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发现(续)| 明代方祠石碑碑文解读

发布于 2021-10-12 00:28

方祠残碑

近日,宁海县文保所在老城区西大街拆迁工地,征集到明代方孝孺祠堂残碑一方。 

该碑残存宽90厘米,高66厘米,厚10厘米。碑额篆书余八字,□海县□修正□方先□祠记。正文楷书存23列,10行,文字漫漶不清,依稀可辨近百字:“□□……□□□□□□□□全□……□□□□□□□□□□……□□□□□□□□□□……□□□□□□□□□□……□□□□□□□□□□……神□□宋□□日□□□……之气□□君子之学将……箴杂诫□问□□道……□□□□散□□□□不……□□□学问直□□功……□□□□将焉思□身……死□□之训亦□矣是……自□□门闽以□行□……者□之何其可□学□……□□□以时□饬于□□……王赐□也盖先生之学□……以祀焉诗曰天牗民衷知……饰白章久□既亏征行□……裳□抽□秘不滞秕糠超……龙之冈为今首阳岂其首……黍稷惟香钦于来哲祀……明隆□陆年……”如碑文完整,至少在五六百字以上。     

光绪《宁海县志》

根据《光绪宁海县志》碑文卷,涉及方正学先生祠堂有碑四方,首先排除了“在北乡溪下庄,篆额犹存,余皆漫漶”的《方正学先生祠堂碑》。其余三方皆在县城方祠:《逊志方公祠堂碑》(明武进薛应旂撰)、《重建方正学先生祠堂碑》(明临海项复宏撰)、《方正学先生祠碑》(明吴时来撰)。相比较明吴时来所撰之碑文与残碑文有相合之处。“宁海故有正学先生祠,在卧龙之冈,岁久侵剥。隆庆壬申,侍御南昌谢君廷杰,以巡按至下有司。凡明贤祠墓,亟加修葺,会新君嗣位,追祀忠贤而于革除诸臣,尤申明表章,命所在立祠祀之。于是知县陈然奉行,惟亟改建于县治之西,以谢君命。征时来记诸碑,来惟若。先生者,其学宜从祀孔子庙庭,不啻一郡一邑之享也。而祠将自兹以始,因缀以诗,俾春秋歌以祀焉。诗曰:天牗民衷,知能惟良,有气浩然,五典三纲,人爱其私,如水无防,假讬管晏,懿德以戕,天挺先生,昭世鸾凰,笃信好学,希圣皇皇,何以揖让。仁义之乡,何以蕴藉,周公之堂,发文为辞,天织锦裳,抽奇阐秘,不滞秕糠,内焉以直,外焉以方,箴铭杂诫,曷弗允藏,卧龙之冈,为今首阳,岂其首阳,閟其芬芳,微言大义,克配宫墙,惟兹里宅,谁其表章。观风弔古,为世立功,钦于来哲,祀典未央。”

结合残碑碑文末列“明、隆、陆、年”四字,当推为明隆庆六年(1572年),也与文中“隆庆壬申”(1572年)所相符。但县志记载其正文仅288字,与残碑应有原文字数出入较大。      

文中记载人物均有史可查。谢廷杰,江西人,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中举人,三十八年(1559年)成为进士。作为王阳明的学生,不仅学术上紧跟王阳明,行动上也亦步亦趋,他在巡按御史任上,大力推动地方先贤的祭祀。陈然,湖广举人,隆庆三年至六年宁海县令。

吴时来,字惟修,号悟斋,浙江承宣布政使司台州府仙居人。嘉靖三十二年(1553)进士,授松江推官,摄府事。倭寇犯境,时来纳难民入城,善待客兵官长,使其部下守法,擢刑科给事中,劾罢严嵩私人兵部尚书许论等。三十七年(1558),奉出使琉球之命,将行,劾嵩父子招权不法,被诬下狱,戍横州。隆庆初复故官,万历间官至左都御史。      

方正学先生祠,俗称方祠,位于宁海县西门内,西大街北侧,原建于方孝孺故里缑城里,即今大佳何镇桃花溪上,明嘉靖时创祠于城南跃龙山,后因致祭不便,于万历三年(1575年),改建至西门内。明清至民国时期,也曾多次进行修缮。

解放后由五星村管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被改建为村办企业厂房。2021年,厂房被拆迁。上世纪90年代,县文物办发现过清嘉庆二年的《过方忠文故里诗碑》(1797年,南康谢启昆立),《方祠凭吊碑》清同治甲戌(1874年)。此次该古碑的发现尽管内容残缺,但为方孝孺的研究提供重要佐证、也对研究宁海的历史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疑点】

为什么碑文与县志不符?请读者指正。

薛家栓老师说,原先方祠内有数十方石碑,拆方祠时候,将好多碑石移作他用
【相关链接】

乡土宁海公益平台

投稿邮箱:nbnh3889@163.com

□ 出处:宁波文化遗产保护网

□ 作者:周  益

 编审:水东居士

□ 宁海县乡土文化俱乐部出品

乡土宁海
“乡土宁海”致力于打造一个诠释宁海风光、弘扬乡土特色、发掘史册遗珠、传承文化精髓、会聚天下宁海人的乡土文化平台。
571篇原创内容

本文来自网络或网友投稿,如有侵犯您的权益,请发邮件至:aisoutu@outlook.com 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

相关素材