自己、贬低了自己,这时,大格局不能弥补这些导致的不自信。

教师批语:首段先点明自己的观点,次段从格局入手,对“格局”二字进行解析,这点做得非常好。

人应该先自我认识,在这基础上才可能会有大格局。自我观察与自我评价是自我调节的重要条件,在大格局前,应觉察自己的感知、思维、意向,判断与评估自己的想法、期望、行为及人格特征。认识自我,实事求是地评价自己,是自我调节和人格完善的重要前提。如果一个人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看不到自己的优点,觉得处处不如别人,就会产生自卑,丧失信心,做事畏缩不前……反之,一个人骄傲自大、盲目乐观,也会导致工作的失误,由此可见自我认知的重要性。

教师批语:对“自我认识”的题旨深入评析,该段落中所讲的观点可谓句句在理。

要想打开格局,应先认清自己眼下的状态。有三人来北京打工,三人一边砌墙一边聊天,一边抱怨无能在砌墙,一人说他们其实在建一幢大楼,另一人却说他们是在建造一座全新的城市。十年后,第一个人继续砌墙,第二个人成了一名工程师,最后一个成了前两人的老板。显然,十年前他们对自我的定位不同,导致十年后的结果。我们要认清自己的优劣势,扬长避短,面对对手时以长击短,认知自我,才能更好地提高我们的格局。

教师批语:该段落中的事例引用得其实有些不好,很容易掉入自己的陷阱中,最好是换用其它合适的事例。

人活在世上,应该学会在生活中认识自己的优点,并不断完善自己,成为一个品质高尚的人,并且还要胸怀大量坦荡地对待别人,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而做到这一次的关键是先自我认知,再扩大自我格局。

教师批语:最后一个自然段并未对全文进行应有的回顾和总结。

供稿学生:高三3班  庄佳欣










  教师总体评价:本文的前半篇写得比较好,在对“格局”的解析上,进一步推出对“自我认知”观点的论述,但后半部分的内容所引用的事例不够恰当,而显得有些牵强,以至于使辩论失去了应有的力度。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